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起一点儿记忆

        勾起一点儿记忆

读老领导王寻写家乡鸡泽东柳文章,说到了地名“庄户顶”,后来,“庄户顶”演变成“庄户井”。

东柳地成方,一个生产队一方地。那时候在公社工作,不管领导和一般同志,每一个干部包一个村,住在村,不背锅、不背灶,你得固定一个生产队,叫队长给你派饭。不然,你没有地方吃饭,村里没有卖吃的。我在17队吃派饭,没啥公事,就下地干活儿。社员对干部也照顾,你干不了一天,干半天;干不了重活儿,干轻活儿。回家去,母亲问我:“在村咋吃饭?”我说:“吃派饭”。母亲说:“不管人家饭做得好不好,一定要说好!好!”还说:“菜,吃多少,盛多少,碗里不要剩菜;窝头,一个够吃,吃一个,不要掰开,吃半个,给人家剩半个”。

过去有句话说:“黄沟柳下,不吃麦子吃啥”,是说东柳好遭洺河水淹,头年遭水淹,来年收好麦。东柳土质好,小麦产量高,割麦子都是好手。有一年,我在17队“庄户井”地割麦子,割得很慢,跟不上趟,人家一耧到头了,我还在后边紧赶慢赶。

17队的“庄户井”这方地在洺河大堤外边,大堤里边的河滩上还有一块地。这块地没有机井,浇不上水,请县打井配套站的打井员郝动周,在这方地打了一口“大锅锥”井,还配套了柴油机、水泵。那时,打井、配套,都是无偿的,生产队不拿钱。

“大锅锥”,就是钻井的钻头像口锅,在地层中钻进。开始是人工推,带动钻头,效果不高。后来发展为机械带动,提高了效率。是平原浅层淡水开采的主要方式。修桥的桥桩,也用它钻孔。现在35米井孔十几个小时,就可成孔。

2017年10月22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勾起一点儿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