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爱情典范

黄堡文化研究 第113期
撰文:屈粉粉(《华原风》记者)
编辑:秦陇华


大型舞剧《孟姜女》

2016年8月26晚,原创大型舞剧《孟姜女》作为铜川市第三届文化艺术节精品剧目在铜川矿工俱乐部成功首演。铜川市委书记郭大为,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闫旭,铜川籍国家一级作家和谷,王益区四大班子领导与近千名观众一同观看了演出。一时使得铜川剧票堪比洛阳纸贵,一票难求。

由此我们有幸采访了《孟姜女》的编剧、国家一级作家和谷先生,让我们一起跟随他走进那个忠贞爱情传说《孟姜女》的民间艺术世界。

千秋爱情典范_第1张图片
《华原风》电子期刊封面及采访截图

史载,生活在秦代的孟姜女,是陕西省同官县(今铜川市)王益区黄堡镇孟姜塬人。秦王朝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秦帝国,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统一文化风俗,加强国家的凝聚力,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横亘的长城绵延万里,固若金汤,巍然难摧,浩浩荡荡,如一排英勇无畏、势不可挡的精兵毅然挺立,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守护着中原大地。现如今的万里长城乃世界十大奇迹之一,成为中国引以为豪的世界性伟大历史工程。秦王朝建立帝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方面的历史功绩彪炳千秋。然秦严刑峻法、大兴土木、苛捐杂税、徭役繁重、焚书坑儒却成了其“短命王朝”的重要原因。向来得民心者的天下,人心向背才是最大的政治,关系生死存亡。然秦始皇嬴政开荒拓野、建立一统国家的历史功绩却永载史册。

千秋爱情典范_第2张图片
《华原风》电子期刊封面及采访截图

在我们从小接受的教科书中,秦始皇是暴君;阶级斗争的观念告诉我们,他是人民对立面的封建统治者,是压迫人民的。然而随着时代的演进、人文知识的更新,秦始皇便被视为千古一帝。他结束几百年的战乱,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国家体统,沿袭至今。所以后人会说“百代都行秦政法,祖龙魂死秦犹在”。之所以二世而亡,成为短命帝国,是因为其暴政的一面。和谷先生如是说。

在舞剧的编排中,和谷先生巧妙地将秦始皇的英雄伟略、好男儿保家卫国与孟范忠贞爱情相结合起来,回避了传统孟姜女传说中秦始皇横征暴敛的形象,展现了千古一帝开荒拓野的英勇气魄和守卫男儿的爱国壮烈情怀,更将孟范爱情忠贞衬托得淋漓尽致。

千秋爱情典范_第3张图片
和谷先生与部分舞剧演职人员合影

孟姜女传说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爱情传奇之一,两千多年来广为流传,堪称中华文化传统道德和爱情价值观的典范。孟姜女美丽善良,与范喜良情投意合,结为夫妻。丈夫北上修筑长城,她日夜思念,缝制寒衣孤身踏上千里寻夫路,受尽磨难,九死一生。闻知丈夫被掩埋于长城中,悲痛欲绝竟哭倒长城一壑,凭借丈夫手中的红手帕认得尸骨,背负残骸回归故里,惨烈殉情,幻化为灼灼桃花,两千多年永开不败。

在采访中,和谷谈到孟姜女的形象,他说,孟姜女美丽善良,忠贞于爱情。新婚一夜之情可以担当终身,在丈夫被当作征夫修筑长城后千里送寒衣,闻知丈夫残骸埋于长城后悲痛不已,哭倒长城,并把丈夫尸骨背回故里,惨烈殉情。其情忠贞决绝,其意悲壮惨烈,天地可鉴,日月可表。范喜良忠厚朴实,勇于承担公民服役义务,“放弃小家,守卫大家”,北上修筑长城,保家卫国,满腔家国情怀,好男儿生死壮烈,这是一种大义的体现。他们的爱情堪称万世千秋的爱情典范,其保家卫国的精神应该得以传递与发扬。

千秋爱情典范_第4张图片
和谷先生与部分舞剧演职人员合影

该原创大型舞剧是以王益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孟姜女》的传说故事为原型,以王益区优秀民俗文化、地域文化为素材,由铜川籍国家一级作家和谷担任编剧,中国歌剧舞剧院舞剧创作艺术指导、国家一级编导夏广兴担任艺术指导,国家一级演员、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刘姬娜担任总编导。这部大型舞剧从开始排练到公演历时一年,多次进行修改和打磨,剧本和表演等各方面都更趋完善。

舞剧《孟姜女》围绕男女主角故事线索,以独舞、双人舞为纲,组舞、群舞为目,纲举目张,加之打击、交响音乐、舞美效果,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秦帝国一统天下的磅礴气势、将士们捍卫国土的威风凛凛,通过柔美的舞蹈加之土风,舒缓而喜庆的音乐展现出孟范喜结良缘的浓情蜜意,同时亦使得孟姜女所处的复杂社会环境得以呈现。

舞剧避开了以往传说中帝王与民女矛盾冲突的套路或窠臼,以孟范爱情为主线,侧面展现出征夫修筑长城的疲惫艰难、边关将士的英勇卫国。全剧运用肢体语言艺术形式加以演绎,着重突出孟姜女千里寻夫的艰险磨难、孟姜女苦倒长城的悲恸欲绝,表现出孟姜女惨烈殉情的悲壮坚贞。舞剧注重人物命运与情感审美,并以此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和谷先生认为,民间传说具有恒久的生命力。《孟姜女》在浩瀚如烟的民间传说里脱颖而出,被誉为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无疑是优秀文化传统的典范。然而无论是口口相传还是文字记载,都无法将震彻人心的画面感、真实感排山倒海般贯彻人的脑海,实现画面、舞美、音律、启迪的完美结合,而和谷先生的朝花夕拾之作舞剧《孟姜女》,在舞台上糅合舞蹈、灯光、音乐,恰如其分地表现出人物、事件、冲突,给现场观众以视觉冲击,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保家卫国的传统美德,启迪当下人们的树立正确的人生和爱情价值观有深刻的意义。

在谈到对舞剧《孟姜女》的预期时,和谷先生谈到,他期望力争以《孟姜女》王益区版本为基础,铜川市版本为提升,陕西省版本为精品,将《孟姜女》搬上国家大剧院舞台至国际舞台,让本土文化走出陕西,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同时他梦想着,能在孟姜塬秦人村落景区建造地窑式剧场,定点演出,效仿《长恨歌》运营模式和经验,其大可作为且必大有作为。和谷先生做过2007年《长恨歌》提升版编剧及文化顾问,主持过高端论坛,请王蒙等国家级业内专家支招,具有丰富的编剧经验,对剧院运营模式熟捻于心。

关于孟姜女故里的说法有多种,在众说纷纭的争议中也使孟姜女的故事传说添了一丝神秘色彩,但“同官人之说”无论如何是占主导地位的,拥有话语权的优势,是主旋律。孟姜女的传说经祖祖辈辈的演绎,成了精彩纷呈的故事。据《陕西通志》《大名一统志》《郡国志》以及山海关孟姜女庙刻载,孟姜女是陕西省同官县(今铜川市)王益区黄堡镇孟家塬人,至今在那里仍留有许多关于孟姜女美丽的故事传说。

孟家塬村位于铜川老城区南面的坡塬上,姜女祠位于郊区金山山麓,交通便捷,环境优雅,颇有几分神秘色彩,成为最值得游览的名胜。在铜川境内有一个乡,叫哭泉乡,之所以得此名,是因为此处有一处泉涌,常年流淌。传说那泉水就是孟姜女带着范喜良的残骸走到此处山梁时又累又渴,忍不住哭了起来,却没想到“滴泪成泉”,成就了哭泉乡的一眼泉水,泉水清澈见底,甘甜爽口,常喝能延年益寿,明目开胃,尤其对治疗白发有奇效,附近的老年人大清早来此挑水泡茶。直到现在这股泉水还在流着,而且当地人敬重她的气节,就以石洞为中心建了姜女祠,塑了姜女像,立庙祭祀。现在的孟姜女故里孟家塬,还残存着传说孟姜女居住过的窑洞,更有孟姜女日夜远眺思夫的土塬及“五龙聚首佑炉台”的美丽传说。

据和谷先生回忆,祖辈父辈们说在赶牲口驮盐北上的路上,到过搬转山,那里的枣刺不带钩,是孟姜女在整理裙带时捋直的。他到过苦泉梁,喝过孟姜女哭出的泉水;到过塞上,见过孟姜女哭倒的长城。而和谷先生就世居在与孟家塬仅一道沟之隔、鸡犬之声相闻、来去三五里之遥的南凹村。和谷先生说,他甚至于可以想象,孟姜女也许是他的或远或近的亲戚,他若是生活于秦朝,他或者叫孟姜女姑或姨,孟姜女或者叫她表叔表哥呢!

和谷与演职人员合影

和谷先生有着浓厚的故乡情结,他熟悉故土的一草一木,见到故乡里的人,他总是亲切地喊声爷或叔,总是会热情地带着来拜访的客人,去参观先祖故居土窑前那棵700余年虬枝盘曲、茂如华盖的古槐。谈起故乡,他总有说不完兴衰历史,道不尽的乡土情愫。和谷先生在做演讲时提到乡土文学是什么?故乡就是永恒的题材。他说,与故乡的这一种情感,是与生俱来的,也是递进的、升华的。他早年写了《故乡的柿子》等,二十岁的时候写故乡是一种情感方式,四十岁写的时候又是一种情感样态,他在海南远离故乡的时候又是另一种情感色调,到了六十岁回归故里,写的时候又是别一种精神处境。同样的题材,面对的是同样的一个破窑洞,一棵老槐树,但是随着一个人生活的阅历,随着他的知识的积累,那么他在文学上应该像什么,开始是水,慢慢的酿造成酒,甚至到后来是酒精,划根火柴,一点就着。

千秋爱情典范_第5张图片
千秋爱情典范_第6张图片
千秋爱情典范_第7张图片
和谷先生早期的作品

舞剧《孟姜女》在舞台上的亮相,就是和谷先生热爱故土、热爱乡土文学的体现,也正是对故土的真挚情感,促使他致力于乡邦文献和本土文化的发掘与发扬,他编撰的舞剧《孟姜女》秦腔唱段“边墙外拴叫驴连踢带趵,秦帝国好男儿生死壮烈”,唱腔悲壮而又哽咽,引得在场的人无不悲欣交集。

铜川历史悠久,人文地理独特,意蕴丰沛。自轩辕黄帝到北魏建县,从秦孟姜女文化到当今桃产业、耀州瓷复兴,黄堡文化是中华文化精神的缩影,时时刻刻在激励引领现代人改变物质现状,抚慰心灵寄托,让心灵回归,让灵魂复位。和谷先生在整理乡邦文献的同时,尽力将其精华用多种艺术样式呈现于世,以文化精神带动地域社会经济发展,为家乡民众谋福利。

你可能感兴趣的:(千秋爱情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