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LINUX上实现NAPI

NAPI 是 Linux 上采用的一种提高网络处理效率的技术, 他的核心思想是尽量少采用中断的方式接收数据, 而是以中断的方式触发接收函数以轮循(POLL)的方式去读取数据, 这样就可以节省发生中断的次数, 从而节省CPU的时间达到快速处理的效果.

但是 NAPI 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缺陷:
1.              对于上层的应用程序而言,系统不能在每个数据包接收到的时候都可以及时地去处理它,而且随着传输速度增加,累计的数据包将会耗费大量的内存,经过实验表明在 Linux 平台上这个问题会比在 FreeBSD 上要严重一些;
2.              另外一个问题是对于大的数据包处理比较困难,原因是大的数据包传送到网络层上的时候耗费的时间比短数据包长很多(即使是采用 DMA 方式),所以正如前面所说的那样,NAPI 技术适用于对高速率的短长度数据包的处理。
 
使用 NAPI 先决条件:
驱动可以继续使用老的 2.4 内核的网络驱动程序接口,NAPI 的加入并不会导致向前兼容性的丧失,但是 NAPI 的使用至少要得到下面的保证:
1.         要使用 DMA 的环形输入队列(也就是 ring_dma,这个在 2.4 驱动中关于 Ethernet 的部分有详细的介绍),或者是有足够的内存空间缓存驱动获得的包。
2.         在发送/接收数据包产生中断的时候有能力关断 NIC 中断的事件处理,并且在关断 NIC 以后,并不影响数据包接收到网络设备的环形缓冲区(以下简称 rx-ring)处理队列中。
NAPI 对数据包到达的事件的处理采用轮询方法,在数据包达到的时候,NAPI 就会强制执行dev->poll 方法。而和不像以前的驱动那样为了减少包到达时间的处理延迟,通常采用中断的方法来进行。
 
具体实现时可参考 drivers/net/8139cp.c 里面的方式.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LINUX上实现NA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