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甏记(杏花馆拾忆,2018年3月6日)

毛甏,出生时间,十九世纪末期,材质陶器,产地不详~猜测或绍兴或宜兴,它内外上釉,表面暗黄色,饰有斜条花纹,甏身上部突有两耳,以便搬动,细观一耳则有二个反“S”字,类似于现在的批号,甏盖表面有两眼,便于握住揭盖。整个毛甏形状如鼓,看上去古朴浑厚,有种遥远的年代感,它是上世纪水乡居民频繁使用的生活用具。

毛甏记(杏花馆拾忆,2018年3月6日)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毛甏记(杏花馆拾忆,2018年3月6日)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此物也叫燥甏,由于里面可放石灰防潮,还简单称之石灰甏。从大家的纷纷留言中看出,这燥甏实用性强,用途广,遍及江南水乡各镇,以前或许家家户户都有,我的长兴亲眷留言:“我家也有一个,但花纹两样,搬家时破了”。是的,这种甏老早随处可见,不怎么珍惜,移动时经常碰碎,或在搬家时丢掉,我家的这个也是一直辗转于各个车库,我大约廿多年不见它了,大概也忘记了,从没牵挂过这个稀松平常的它,只是到了上个月,去娘家的自行车库进行大清理,扔掉了好多旧物,突然发现这个毛甏可怜巴巴地蹲在角落里头,蒙尘多年,脏兮兮的,这才勾起我的回忆——那可是我们姊妹几个小时候的心爱之物啊!于心不忍将它丢弃,不顾家人的反对,坚持着捡了回来。

起先我是将燥甏随手扔在井边不管了,正好前些日子下雨,雨后,咦,看看燥甏亮亮的泛着光泽,我就来劲了,用抹布擦洗燥甏,更亮了,由于这甏的表面有斜条花纹,以致很多污垢附着粘着,我只好再用碱水刷洗,一遍不够,再来一遍,这样经过多天的来回冲洗,拭去百年尘垢,露出灼灼其华。老底子的工艺真的精湛,这个甏的釉色至今保存完好,不管它在阳光下还是在阴暗处,都泛着黄盈盈的光泽,加上陶面是斜条纹,更觉好看。

有位好友的回答亮了:“是不是气死猫?”

“啊?!”

“是叫燥甏,我们以前也有的,气死猫是另外一个名字。可能是东西放在里面,猫无法偷吃吧。”

这个“气死猫”取得好形象化,让馋猫嗅到香味赶来,可只能围着甏转来转去,就是吃不到,气死它,哈哈,古人取名好有情趣。

说起放在燥甏的东西,多是些干头货小吃,相当于我家的食品柜,爷娘给我们姊妹仨吃的,里面储藏过八珍糕、酥糖、柿花、杏仁饼、云片糕、玉带糕、冰雪糕、饭糍干、橘红糕(南浔野荸荠的橘红糕为上乘,又香又糯)、松子粽子糖(要算苏州采芝斋的粽子糖最鲜甜可口)等等各种糖果甜什,先母一般在甏底先铺上经过太阳暴晒的谷麦芽,然后放入我们小孩钟爱的甜食,这样食品不容易受潮,当我们下午放学归来,总会上楼揭开燥甏盖子,摸出一包小吃垫饥,那个时候的感觉是很美的,吃得兴头上,还会再吃一包,然后开开心心地做回家作业,没有作业,就随便玩玩或看看连环画小人书,还听祖父讲故事、猜灯谜。另外说明一下,这个燥甏本来是放石灰的,可里面放了好多甜食,怕石灰走味其中,故我家有时会放经太阳暴晒后的谷麦芽防潮。有一个阶段,娘把这些好吃的糖果甜什放在一个密封性好的铁皮箱里,印象很深地记得那个挺刮的铁皮上印有“美孚公司出品”,可惜这个铁皮箱早已遗失。有个阶段燥甏里面放黄豆(还有赤豆绿豆芝麻等等)之类的农产品,燥甏盛放的东西可多啦,我家还当米甏放过新米呢。

说起小人书,阿哥儿时买了好多,他放了整整一大箱子,什么《三国演义》、《东周列国》等丛书,当然最多的还是抓特务的连环画。我现在还记得,他的小学同学一直来我家借连环画看。前几天问他那些小人书呢,他说不知道弄到哪去了,放到现在可值钱了。

嘻嘻,世界在变化,以前不稀奇的东西都成了珍贵之物。那个燥甏图片我放到朋友圈,更能体会到这种,大家都觉得这燥甏是“古董”了,这是我起先根本没意识到的事情,最初的念头是爷娘留下的东西总归要留作纪念的,何况这燥甏还印证了爷娘对我们姊妹仨的拳拳爱意,他俩对我们的成长真的是呵护备至,在那物资匮乏年代总是想方设法让我们吃到好东西……

有人总结:人生就是不断收集回忆的过程,最终能陪伴我们的也只有回忆了。

要想回忆的东西实在太多了,现在权且容我简单记录一下这个毛甏,并借此机会向古代那些无名的能工巧匠致敬,向切磋琢磨、尽善尽美的“工匠精神”致敬。

毛甏记(杏花馆拾忆,2018年3月6日)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毛甏记(杏花馆拾忆,2018年3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