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09——读书与生活

今天的写作营的内容是写写最近读过的一本书,谈谈这本书最打动你的地方是什么。我是一个喜欢读书的,读书的状况是一个我在最近生活质量的度量,基于我最近读书的内容方向的改变,我找不到一本书真正打动到我。如果有机会我真的想好好地写一写我最喜欢的一本书《看不见的城市》。但是如果现在让我立马来说说为什么,我没有办法立马写出来,需要更多的回顾,但是这里如果是谈读书,请允许我轻微偏离原题,看看我的读书状态和生活状态之间的关系。

之前看圆桌派里面的一集内容,大概是说,你读什么样的书,你就是什么样的人。在人生的这个阶段,我暂且没有办法对我这个人做一个准确而简短的概括。于我这些年的读书时光,我会觉得是,我在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我就在读着什么样的书,反之亦然。

首先公布一下我最近的读书的书单:《与任何人都能愉快相处的科学》,《增长黑客》,《从点子到产品》,《你没那么笨》,《99%的职场新人,没用心做好的50件事》,在读的还有《跟TED學表達,讓世界記住你》《设计冲刺》;准备读的有《Hooked》,《麦肯锡工作法》还有很多。从这些最近的书单里,不去细谈每本书我读完都得到些什么,但是从书名我似乎可以看塑造最近自己的生活状态:我很焦虑地在学着产品,学着职场新人需要知道的事情,沟通是我焦虑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甚至觉得自己笨了。如果工作生活是分阶段的,我查看我豆瓣上一阶段的书是《悲剧的诞生》《乡土中国》《美学的意义》还有很多。其实这两个阶段只是仅仅差了半年而已。我有很多在读和想读的书,有的放了几个月,有的放了好多年,把这些已阅或者在阅书目推到我的优先阅读队列里的是生活,或者如果往深了说是我,是这个时期的我。我跟我的朋友们说,我最近在看一些我以前从来不会看,甚至不屑于看的书,“和任何人都能愉快相处的科学”?听这个书名就不会有想买的冲动,这难道不是很明显在用标题欺骗读者么?我绝对不会是那个因为这个标题打开它的读者。而现在,在一个youtuber的推荐下,我默默地打开了,其实真正的驱动力和导火线还不是因为在工作中存在的沟通问题找不到答案,而书本从小到大都是在我困惑的时候给我以最安全的答案的途径。因为生性羞涩问人消耗大量的社交能量还不如不问,即便问了也可能因为紧张不得要领。而阅毕之后,我竟然还像朋友们推荐了,在豆瓣上给了不错的分数。随着这本书的开始,我在多抓鱼上面买了很多沟通类书籍,我甚至沟通的能力不是靠读书“学习”,更多是在实践中领悟习得,然而读书在沟通上给了我最直接的安全感,在这份被书本加持的安全感下我在满满去接触更多的人和事。我读书的方式非常地“我”,我的自我尚未被阅读成熟塑造,但是“我”决定了读书的习惯和行为模式。

另外一本我想谈谈的书是《增长黑客》,因为上一份工作的原因误打误撞进入了互联网的圈子,尽管摔得头破血流,但是也让我意识到了我对互联网的无知。从大学开始,我就对交互、互联网这些火到不行的领域提不起任何兴趣。我喜欢人文社科,我喜欢读故事,也喜欢看一些社会学著作。虽然我暂时没办法印证“读什么书成什么人”这套理论,但是我的阅读方向最早是从高中第一本拿起的认真阅读的书有关的,我不会忘记是林达的《历史深处的忧虑》。从此之后社科类的书籍成了我购书看书的主要方向,增长黑客?在今年以前我是绝对不会对这样的书感兴趣。但是,在读完这本书之后发现,天啊,这本书竟然和我之前读的后现代哲学Walter Benjamin还有布迪厄等的理论如此相悖,增长黑客其实就是我一直在跟人家说的我一直在反抗和蔑视的互联网操控。一两年前,我是那样愤世嫉俗地、小心翼翼地对抗着Facebook,微信这样的社交网络,而如今我或许要成为他们,用设计办法拉动用户增长。而今我却很惊奇地发现,“操控”或许并不那么罪不可赦,也不是站在上帝视角上玩弄你的用户,如果你深信你的产品能够为用户带来价值,你也深信你的产品是充满善意的产品,你只是需要方法需要一些途径让用户深入了解它,认识它。“操控”并不是为了“操控”而操控,你需要有一杆做产品的称,而这把称的度量是怎么样的其实在于你选择站在什么位置。现在我竟然可以为我之前深恶痛绝的事情进行辩护,想着最近的生活到底是发生了多么天翻地覆的变化。

网络上经常在讲的一句话是“长大了,我们都变成了我们曾经讨厌的自己”,从我最近的读书书单来看,正在看那些“曾经讨厌的书“”的自己变了,我现在没有办法判断现在的自己是不是从前讨厌的自己,或许也没有必要给现在的自己做一个判断。之前在youtube上面看到蔡康永关于这句话做的演讲,我们没有必要在意我们是否变成了曾经讨厌的自己,因为“”现在的我们”也不是“曾经的我们”,这两个“自己”有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状态,不一样的人生阶段,我想重点不是讨厌或者不讨厌,重点是“变了”,仅此而已。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2-09——读书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