全供应链协同——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由于诸多原因,中国境内真正现代意义意义的企业,起步较晚(但是中国从来都不缺少商人尤其是优秀的商人),但是由于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良好的政治经济环境,国内的企业发展势头迅猛,随着第二次信息化浪潮的推进,中国的企业也逐步加入到这股影响深远的活动中。

随着企业分工的逐步细化,企业间的协同成为目前企业经营及其之间活动的主要形式。无论是生产制造型的企业还是纯服务型的企业,任何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都离不开上游的供应商与下游的经销商(或者消费者),企业之间的活动越来越频繁,为了完成某个经营活动涉及到的企业越来越多,现代企业经常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解决企业间协同的问题,供应链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例如,销售型企业的采购部门,单单是某一个品类的产品采购,就会消耗一个采购人员大量的精力,而且结果还往往不能让人非常满意,而且即使是已经建立购销关系的企业,在后续的协同合作中,也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解决这种企业间协同的主要方式还是人工,几乎完全依靠人工以及基础的像传真机这样的通讯设备,这样的沟通方式不仅效率低,而且成本也是非常高的。而且,这种方式往往是一方主动,另一方被动,无法保证双方及时有效的沟通。比如,供货商可能推出了某一种新产品,但是经销商并不了解这种产品,因此信息就存在无法及时有效传达的问题;另外,经销商可能某种商品销售情况非常好,但是由于信息来源相对单一,可能并不了解另一个供货商会提供更好的商品。所有这些问题,都是由于没有很好的解决企业间协同的问题。

使用全供应链协同的信息化建设方式,可以有效解决类似上述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而且使用全供应链的协同,可以保证管理人员对目前的整个企业运行情况以及上下游厂商有一个非常及时有效的了解,供应商有新的产品面市,经销商可以第一时间获取其上市及产品信息,以确定自己是否需要。全供应链的协同,可以极大得减少纸质文件的传输,就像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整合,可以减少企业内部的纸质文件及报表传递一样,降低由于人员等因素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以及信息与数据的时效性。从而,最终提高企业供应链的竞争力。

ERP(企业资源计划)仍然是目前国内相对热门的信息化方式。其实ERP与全供应链的协同,只不过是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两者之间并无排他性,相反全供应链的协同需要ERP的支持。ERP更侧重于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协同,即所谓的企业内部的“无边界”,保证信息流能够在企业内部顺利的流转(关于ERP与已有的相互独立的业务系统之间的关系,其实从宏观来看,已有的业务系统是企业ERP的重要组成部分,ERP不是某个特定的产品,ERP是一个结果,只不过它更强调相互独立的业务系统之间的协同,而且目前不同的业务系统之间的协同,也是很多企业目前正在面临的一个问题)。对于全供应链协同,本质上是对企业内部协同的扩展,也可以将企业内部的协同看作是整个全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本身企业内部的协同其实就是整个供应链中重要的环节。因此,全供应链协同,与企业内部的协同有十分相似的地方,但是作为不同的组织,加上组织本身的各种因素及条件,又存在各种不同的情况,因此全供应链协同的实现,需要考虑各种因素以及各自企业的实际情况,这也是目前全供应链协同的重点与难点。

关于全供应链协同的信息化实现方式,首先,需要充分考虑企业现有的业务系统(无论是已经成型的ERP还是仍然相对孤立的业务系统),在保证信息系统不重复建设,以及最小程度的改动现有的信息系统的前提下,进行全供应链的整合;其次,对于全供应链的协同,需要充分考虑上下游厂商的信息化现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第三,对于全供应链的协同,需要企业高层的足够重视,配备相应的人员,并需要跟上下游厂商进行有效的沟通,解决上下游厂商的后顾之忧。

另外,对于全供应链协同平台,可以采取由政府出面建设,然后各相关厂商自愿接入的形式,但是,这样的平台建设需要对各厂商甚至行业非常熟悉的组织机构来建设,并且建成之后的使用情况不能保证。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目前最先进的“电子商务平台”,这样的平台往往由某个在行业内非常著名的经销厂商建设,而且这样的厂商有足够的影响力,保证大部分企业都能够加入进来,并且建成之后的平台可以无限扩展,甚至可以实现“联邦”与“自治”并存的情况,即各行业之间进行协同的情况。例如,几乎所有的商业往来都需要物流,建成之后的某个行业的电子商务平台便可以与物流的平台进行协同,保证从产品采购到最终产品销售的整个完整的大供应链的协同。

总之,全供应链的协同,是目前很多企业都遇到的问题,也是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方向,相信在未来的3-5年的时间内,全供应链的协同会成为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方向。

你可能感兴趣的:(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