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凭什么非得有一副贫穷姿态

我凭什么非得有一副贫穷姿态_第1张图片
《风雨哈佛路》剧照

朋友在大学里申请助学金,32个人报名,要刷去6个。最后朋友被刷下来了。

国家分配了26个助学名额,固定不可更改,于是在这一场“竞争”里,比的是谁相对贫穷。朋友家算不得特困,但与获得助学金的某些同学相比,朋友因父亲下岗而变得艰难的家境的确拿得了一份助学金。

但朋友还是被刷了。刷下的理由是,朋友有一份丰富的简历――上了全市最好的高中、当过多年的班长、拿着众多荣誉证书……哦,还有朋友从容而自信的态度也是被刷的理由。评选组直白地说,一个来自农村且生活在艰难里的女生怎么可能像你?

我该把这当作对我的一种夸奖吗?朋友问我说。

听着朋友的话,我忽然想笑。助学金本是为寒门能够出“贵子”而设立的,如今拿助学金的前提却是“你不是个优秀的人,甚至应该没有优秀的种子生根在你心里”。

玩着iphone、混沌着年岁的女生在评选组面前换上寒酸的穿着、嘴角下弯、眼神游移不定,于是名额里有她。我不知道原来困苦应该写在脸上。

想起高中时,香港慈善基金会在学校资助了二十名学生,启动仪式结束后,学校让小Z作为代表写一封感谢信。小Z写完后,却被教导主任否定了全文,她语重心长地告诉小Z说,这是这个基金会第一年来我校资助,我们要给他们留下好印象。而后在教导主任的指导下,小Z仿佛为别人写传。感谢信里的人自述家庭连温饱都不能自足,自己在学校里总觉得自卑,不敢与人打交道,总是沉默地待在自习室里学习,活得像个影子。

“你知道吗?我很想撕掉我这满纸的谎话,可我还是怕学校追究。”小Z委屈道。小学时最常见的形容词“阳光朝气”应该最能够用来形容小Z,她不是信里那个卑怯的女生,尽管家境不富,可在一群有着优渥背景的同学中间,她从不因自己的农村出生而自怨自艾。会羡慕别人永远不必计算饭卡里的钱,撒个娇就能得到最好的东西,但小Z羡慕之时也只是想着要更努力些,她能够靠自己改变家庭。

后来慈善会做活动,请一部分受助学生去香港旅行。去之前,小Z还担心慈善组织的志愿者看见自己会戳穿那封信里的可怜样,去之后,才发现,志愿者们从不会如学校这般让你一遍遍说起自己的贫寒的家境,他们只会问你,在香港这几天玩得开心吗?他们鼓励学生们在活动中展示自己,他们为看见自信积极的学生而高兴。

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的的差距存在,可我凭什么非得因不那么优越的家境而有一副贫穷的姿态?

人们不喜欢整日愁容满面的消极者,却乐意看见将贫穷展露在衣着上、将局促放在眉梢间的寒门学子。是要把同情施舍给这样的人才能够让自己获得高高在上的自豪感吗?

始终记得一篇记录贫穷家庭成长史的文章写说:我们要托举起离太阳最近的那个人,等待他把阳光带回家。

在寒门里,里太阳最近的那个人大约是学校里的孩子吧,他在课本里努力着,他拼尽全力跨过大学的门槛,他在这个看重学历的社会里有打败贫穷的希望。他会把阳光带回家。所以他被家庭尽全力托举起,拿着稀薄的资源投资自己。

退一万步来说,哪怕这个人不能把阳光带回家,父母也不会愿意他们掌心上的孩子在学校里低人一等吧?朋友的父母也想把孩子当成公主来养,想把她托举出泥沼,走到云端。他们希望她活得高贵典雅,而不是卑微促狭。

记得几年前闹得沸沸扬扬的贫困生事件里,有人喊说:要有一副贫困生的样子。可是什么样才是贫困生的样子呢?家境的贫困就能限制我对自己的想象吗?我为什么不能活得从容自信而非得有一副贫穷姿态?

我凭什么非得有一副贫穷姿态_第2张图片
《风雨哈佛路》剧照

      一笔一墨一世界,一纸一文一昧欢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凭什么非得有一副贫穷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