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复:
相信你从这个讨论可以看到你的问题没有一定的答案,最后只有你自己能作最后的判断。
这里给你几个意见:
(1)不要相信女孩子不能做任何事情。
(2)对你的专业不要那么快放弃,EC是很广的领域,相信你可以找到一些你有兴趣的sub-topics。
(3)考研的时候,可以找一个离EC不是那么远的学科,这样你本科学的依然可以用上。
(4)我相信香港或其他国外(例如英国)一两年的学位,只要是不错的学校的,应该都值得考虑。那些学校的老师和中国的老师还是会有一些差距,而且在那里学习,可以理解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开拓你的视野。
(5)除了MBA,其实还有许多和商务有关的学位,如果你觉得这是你的兴趣,不是一定要读MBA。
(6)先考研还是先做事,要看个人情况,不能给你一个明确的“正确答案”。不妨两者并行,到看到最后选择再做决定。
(7)兴趣还是最重要的,要多给自己机会去发掘自己的兴趣。多用各种渠道(互联网、咨询、新东方、书籍……) 你已经有一次因为草率选了一个让你“惊讶”的专业,这次不能再草率了。
HoH :
先澄清几个误区:
1.
女孩子和适不适合搞开发没有必然联系,逻辑性也与此无关,身体就更不好说了,女人比男人可要长寿的。那么什么与此有关呢?基础,兴趣,自信。
2.
考研的时机。现在已经不是工作了就可以抛开书本的时代,每个人都要与时俱进。在职考研成功的人不在少数,关键是你搞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3.
在国外一年时间学不到什么?Totally wrong!当然确实有很多人没学到什么,也毕业了。这取决于你自己的努力,也取决于你选择的研究生项目。
我的建议:
1. EC
是新兴行业,新兴行业最需要创造力,不要为了一些客观因素早早把自己放到一个稳妥的传统行业去,你可能会错失很多机会。当然,如果你非常不喜欢冒风险也不愿意承受一时的压力就算了。
2.
没有工作经验去读商学院,即使申请成功,也是浪费。勇敢的去工作吧。
3.
国内的研究生,我只支持3种情况下去读:
(1)想换专业/想去名声好一个级别的的学校/弥补没有本科学位。
(2)作为出国的跳板/没有足够资金出国读研(其实申请过程花费也就1万多,一年内省出的奖学金就可以补回来——如果你有全额奖学金的话),却又喜欢搞学术。
(3)你确定能跟一个有国际学术声誉的导师且你喜欢他搞的方向/你确定能跟一个在业界有影响力的导师且你喜欢他搞的方向。
pyf2007 :
HoH
的这个回答不错,但是有些个人倾向,因为她本人很喜欢academic。我来说一下我的见解吧。
(1)你要理解你的专业
电子商务其实都是一些理论的东西,可以说都是一些泛泛而谈的。学校设置了一些比较实用、专业的计算机课程是为了增加你们的就业率和竞争能力。计算机领域也可以说是EC的一个交叉学科,否则E是什么呢?
(2)是否要考研?
我本科阶段读的就是商务。商务中很多知识需要到工作的领域去实践一下。一直在学校里学理论是没有前途的。这里面包含我几点经历:
a
)国外的老师都是有很长的从业经验,然后他才来教书的。
b)学校里所能教你的,不管是哪一所学校,永远都是皮毛。
c)人生可以是交互的,有时一直做一件事情会很累。所以有人工作的一段时间却很回忆读书时候的时光,想再去读书。我不认为工作了以后就不能读书了,那更能和你的工作结合,职业规划更强,知识的实用导向性会更强。你父母“趁热打铁”的看法是中国式的看法。
(3)是否出国?
你也提到了不想花父母很多钱。那么不妨自己工作一段时间,在工作中积累经验与财富。到时如果自费可以用自己的钱,父母少许资助。同时,在工作的过程中,说不定有些公司也会培训你,送你到国外考察。到时你出国不出国的想法、目的会更明确。
Foreversunny:
个人感觉楼主其实还没有真正找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于是当人生的选择呈现多面性的时候,你开始对于别人所谓的好的选择茫然失措。
你要知道,乍看之下好的选择是非常多的,但是对于你个人来说是否是好的却有待商酌。例如:换专业,考研,留学……
1.
我很同意pyf2007建议你的,首先好好理解你的专业,我觉得没有必要把对于女生不适合做技术的偏见用在这么重要的人生选择上面,如果你真的喜欢或者觉得自己须要把目前的课程坚持下去,我想女性在技术工作上的一些缺陷是完全可以克服的,相反,女性做技术也有很多的优点,千万不要被以偏概全的观点愚弄。其实我觉得技术恰恰是支撑“电子商务”这个专业的支点,如果你喜欢经济,又掌握了比较扎实的技术的话,我想即便你到银行工作,也可以从事银行内的网上业务这一块,你的专业知识是很有好处的。
2.
文凭学历即便是香窝窝,但是就目前来讲,人面临的选择还是多面的,不至于把文凭学历和以后的发展紧紧的捆绑在一起,更不要迷信学历越高就有越好的前途。我想现在的人都应该把目光放远一些,如果说为了文凭去考研,我想是很没有必要的,因为成本真的很高。
3.
我不知道你是想要学什么商科,如果你要学Management的话建议你有了工作经验再去吧,要是学习Business的话可以考虑一年制的 Master,这样学历和知识双丰收,另外时间也不算长。不要以为一年学不到什么,国外的Master很多都是一年制的,另外尽管设置的是一年的课程,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在一年里面毕业的,这一点你要明白。还有,国内的三年研究生对于某些专业来说简直就是在浪费时间,所以说……有利有弊的。
未来朱勇 :
我毕业一年了,有一些建议,与你分享:
(1)
关于电商
电子商务是我的专业,业内较著名有阿里巴巴、慧聪、淘宝等,仔细进行分析你会发现,网站平台的搭建是很需要计算机专业背景的,考虑到负载、流量、扩展、安全性、稳定、升级……等等,不是简单掌握一门课程或技术能做到的。我们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并不占优势。成功的电子商务,它的定位也最关键,只有完美的市场战略与完美的技术结合,再加上创意,才能在电子商务世界里有所出色。
(2)
电商与我
大学里也像你所说,大一大二基本上在经济与商务的理论课程中度过,我的每门功课都还比较扎实,但是我后来钻进了技术里,发现懂市场营销和商务知识的人做技术虽比不上理论深厚、功力精深计算机系学生,但是只要钻研,做出的成绩更能得到肯定,工作中交流起来也更容易。
(3)
学业与就业
毕业了以后,我越来越发现学校的读书根本解决不问题,知识总是在不停变化,像微软短短三年间新技术出了十几项,我们在学校呆时间长了会发现自己的学习速度越来越跟不上外面的速度。而工作以后,每天面临新的世界、新挑战、新的市场需求,你会有更快的反应能力,也具有更快的学习能力。总之,要”快速学习”/”快乐学习”/”主动交流”/”不要为学习而学习,要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学习”。
(4)
兴趣与我
世上也许再没有比能找到自己快乐的事业、每天全身心的投入,把自己梦想与实际结合起来,步步实现更让人兴奋与快乐的事。我每天都充实,快乐,成长,积极自信地追求,虽然很累,但很快乐!所以我觉得你应先去尝试,尝试后发现自己的兴趣,终身追求,终身实践。
(5)
工作与我
我现在从事是网络应用软件的开发,软件开发,一切以满足应用为前提。尽管我的知识结构不足以满足软件开发,但我十分有兴趣再补上这些课,当然这并不代表我放弃了商业,EC,而是用自己专业知识,更好理解客户需求,利用自己综合的知识,更好的实现自己的商业构想!
继续讨论请点击这里
归类于: 答疑解惑 |
7
条评论
1.
评论 由 爱月亮河:
五月 17, 2007 @ 11:51 pm
我是大一的学生,经济管理专业,或许在你们面前我可以说是斑门弄斧。虽然感悟肤浅,但也有几点心得。
读书没有目标或者对自己得就业和对将来很是渺茫的在当代大学生中不占少数。许多是依照父母得意愿选择专业,而自己对所选择的专业开始时持无所谓的态度,到大二、大三的时候开始犹豫,徘徊了,在发现自己对当前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时,开始感到茫然。可我想,既然都已经学了总比什么都没有学好。毕业后就业不一定要专业对口,只要你对另一个感兴趣而且有信心把它做好。
在当代大学生中,流行一种考研热和出国热。这些主要表现在大三、大四当中。可在他们当中有些仅仅是为了考研而考研、仅仅为了出国而出国,并没有真正考虑过自己这样做是出于什么目的。有的人这样说,考研、出国之后可以有个更好的工作。在及其注重知识得当代社会,表面上看确实不假,可现实真的是这样吗?我看不见得。只要我们留心一下我们周围就可以得到证明。当然我不是反对考研,我的意思是说:考研一定要有自己更高的目标。否则等于浪费时间和金钱!
当自己不明确自己的目标时我们什么也不要做,当前最要紧的是给自己一段时间考虑自己的兴趣、目标是什么,而不要去跟随大众、随大潮,否则只会使你自己对未来更加渺茫。
2.
评论 由 lynn7123:
五月 18, 2007 @ 12:23 am
去年九月开复老师来湖大,我有幸出席软件学院的小规模座谈,并告诉开复老师,我和爸爸都是他忠实的读者。当时正在准备法律硕士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当时自己心里很困惑,我对跨专业、“软件+法律”与自己期望的IT企业中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的职位缺乏信心。后来曾给开复老师写过一封信,并猜了所有可能组合的邮箱名字发了出去。隔了一段时间,有一天收到一封google的来信。打开邮箱的瞬间开心了一下,后来发现是服务器发来的邮件被删除的通知,决定沉下心来先准备考试,考上再说。三月份成绩出来了,北大法硕,我没有考上。目前我已经submit了香港几所大学包括法律专业及与本专业相关的电子商务等专业的申请。
3.
评论 由 ldg81425:
五月 18, 2007 @ 11:33 am
我曾经是学工商企业管理的现在毕业好几年了,我现在最大的感触是有时间和空间的时候要努力学好在校的东西,还有就是一定要知道自己的目标不能今后走上社会也的件很烦恼的事情哦!记得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先就业再职业在事业,在工作中不是不可以做你想的事情.努力吧你行的!!!!
4.
评论 由 giant1st:
五月 18, 2007 @ 4:09 pm
我也是选了一个社会不太认可的专业,尽管我的兴趣还可以,还是选择了考研并顺便上了一个更好的专业和方向,个人认为,现在大学生的急功近利的思想太严重,尤其是对本科生,本科是打基础的阶段,耐得住寂寞是很重要的,就像我现在做毕业设计那样很不顺手!切勿好高骛远!
中国也有一些学校还是很不错的,我觉得最好先有一个国内好大学的平台,再出国,可能更明智一些,而且我的观点是出国就要去一流的大学,一流的专业,一流的导师。不仅仅是往自己身上贴金那么简单,学到东西是最重要的!
到自己有一定实力再出去,不仅仅是公费,而且是一种更有尊严的出国!
况且,有时候好几种选择时哪一种并不重要,只要不断调整自己,会有个不错的结果的!
祝福你!!
5.
评论 由 王凝熠:
五月 18, 2007 @ 6:29 pm
我挺赞成一楼的观点,不能为了考研而考研.
做什么事都要有个合理的理由.
我很喜欢利朗男装的广告词”忙碌不盲目”
6.
评论 由 沙漠绿洲07:
五月 19, 2007 @ 9:19 am
生存与发展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要生存,就必须具备提供为社会认可服务的能力;要发展,就要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只考虑前者,那就不要想那么多别的,不要有那么多的追求,只要能挣钱即可;若还要考虑后者,那问题就会复杂些:家长与你自己的原则是否一致?(多数当代大学生的家长作这些决策时很少考虑自己孩子的感情,使得很多大学生不喜欢所学专业。)你是否能够经的住物资的诱惑?(你喜欢作的事不一定能够给你提供最好的待遇。)……一句话,作人生下一步决策时必须把这些问题考虑清楚。
7.
评论 由 gracelee0225:
五月 19, 2007 @ 11:35 pm
啊,说的貌似就是我现在的情况了。。。还好我现在看到了,还在大一阶段。。。
今天有个同学愤懑地说:那些招聘网站,一点鬼用都没有,发了N多简历都没有回音,有一天接了五个面试电话,兴奋吧?都是招保险代理人的!
有一个“道旁李苦”的故事,说的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七岁时,与小朋友们郊外玩耍,看到路边有棵李子树长满了果子,把树枝都压弯了,大伙们屁颠屁颠地跑去采果子,只有王戎没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没和大家一样(去采果子),王戎回答道:”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采到果子的人尝一口,果真苦不堪言。大家一致夸奖王戎:牛人!
果子长满了树;果树就在路边,人人都看得见;果树既无篱笆障碍,也没有恶犬看守,采摘果子的成本几乎为零。
公众招聘网站也是道旁李:海量的招聘信息,招聘信息对注册用户完全公开,注册完全免费、发送简历完全免费。除了时间和一点点精力,完成整个应聘过程几乎不需要付出其他成本。
天下有免费的午餐吗?
天下有免费的美味午餐吗?
天下有吃之不完的免费美味午餐吗?
买卖需要货比三家,收集赵家、钱家、孙家商品和价格信息所付出的代价被经济学称为“信息搜索成本”。 当搜索价格和产品属性的成本降低时,市场竞争就会加剧,商品的价格就会降低。赵家、钱家、孙家都上了“阿里巴巴”(电子商务网站)之后,获得三家商品和价格信息的成本大大降低,几乎降到了零点——经济学惊呼“internet提高了市场效率”。
但有实证研究发现:internet的普及并没降低商品价格——这被经济学家惊叹为“internet市场效率悖论”。依据该理论大致可以这样解释公众招聘网站的低效率:低信息搜索成本导致获得信息的人大量增加,任何人只需要点一下鼠标就能发送简历,只要点一下简历就能参与竞争,市场竞争程度加剧,成功的几率自然就少了。我有个已经在企业里做hr的同学就有此癖好:每个周末到招聘网站上发几封简历,然后一边很愉快地上班,一边很愉快地请假参加面试。然而最近他却深受其害,因为最近他也失业了正在找新工作,他抱怨说“自己做hr的时候一个岗位最多只面试三五个人,现在的一个岗位起码会面试十几个人”——这就是互联网时代的好处。
由此可见,只有笨蛋和超级天才才喜欢经济学家鼓吹的“完全竞争市场”,正常人都喜欢有利于自己的竞争环境,甚至最好就是不竞争。
招聘信息被越少人知道参与竞争的人越少,求职成功率越高。而信息的传播途径决定了它被知晓的程度,公众招聘网站恰恰是成本最低、范围最广的传播途径,所以效率也最低。排在第二位的可能是招聘报纸,假设一份招聘报纸发行量是五万,就等于有五万人知道了这条信息(五万人中有多少人竞聘则不可知)。排在第三位的应该是校内招聘网站和校内信息发布渠道阅读它的可能只有几千人(虽然同一个信息可能会在几个高校内传播),而有资格参与竞争的人数根据对口专业毕业生的数量估算,应该不会太多。最有效的信息渠道是熟人推荐,获得信息的肯定只有寥寥数人。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人才市场,也有人称之为人肉市场,通常一场大型招聘会有两百到三百家企业参加,但参与应聘的可能接近四五万人。哎,那地方实在糟糕至极,信息量少,空气污染严重,存在严重的人身财产安全隐患,而且里面大部分企业、不,应该是绝大部分都不是针对应届毕业生的,在这种地方能找到工作才怪。(有的毕业生参加两场人才交流会后就说“企业都要有工作经验的”,哎,这样的学生失业真是活该,那地方本来就是找有工作经验的,去那地方找“不要工作经验的工作”简直就是缘木求鱼。)
从信息搜索成本上看,只有“熟人推荐”的成本较高(在经济学中,“成本”不仅仅指金钱,还包括时间、精力等等),人才市场次之,其他三个几乎没有区别。从策略上看,“低成本”的自然不能放弃,可以作为基本途径,但不要放弃利用“人际资本”。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
在招聘单位的角度看
,
不可能在一开始就给你较高的工资
,
除非那单位是傻瓜
.
我们求职者应该
”
做最好的准备
,
做最坏的打算
”.
社团领袖之于未来职业生涯的意义——软实力
五月
16, 2007 — 彭凯雷 (
阅读
: 446)
长假回来看到开复网的朋友
Xizihao
的留言。提到的问题一个是大学生期间参加社团的意义,一个是学中文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媒体人。我在大学期间,追随过校园诗人陈初越参与十三月文学社,筹办过人大诗社,邀请王家新、孙文波、苇岸等诗人来校园演讲、座谈。同时,学校期间,我也追随现今的知名记者得志参与创办人民大学第一份大学生自己的报纸《青年人大》,与很多中文系甚至其他专业的同学共同采编报纸。这两方面,我有一些经历与经验,比如社团的意义,记者有没有专业门槛等方面的话题,在开复网上我会以漫谈的方式与大家分享、交流。
今天,我先来谈谈社团领袖的意义。
xizihao
提到作为社团负责人,开展活动,开始总是满怀信心,而事情结束后就觉得这一切都没有太多意义。我的看法是,社团领袖的意义在哪里?不能囿于在校园活动经历本身来观察,可以从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角度来看。从未来的发展和现今的储备来讲,社团领袖的最大意义不在于找工作简历上填写了一个职位,或者在校内某方面有一个加分因素等,其最大意义他能不能够成为一个具有软实力的
“
意见领袖
”
。
“
意见领袖
”
是新闻传播学中常常提及的一个概念。上世纪四十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美国伊利县的选举,发现在传媒影响政治生活和选民投票时,存在一个必不可少的中介群体,学者将此命名为
“
意见领袖
”
。尽管今天传播学早已把
“
意见领袖
”
的概念延伸到了诸如广告、销售等领域,但这首先是公共政治领域的一个概念。现代社会最需要的一种意见领袖,仍然是那些能够表达、汇聚、传递、扭转、暗示和捍卫普通人群在公共政治当中的权利、诉求、意见和渴望的言论者。
我在此借用
“
意见领袖
”
的概念,主要是从对未来职业生涯影响的角度来谈。
作为大学的社团领袖,意义在于是不是能够在没有实际权力的情况下(本身社团就是没有多少官方权力)以
“
软实力
”
说话,能够
“
影响、凝聚甚至是造就一批人
”
,能够
“
迅速寻找到志同道合者,在共同目标上展开有效的合作
”
。
那么,对社团领袖的意义,我自己思索后,评价标准就是一个
“
软实力
”
,即通过自身谈吐、水平、组织能力等产生的吸引力而非强制力达到目标的能力,具体的几点评价标准可包括:
一、作为社团领袖,能不能迅速找到志同道合者,组织起来?是不是能开门办社团,将虽然和自己性格不同但有利于社团发展优秀的人团结起来?
二、作为社团领袖,能不能凭借自己的谈吐、水平、能力,而不是所谓的权力,赢得大家的信任?
三、作为社团领袖,能不能在团体中组织起相当稳定的核心团队?
四、作为社团领袖,在开展活动中,能不能把握住大局、平衡各方面关系?
五、作为社团领袖,遇到挫折后,比如因为某因素受学校批评等,能够有效地提出解决应对方案,并付诸实施,改变不利局面?
六、作为社团领袖,能不能有寻找传统、并传承传统的能力与思维,比如,打通已经毕业的往届社团领袖的关系通道共同在学校做些活动,比如,能不能够在你负责的当届为社团注入未来的生命力,让它具备能够延续发展的生命力?
这是我根据我的经验总结的有限的几点,供大家参考。如果这几点在你作为社团领袖的过程中逐步具备,我想,
Xizihao
说的活动结束了什么又都没有了,这种情况也没有什么可怕的。恭喜你,这六点就是你的
“
软实力
”
,它一点都不软,在你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你会非常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如果简单用一句话来讲,那就是经过社团活动磨炼的社团领袖,你是不是已经具备了以
“
柔软身段
”
来凝聚志同道合者达到目标的能力。
在我工作经验中,我采访的对象中,有过社团领袖的经历并具备其中几点的素质、同时社团活动并没有较大影响学习、生活的人,都是商界、政界的成功人士。
最后,也谈谈我自己,那就是有些失败的经历,这才有今天为开复网的朋友总结的几点建议。比如,我参与筹办十三月文学社、人大诗社,当时觉得自己来做下一届负责人很合适,其实不然,这两个社团如今在人民大学已经式微,当然主要原因并不在于社团领袖。但当时,我根本就没有意识想到它的未来,没有为它的未来生命力建立一个好的框架和模式。
当然,我也有成功的地方,那就是重视传统,重视打通它们的传统通道。比如,我请我尊敬的诗人王家新、孙文波、苇岸等做它的顾问,和以前的校园诗人比如杨榴红、程宝林联络,获得来自传统的生命力。
很可惜,在校园里,我们其实都在犯共同的错误。比如,大家都有
“
山大王
”
的潜在情绪,我印象中,现在的人民大学的诗友们和我一样又开始独创一些新的诗社,他们和我一样,都摒弃着来自传统的文化与力量,自立为王,自创业绩,不过,很快,他们也会和我当年一样,
带着几个头衔,带着几个社团成绩,带着所谓的
“
硬实力
”
,缺乏真正的
“
软实力
”
,出了校园,来到社会。
不过,正是因为这些教训,才有幸和大家分享以上这些。
最近,香港回归十周年,我的工作方面的事情也比较多。不能多谈。今年五月十八号是我当年在学校参与创办《青年人大》十一周年,借这个时机,下一次,我再来谈有关毕业后想做记者门槛方面的话题。
归类于:
随笔
|
23
条评论
1.
评论
由
易水孤鸿:
五月 16, 2007 @ 5:39 pm
有些东西写到我的心坎上了
.
2.
评论
由
郭光文:
五月 16, 2007 @ 6:58 pm
从来不参加什么垃圾社团
~~~~
欺骗老子感情
!!!
3.
评论
由
宋国际:
五月 16, 2007 @ 8:32 pm
大部分提到的是领袖
.
我的梦想就是成为领袖
!
彭
老师能不能解释一下领导和领袖的区别
?.
谢谢
4.
评论
由
华安:
五月 16, 2007 @ 9:18 pm
很有道理的
5.
评论
由
gaogao1985815:
五月 17, 2007 @ 8:48 am
我们所称的学生干部
,
当然也包括社团领袖其实在工作最大的收获是培养了团队精神
,
增强了工作能力、大局意识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
,
再加上良好的个人素质和党性原则
,
无论到哪里都能很快适应环境
,
承担任务
.
这也是很多单位
,
尤其是大企业
,
喜欢招聘学生干部的原因
.
6.
Pingback
由
07′校园招聘 - 社团领袖之于未来职业生涯的意义——软实力:
五月 17, 2007 @ 9:07 am
[…] «
广州优识资讯系统有限公司招聘公告
社团领袖之于未来职业生涯的意义
——
软实力
17. May 2007, 9:07 admin
作者:彭凯雷来源:社团领袖之于未来职业生涯的意义
——
软实力
[…]
7.
评论
由
041801311:
五月 17, 2007 @ 4:36 pm
说的很对,在校大学生参加社团可以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也就是所谓的
“
软实力
”
,但有多少社团干部是本着为会员着想,服务于广大同学。社团就应该以会员为主,招募对某方面有兴趣的同学,而不是一味的拉大家参加活动,把会员放在一边,社团应该重新管理以下。
8.
评论
由
gudurenjian:
五月 17, 2007 @ 5:10 pm
彭
老师,你可以告诉我你的联系方式吗?因为我是个社团领导人,看了您的文章之后,给我很多启发,我希望能有机会和您见面.我的邮箱:
zhangzhijun0909
@163
.com
.顺便问个问题,如何才能把能干的人才留在社团里?谢谢您!
9.
评论
由
gudurenjian:
五月 17, 2007 @ 5:13 pm
上面的同学都说了社团的好与坏,我不会说说对于错.我想问问那些同学,你们在社团里究竟参加过几次活动,不管大活动还是 小活动,甚至是社团的会议.你有没有参加过?如果别人通知你去,你没去,那你就没资格这样说。因为我们社团就有类似的情况,积极参加活动的人从来就不说社团怎么样,不积极的人反倒怨言特别多^^^^^
10.
评论
由
宋国际:
五月 17, 2007 @ 10:44 pm
彭
老师
,
我在等你的解释的
.
11.
评论
由
ll120921:
五月 18, 2007 @ 1:06 pm
我同意您的观点,但另一方面有反对您的观点。因为真正的社团确实应当如此,但我想说,真正的社团太少,至少在我们学校。大部分的社团一年做一件事就不错了,并且现在的
“
领导
”
们官僚主义太强,如果我我有自己的公司,我不会对学生干部优先靠,因为我已经对他们很失望了。
12.
评论
由
彭凯雷:
五月 18, 2007 @ 2:28 pm
宋国际
:
你好
.
领导和领袖的区别
,
这方面的论述其实非常多
.
我只谈谈我的看法
,
简单说来
,
虽然不是人人可做领导
,
领导只是一个职务
.
领袖
,
则必须具有较强烈的气质
.
这种气质包括三方面
,1,
有着较强烈的具有感染力的愿景
.
简单说也就是你说的有着梦想
.2,
有着我上述谈到的
”
软实力
”.3,
独特的人格魅力
.
简单说,就是他的缺点也具有吸引力.
这三点,以后有机会,在开复网上我再阐述.
13.
评论
由
彭凯雷:
五月 18, 2007 @ 2:37 pm
gudurenjian:
我的邮箱是
[email protected].关于你的问题,其实有关社团领袖的能力,社团采取的各种措施,增加影响力的手段,等等,这些,其实你都知道,而且都在实际操作中.我想说的就是,就是执行力的问题.要达到目标的执行力.不管是吸引人才,无论是达到目标,对于你有相当经验与明确目标的情况下,执行力就是个大问题.
14.
评论
由
彭凯雷:
五月 18, 2007 @ 2:42 pm
ll120921:
五月
18, 2007 @ 1:06 pm |
编辑评论
我同意您的观点,但另一方面有反对您的观点。因为真正的社团确实应当如此,但我想说,真正的社团太少,至少在我们学校。大部分的社团一年做一件事就不错了,并且现在的
“
领导
”
们官僚主义太强,如果我我有自己的公司,我不会对学生干部优先靠,因为我已经对他们很失望了。
看了你的留言。你说的我都非常同意!和我的感受一样。不过,如果你办了公司,不要这样失望,这样比较容易概念化,有可能会错过优秀的人才。吃亏的最终还是会自己。
15.
评论
由
彭凯雷:
五月 18, 2007 @ 2:46 pm
gudurenjian:
见面不必。你的社团的资料可以发到的邮箱。如果你和你的社团想进一步拓展,我会和开复的特别助理讲一讲,相关的杂志,以及随着我们开复学生网的发展,其实都会有很多合作的空间。此外,在北京有合适的校园的同样的朋友的话,我遇到,也会介绍的。
16.
评论
由
小绵:
五月 18, 2007 @ 4:00 pm
我是我们学校万象摄影协会的负责人.从进入大学开始我的大学生活我就加入了万象摄影协会.开始只是只是喜欢摄影,想学习点摄影技术.后来我成为秘书处干事,不久我又跑到网络部当助理.在社团换届时,我觉得我的摄影技术不错就去了摄影部,成为了新一届社团负责人中摄影部副部长.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我和我们摄影部部长以及主管摄影部的副会长承担了新会员的理论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使新会员们掌握了基本的摄影技术同时也培养了不少摄影精英.而举办广西高校摄影摄像大赛更是让我的能力有了更突出的提高.团队精神在我们这届负责人中得到最完美的体现,同时也在影响着我们身边的助理,使团队精神在社团中很好的发展.
17.
评论
由
小绵:
五月 18, 2007 @ 4:12 pm
在任摄影部副部长一年后,我收获了很多.这不仅仅是我得到一纸聘书或者说我在摄影大赛中得到几个奖,我觉得我收获更多的是友谊.一句话说;志同道合的人不常遇.而我在摄影协会里结交许多.这些朋友将是我一生中最难得的好友之一.属于我们在社会中所不能或者说不容易交到那种.我们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在一起学习工作我们有着共同的目标.我们一起承受一起努力,一起收获成功和喜悦.
有时候我常想,社团里的这些朋友就想我的亲人一样.我们互相关心和牵挂着对方.我希望有更多的人投入到社团的建设当中,因为在这里你收获将是你付出的十倍.
18.
评论
由
宋国际:
五月 18, 2007 @ 5:18 pm
已经看到
,
谢谢彭
老师
.
19.
评论
由
gaogao1985815:
五月 18, 2007 @ 5:34 pm
其实这几天关注彭老师的文章和大家的评论好几次了
,
首先有这么多人在关注这个话题证明社团的发展的潜力还是很大的
,
因为我们大家一直在努力
!
其次就是社团
.
社团的定性在学校里就是一个民间组织
,
没有特定的官方的制度来约束
,
各个社团都是依靠自身的规章制度在发展
,
很多地方都是社团的主要负责人不可能全部看得到
,
社团在发展过程之中难免不会有很多曲折
.
最大的问题就是会员的责任和义务是个模糊的
,
每个会员在社团他们在这里要求的不多
,
乐趣而已
,
通过社团和更多的人走到一起
,
在社团中真正的能和大家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交流得到乐趣
,
这是社团发展的根基
,
把握好会员的切身利益社团也就不愁发展
.
再就是社团的主要负责人了
,
要给自己定位了
,
我们在这里要本着服务、协调而非管理的态度去工作的
,
还是上面的话题
,
是个民间组织
,
随意性很大
,
会员流失也很多
,
在这里权利这个词眼不能时时刻刻都提上桌面的
,
现在的人都有个性
,
何况我们只是在校学生
.
有几个小方式值得我们社团人士可以借鉴的
,
屡试不爽
.
1)
建立一支执行力过硬地、和社团一起成长的、能力一流的核心团队
.
就活动而言
:
宁可拿一流的团队做二流的活动也不拿一流的活动策划二流的团队找支持或赞助
!
2)
除了社团大会外少开或不开会议
,
没有会员愿意天天和大家呆在一起听别人布置和自己不感兴趣的任务
!
即使开会千万要记住
:
一定要以讨论、征求意见的方式开会
,
让每个人都成为会议的主人
.
3)
下放权利
,
大胆培养新会员
.
新会员、底年级会员渴望表现
,
希望得到肯定
.
比起老会员他们更有战斗力
.
没必要延长考察期或者非要大高年级才能当某个部门的部长
.
无论对能力还是积极性都是一种打击
!
4)
学会交流
.
有一定的感染力和表达能力
,
任何一个人都愿意相信一个果断、自信、冷静、有霸气的、口才超群的领袖
!
5)
单独谈话机制到哪适用
.
作为社团领袖单独谈话比什么都能打动会员
.
6)
人性化的工作方式
.
不一定要做活动
,
不一定要开会
,
但有事没事带着会员在操场跑跑步
,
打打球是很有必要的
,
如果可以的话一起吃饭也是可能的
,AA
制也可以
.
7)
取之于会员
,
用之于会员
.
具体还真有点不好说
,
就拿一个实际例子来说
:
抽一个会员生日比较集中的月份
,
买个蛋糕
,
协会自己举办个小型舞会或者别的都可以
.
不要在乎一个蛋糕的会费而失去了团结大家的机会
!
不说了吧
,
太多太多了
,
最后做社团的话我很喜欢三个词语
:
自我学习、自我管理、共同进步
!
很感谢彭老师给了我们一个社团人士交流机会
,
这才是真正的论坛哦
,
呵呵
,
以上都是本人观点
,
如有不当之处
,
大家一起探讨
,
共同进步
!
20.
评论
由
彭凯雷:
五月 18, 2007 @ 6:17 pm
看了
gaogao1985815
讲的这七条
,
其实比较实际
,
我讲的那些比较虚一些
,
而且更着重强调了社团领袖的作用
, gaogao1985815
的这七条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
,
有很实际的启发
.
我觉的
,
我谈的那条点和
gaogao
的可以互为参照
.
同时
,GAOGOE
讲的这段
”
再就是社团的主要负责人了
,
要给自己定位了
,
我们在这里要本着服务、协调而非管理的态度去工作的
,
作为民间组织
,
随意性很大
,
会员流失也很多
,
在这里权利这个词眼不能时时刻刻都提上桌面的
,
现在的人都有个性
,
何况我们只是在校学生
”.
尤其是最后几句
,
是很贴近当前大学生的现实
.
我感觉
,
社团领袖是一个轻松的
,
有意思的组织
/
工作的过程
,
也不用那么沉重
.
21.
评论
由
韩雪儿:
五月 19, 2007 @ 9:03 am
彭
老师,关于您提到的
“
软实力
”
,我觉得不是在领导者刚开始创办社团时他(她)就具备的,应该是一次次的举办活动过程中渐渐形成的,对吗?那您认为一个内向的女生要是想达到您说的
“
软实力
”
会不会要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呢?或者她就不适合做一个领导?韩雪儿希望老师讲讲
“
说话没有影响力
”
的领导该怎样做或该注意些什么?老师回复一次吧!!!谢谢!!
22.
评论
由
云梦飞扬:
五月 19, 2007 @ 1:10 pm
就我所在的学校而言
,
参加什么社团
,
当
”
官
”
并不是一件好差事
,
勾心斗角的事情时有发生
.
而真正有用的职位就那么几个
,
并不是说每个人都能当的
,
那我们这些没有当上社团领袖的学生是不是在未来找工作时难度很大呢
?
23.
评论
由
刘从镖:
五月 19, 2007 @ 4:02 pm
真的很受用,在大学领导团队和班级同学们可以支持也可以不支持,只有领导者的
“
软实力
”
才能发挥作用,只有站在为大家着想的立场上为大家服务才能赢得大家的尊重。我也有同韩雪儿一样的问题:
“
说话没有影响力
”
的领导该怎样做或该注意些什么?不好意思
找工作的关键:主动自发
文章来源:
http://www.kaifulee.com/modules/bbs/viewthread.php?tid=95027
说到找工作,这段时间我也看了很多。我工作有了眉目,所以我站着不腰疼的写写我对于应届毕业生找工作的感触。望批评
··
1.
我觉得工作很多。
当然,这句话我的确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工作多,但是好工作不多。什么是好工作待遇好,地域好,前景好,工作轻松等等。我觉得首先是定一个位,自己觉得地域,待遇,前景,保障哪个更重要?定好了,就行了。觉得地域重要,想要去某个地区某座城市,或者想回家,那待遇,保障可能要稍微靠后一点,前景可以放在地域之后,因为如果将在这个行业继续做下去的话,地域
+
前景才有效果,如果仅仅只能顾着地域,那到了那个地方之后再
“
择业
”
也完全可以。
前段时间,看市井新闻,突然发现在成都这个地方,工作太多了。到处都在要人,除了大企业,还有很多台资企业,私有企业,外企也需要人,我家在成都旁边的一个郊区,温江,这里也需要招村官。而且很多地方有新开的店铺和新开发的住宅区和消费区,等等等等。
先不要说,大企业不好进,台资企业抠门,私有企业待遇低,外企要求高,公务员内幕黑,创业太难
......
不要给自己的懒惰找借口,先想想自己过去做了多少,现在能做多少,将来又能做多少,能吃多大的苦,能耐多大的寂寞等等。话不赘述,总之一句话,自动自发,主动出击。
2.
双选会可信但不可靠。
大家都知道双选会其间的猫腻,所以可信,但绝不能完全依靠它。
记得以前一位网友问到:如果双选会上的招聘单位需要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三级,党员,学生干部,而我却没有,他们不要我,我怎么办?
开复老师说道:如果一个单位,只看这些东西,而不关注其它方面,那这样的单位是什么样的也就可想而知了。
而据我看来,至少我们这个还算比较不错的二本学校,双选会似乎只是为某些重点专业,石油地质专业所准备的,而其它专业只是陪衬,甚至基本没有纳入招收范围。而即使是那些石油地质专业,我想,如果不是近年来能源行业异常火爆,这些专业的就业也很难,而且待遇绝对没有现在好。那么以后呢?这些行业还会一如既往的好吗?我想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
铁饭碗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而是一辈子到任何地方都能吃饭。
”
双选会太过学生气了。而社会是不需要学生气的。
学生气我的定义就是一切都是安排好了的,像个中学生,学习考试升学都是既定的,老师和父母早就安排好了。而进入社会不是另一次升学,事实上,我觉得,高考就已经是最后一次。
我不是说双选会就一无是处,事物都有两方面。对于很多专业对口和就业路线不明晰的同学,双选会是主要的途径。但是,这也限制了很多专业不对口,或者就业前景不好的同学,我觉得这其中占有很大的一部分,并不是这些同学学习不努力,不是
“
好学生
”
,而是某些学校为了赚钱赚吆喝,在专业设置上不务实,好高骛远,好大喜功,比如生物工程,材料工程,计算机工程,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等等很多名字不错但学校并不太具备这些专业教育素质的专业。这已经成了全社会公认的教育现状。
当然,现在不是批判教育的时间,而是如何应对的问题。
如果不能在双选会上找到好工作的话,我觉得完全可以趁着现在的时间,到处去看一看,试试做做销售(这个几乎没有门槛),或者通过自己的朋友家人的渠道了解某些地域某些行业某些企业的情况,再试着去找找那里的工作,不一定家人朋友就能一手包办(一般情况下不太可能),而是只是多一条路,多一点选择和机会。
也可以先自降身价,我很欣赏我一个高中兄弟的做法,他是学建筑装饰专科的,去年快毕业的时候,学校安排他们到一些装修公司实习,时间是
3
个月。他选择在成都一家比较大的装修公司叶之风实习,但是他并没有索要任何实习薪酬,而且他做事很认真很积极主动,总是很早就去公司打扫安排,很晚才走。而且做人也很聪明,有一次,有一次两位顾客来咨询,而设计师此时刚好不在,他看到两位顾客的皮包是某款奢侈名牌,便提高了装修价格的档次,对方欣然接受,他给顾客倒好水,寒暄两句,这才去叫来设计师(他说,当时他觉得自己更像老板
:)
)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总之,还是主动出击。
社会是现实的,有些时候我们不能总是停留在幻想和理想中,面对社会面对挑战,享受成功和失败。以前,可能我们做的不够,可能我们走了弯路,但是成长中这些是必须经历的,但是,以后我们要吸取以前的经验教训,主动自发,直存高远,脚踏实地,不卑不亢,前途无量。
最后说点直白的话,自己值多少,就卖多少,不多卖,但也绝不贱卖
读研期间对学校失望怎么办
Q:
作为研究生二年级的学生,我觉得导师水平相当有限,学校领导也很让人失望,这一切使我渐渐对科研从踌躇满志到失去兴趣。是不是要继续忍耐,做自己不喜欢的研究呢?此外,我感觉自己的思维缺乏深度,和人交流也存在一定障碍,如何改善自我而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领导者呢?
A: 1
、人生是否一定要做一些自己不愿做的事情呢?
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关键是类似的事情得做多长时间,以及这样的事情对今后你真正想做的事情有无帮助。
举一个例子,我有一个朋友来美国学习计算机本科,当他从国内带来的学费生活费都花光的时候,他只好暂时辍学去餐馆打工半年,以积攒一些钱继续学习。我敢肯定的是:他绝对对在餐馆打工完全不感兴趣,可是他仍然坚持做了下来,原因有二:这样的事情只是暂时的;这样的事情对他日后继续追求理想肯定是有帮助的。国内研究生院教学研究水平比较差不是个别现象,但是你的现状是否是暂时的?是否对你将来的就业或研究理想有一些帮助呢?我想答案也许都是肯定的。
你一两年后就可以毕业,而且在有一个研究生学位的基础上找工作或继续深造会有很大帮助。当然,如果你选择读博士,那就千万别再在现在所在的学校读了。如果你真的对科学研究感兴趣,而且你也有继续攻读博士的打算,我建议你到国内一流、或美国一流或二流的学校来。
2
、与人交流的能力。
与人交流的能力十分重要。即使你从事科学研究,这种能力也非常重要。默默科研而能够成功的人很少,因为当今的研究很多是通过团队合作才能完成的。思维较慢不是问题。我在微软见到过三类很聪明的人:有些人思维敏捷,但是不全面、深刻;有些人思维不快,但是想得很深,很周到;当然,也有一些人想得很快、也很深,这种人是真正的天才。思维较慢的同学在和人交流会显得有些不利,因为常常跟不上别人的思维节奏。我的建议(也是我的实践)是:
1
、试图把别人的思维节奏拉慢一些,比如问一些问题,使你能够跟上。过去,我担心人家会以为我笨,所以不敢提问;但是后来发现,人家绝大多数情况下不会这样认为,相反,通过回答你的问题,他们会对谈论的问题有更加深刻地思考,你在某种程度上反而会帮助他们。
2
、避免把很多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全部放在会议上解决。告诉大家:关于某个问题,你需要会后有充分的时间慢慢思考。
3
、预先做好准备。比如,在群体讨论之前和个别参与讨论者沟通,以了解他们的想法,
然后回去仔细品味各方的想法,以便在群体讨论时你对论题能掌握得更加熟悉。
我和你一样,也非常羡慕那些反应快捷的人。但是反应慢并不会影响你的影响力和判断力。关键在于你提出的意见的深度、准确度和创新性,而不是你能多快得出结论。
我也是从大学时开始喜欢编程序的,直到工作后两三年,我都一直对编程序很着迷。但是后来我发现编写程序很容易,逐渐觉得它不具有挑战性,甚至不费吹灰之力。我慢慢觉得设计算法、解决疑难问题更加有趣,于是我又对寻找解决问题着迷。后来我的老板对我说:你现在在技术上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经很强了,我相信你会逐渐将你的兴趣转移到影响周围的人和事上,也就是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对这个说法我至今仍然将信将疑,因为我觉得我在解决技术问题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可是我知道我的老板就曾经走过我的前两个阶段,而现在他正着迷于通过自己的影响力来改变一些部门的非技术性问题。
我举这个例子的目的是想说明,一个人要做喜欢做的事情,但是要认识到这种兴趣也许不是长久的。向往、崇拜、神秘感、挑战性可能都会引发兴趣。但是当你对某一件事情十分熟悉以后,你也许会去寻找新的兴趣。所以,喜欢编程是一件好事,但是将来的你也许会想:编程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哪里来?也许它来自于当年你所作的那些并不十分感兴趣的事情。比如,要做一个不得不做但是不感兴趣的计算机的课题,又跟编程没有多大关系,而且导师不能提供很大的帮助。怎样在不好的条件下还把课题出色完成?这就是一个关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现在的你还不可能知道这种经历对你的将来是否会有帮助。但是,由于目前一时的不喜欢而马虎了事,那么我可以肯定这些你投入的时间会全部浪费。
建议你看看我的《第四封信》。
如果你要从事研究工作
,
那就是你要考研的最重要理由;如果你对大学所学专业没有兴趣
,
要重新选择有兴趣的专业去学习
,
那是考研的理由;如果你梦想的工作需要硕士学位
,
那也是考研的理由。我觉得你现在去考研就是缺乏充分理由的
欢迎访问snoppy的个人网站:www.victory.516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