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恩实修62

62.了解心灵(Understanding the Mind)

我们的经验世界,尤其由特殊关系所构成的世界,是了解潜意识心灵活动的快捷方式。这里所谈的心灵活动,其实也是心灵唯一的活动,就是「选择小我,舍弃圣灵」的决定。

虽然凡事都有例外,但一般来说(我们在这里就常这样说),《课程》并不适合小孩;其实除了小孩之外,也不适合还在这世上努力出人头地的年轻人,他们仍执迷于世间的成就、价值等等。只有上了一点年纪之后,领悟出世间是没有出路的,不单别人的人生如此,我自己的也不例外,才会开始认真往灵性层面思考。荣格说过(而且说过很多次),人生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跟世界打交道,这会持续到三十几岁;然后是第二个阶段,开始关切宗教和灵性的课题。换句话说,当人开始发现世界不是自己想象的样子,才会开始找寻人生更深的目的或意义。

所以,其实是我们的不满,那种痛苦和绝望感,驱使我们下定决心去寻找不同的答案。不论这时候想到的是耶稣、圣灵,还是其它的象征,直到这时,我们才承认自己一生服膺的、和这个世界所拥抱的思想体系,真的行不通。最终,逼得比尔对海伦说出「一定还有别的出路」那句名言的,是七年受苦受难的人际关系,不单是和海伦,也包括和系上以及医学中心等单位里其它的人。最后,他终于说出:「我们的办法都行不通,一定还有别的出路。」如各位所知,《奇迹课程》就是那个答复,响应他俩共同的呼求。

耶稣在〈正文〉第 2 章谈及这主题时,也提到那件事,说我们忍受痛苦的耐力虽高,但到某个限度,我们会说:「一定还有别的出路。」就是这一念,把我们送上宽恕的道路。与其在灵性阶梯的底层,埋头苦干拯救自己的人生,我们决定:「虽然我还不知道问题出在哪,但我知道这样的人生大有问题!」这可以说,是痛苦唯一的正面效益或有用之处。它逼得我们最后说出:「一定还有另一位老师,在我心灵某个角落里等待着。」所以,真正关键的是,我心灵中有一部份(即使非我能觉察到),那个抉择者的部分,已经决定抵制小我的思想体系。它说:「追求特殊性真的行不通。我欺骗、引诱、耍各种手段得到我想要的一切,但我还是不快乐。一定还有些什么别的。」

不论这念头以什么形式出现(形式无所谓,重要的是内涵),它的内涵表达出某种觉察:「小我不是唯一的老师,起码,它不是对的老师」。这就是《课程》所谓的「邀请圣灵」,打开一扇心灵中已被关上的门,也就是《课程》所谓的「正念」。就是说,到那时候,我们会开始「听」见内在老师的声音(当然不是物质上的听)。你不必像海伦或其它人那样往内「听」见,只是表示你开始有不同于小我的想法。你用什么形式去表达、用什么观念去理解都无妨,那是你个人的事。你「开始往内看」的这个内涵才是重点,你开始打开心门,去聆听或接收不一样的讯息,让它为你指出不一样的方向。

我接下来要读的是你会听到的内涵:「投射形成知见。你眼中的世界,全是你自己赋予的,如此而已。既不多,也不少。因此,世界对你变得意义重大。它是你心境的见

证。」这里的「它」,是指我们所见、所经验的世界,我们的人际关系和各种境遇。「它是你心境的见证,也是描述你内心状态的外在表相。」

这句话非常、非常重要:世界就是「内心状态的外在表相」。再提醒一次:各位记得内在和外在是没有差别的吧?戏院投影机上跑的片子和银幕上的东西,完全一样,也是内在状态的外在表相。就这个比喻来说,内心状态就是放映室里的东西,外在表相就是银幕上的电影。我们这里谈的,也是耶稣那段话要表达的,就是:我们看世界、经验世界的方式正显示出我们的内在。「一个人如何想,他就会如何看。为此,不要设法去改变世界,而应决心改变你对世界的看法。知见是果,不是因。」所以,当我终于不再作困兽之斗,愿意说出「一定还有另一条路、另一位老师」时,就是那位圣师对我发言了。不必然是同样的话,但就是这样的内涵。

我们的经验世界,尤其由特殊关系所构成的世界,是了解潜意识心灵活动的快捷方式。这里所谈的心灵活动,其实也是心灵唯一的活动,就是「选择小我,舍弃圣灵」的决定。透过经验世界,我们了解作此决定所生的罪咎,以及这被心灵当真了的罪咎如何显相为外在世界。耶稣想帮助我们改变观点,将眼光从外在世界,转向心念的世界。这不是指头脑的思想,而是指心灵之念。我们对于心灵一无所知,若不这样将眼光转向,以揭露知见所隐藏的讯息,实在无从接近心灵。

心灵是如此难以了解,因为我们看不见心灵,它的存在先于时间和空间。我们能看见并了解头脑,可以解剖脑子来研究它。你可以研究细胞,加以操纵、刺激。因为看得到,所以你可以对脑子做很多事;但你看不见心灵,无法用肉眼看见。而且,我们并没有适合讨论心灵的概念。有时在研习课中,学员会问:「心灵在哪里?」要知道,心灵不在哪里,「处所」并不是恰当的概念。你不能用任何时空坐标将它定位,这是困难所在。这就好像我今早说的,要谈论上主何其困难。要讨论心灵,也同样困难,因为心灵是超越世间的。这就好比,木偶无法想象有个操偶人存在。木偶只知道绳子一扯,就会有动作,这只手或那只手会举起来,脚踢出去,嘴巴张开,话说出来。我们这个身体就是一个木偶,它没有生命,只会做操偶人要它做的事。但我若不知道这一点,就会以为木偶有生命。就像你带小孩去看木偶戏时,孩子不懂木偶不是真人,会随着台上的剧情伤

心,你就会安慰他,跟他解释木偶是什么。

耶稣就是在做这样的事。我们也老是为了台上的剧情难过,不是吗?而且我们听不进「舞台上什么都没发生」这样的话,所以他得很有耐心,一步步引导我们。但由于我们只愿敞开心灵接受那些自己准备好接受的讯息,因此,也可以说并不是他在引导我们。他其实什么也没做。他一直都在,是我们自己把门关上的。当我们把门打开一点,就觉得他带领我们多走一步,于是我们把门又再打开一点。我们自己才是行动者。先前,我们采取行动把朝向真理的门关上,现在,我们得自己把门打开。耶稣只是以爱与真理临在,他只是我们心灵中的一念,借着他的本质与临在,提醒我们还有另一条路可选择。他没办法替我们打开心门。门是我们自己关上的,我们得自己打开。

你可能感兴趣的:(肯恩实修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