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协议

http的简介
万维网WWW(world wide web)发源于欧洲日内瓦量子物理实验室CERN,正是WWW技术的出现使得因特网得以超乎想象的速度迅猛发展。这项基于TCP/IP的技术在短短的十年时间内迅速成为已经发展了几十年的Internet上的规模最大的信息系统,它的成功归结于它的简单、实用。在WWW的背后有一系列的协议和标准支持它完成如此宏大的工作,这就是Web协议族,其中就包括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
HTTP协议是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的缩写,是用于从万维网(WWW:World Wide Web )服务器传输超文本到本地浏览器的传送协议。
HTTP协议目前最新版的版本是1.1,HTTP是一种无状态的协议,无状态是指Web浏览器与Web服务器之间不需要建立持久的连接,这意味着当一个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出请求,然后Web服务器返回响应(Response),连接就被关闭了,在服务器端不保留连接的有关信息。也就是说,HTTP请求只能由客户端发起,而服务器不能主动向客户端发送数据。
工作原理
HTTP协议工作于客户端-服务端架构上。浏览器作为HTTP客户端通过URL向HTTP服务端即WEB服务器发送所有请求。

Web服务器有:Apache服务器,IIS服务器(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ices)等。

Web服务器根据接收到的请求后,向客户端发送响应信息。

HTTP默认端口号为80,但是你也可以改为8080或者其他端口。
http特点
1、简单快速:客户向服务器请求服务时,只需传送请求方法和路径。请求方法常用的有GET、HEAD、POST。每种方法规定了客户与服务器联系的类型不同。由于HTTP协议简单,使得HTTP服务器的程序规模小,因而通信速度很快。

2、灵活:HTTP允许传输任意类型的数据对象。

3.无连接:无连接的含义是限制每次连接只处理一个请求。服务器处理完客户的请求,并收到客户的应答后,即断开连接。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节省传输时间。

4.无状态:HTTP协议是无状态协议。无状态是指协议对于事务处理没有记忆能力。缺少状态意味着如果后续处理需要前面的信息,则它必须重传,这样可能导致每次连接传送的数据量增大。另一方面,在服务器不需要先前信息时它的应答就较快。
5、支持B/S及C/S模式。
HTTP请求
HTTP遵循请求(Request)/应答(Response)模型,Web浏览器向Web服务器发送请求时,Web服务器处理请求并返回适当的应答。
HTTP请求包括三部分,分别是请求行(请求方法)、请求头(消息报头)和请求正文。

HTTP请求第一行为请求行,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说明了该请求时POST请求,第二部分是一个斜杠(/login.php),用来说明请求是该域名根目录下的login.php,第三部分说明使用的是HTTP1.1版本。

HTTP请求第二行至空白行为请求头(也被称为消息头)。其中,HOST代表请求主机地址,User-Agent代表浏览器的标识,请求头由客户端自行设定。

HTTP请求第三行为请求正文,请求正文是可选的,它最常出现在POST请求方式中。
根据 HTTP 标准,HTTP 请求可以使用多种请求方法。

HTTP1.0 定义了三种请求方法: GET, POST 和 HEAD方法。

HTTP1.1 新增了五种请求方法:OPTIONS、PUT、PATCH、DELETE、TRACE 和 CONNECT 方法。
HTTP之状态码
状态代码有三位数字组成,第一个数字定义了响应的类别,共分五种类别:

1xx:指示信息–表示请求已接收,继续处理
2xx:成功–表示请求已被成功接收、理解、接受
3xx:重定向–要完成请求必须进行更进一步的操作
4xx:客户端错误–请求有语法错误或请求无法实现
5xx:服务器端错误–服务器未能实现合法的请求
常见状态码:

200 OK //客户端请求成功
400 Bad Request //客户端请求有语法错误,不能被服务器所理解
401 Unauthorized //请求未经授权,这个状态代码必须和WWW-Authenticate报头域一起使用
403 Forbidden //服务器收到请求,但是拒绝提供服务
404 Not Found //请求资源不存在,eg:输入了错误的URL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 //服务器发生不可预期的错误
503 Server Unavailable //服务器当前不能处理客户端的请求,一段时间后可能恢复正常

你可能感兴趣的:(http,web,网络,htt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