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广昌孟戏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关键词:广昌孟戏;历史发展,现状

引言

      流行于江西省广昌县的传统地方戏剧——广昌孟戏于2006年5月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江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收录于国家艺术科研重点项目《中国戏曲志》、《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孟戏是一种以孟姜女哭长城为题材的戏曲,约起源于明初,至今已传承演出了五百余年,其历史悠久,又以高腔为主要唱腔,被誉为我国戏曲声腔中的“活化石”。江西省广昌县甘竹镇一带至今流传着以孟姜女哭长城为题材的“孟戏”,本文将对孟戏的历史与其现状进行简要探析。

1广昌孟戏的介绍

      广昌孟戏又名“旴河戏”,是流行于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的民间戏曲。在2010年版的《广昌县志(1991-2000)》513页《广昌孟戏》条目中第一句就是:“广昌孟戏是旴河戏的剧目,搬演孟姜女的故事,唱旴河高腔。”孟戏属曲牌体,唱腔以高腔为主,并吸收了海盐腔的成分,曲调婉转优美,使用民族五声调式,曲牌中商、徵调式最多使用。旋律平缓流畅并以当地方言“广昌官话”演唱。广昌孟戏由引子、正板、叠板、夹白、小锣小鼓间奏组成,以清唱为主,用鼓、锣、镲击打节奏,没有其他乐器进行伴奏,且节奏较快。表演时,一般用真声演唱,旋律起伏较小,在唱句末尾或加入帮腔时曲调才突然翻高。帮腔由鼓手和唱,且有着别具一格的特点,其音调翻高至高八度演唱,曲调一般都较短,同时鼓手演唱帮腔时不击锣鼓。代表作品有《画桥分别》《姜女送衣》《滴血认夫》以及孟戏高腔演唱汤显祖《紫钗记》中的著名唱段如《怨撒金钱》。

浅谈广昌孟戏的历史发展与现状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2广昌孟戏的起源

      孟戏戏班在广昌县有三路,分别是广昌到甘竹镇赤溪、大路背和舍溪三村,最初是用于宗族的祈神祭祖活动,后逐渐发展成为反映当地民俗文化的民间戏曲,带有一定的娱乐性质,但其本质依旧是宗族祭祀的作用。每个村的孟戏有一些区别,它们有两种不同的剧本,不同的唱腔。舍溪、赤溪孟戏的剧本是元代的《孟姜女千里送寒衣》,来源于古南戏中的永嘉杂剧,起源于明正统年间;大路背孟戏的剧本是明初的传奇本《长城记》,并吸收了弋阳腔、青阳腔和徽州腔,形成于明万历年间。孟戏是宗族的族规戏,新年正月间,这三个村子的村民都在大年初一开始上演孟戏,且只在本姓祠堂内上演一次以祭祖敬神,观众都是本宗族的成员。孟戏在这五百年来,代代相传从未间断,早已根植于广昌的土地上。

浅谈广昌孟戏的历史发展与现状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3广昌孟戏的发展

      广昌原有三路孟戏,其传承以口传心授为主,每一路孟戏都只在本宗族内传承并且传男不传女,由父子间代代相传。但在20世纪60年代,舍溪孟戏消失。

      1962年,在江西广昌县召开的戏曲工作会议上,戏曲工作者呼吁保护孟戏。在县政府的组织下,进行了抢救性的挖掘整理工作。“文革”后,江西省文化厅和地方文化局对广昌孟戏高度重视,开展了一系列抢救保护工作,并有意识地整理收集孟戏作品,还把孟戏的演唱录制保存,孟戏得以继续发展。1980年11月,戏曲史专家流沙到甘竹对孟戏深入调查并发表论文《广昌孟戏遗存的海盐腔调查》,使孟戏受到更多专业人士的关注。1982年10月,在文化部、中国戏剧家协会、江西省文化局、中国戏剧家协会江西分会联合举行的纪念汤显祖逝世366周年大会上,广昌旴河戏剧团整理的孟戏折子戏《画桥分别》《姜女送衣》《滴血认夫》做展览演出,旴河高腔又一次掀起轰动。1984年7月,广昌县旴河戏剧团排练三夜连台本大路背孟戏。10月,江西省戏曲研究所对其全部录像。2005年,著名戏曲学家毛礼镁在台湾出版专著《江西广昌孟戏研究》,用30万字对孟戏的沿革、剧情、音乐、关目、习俗、传承作了全面精譬的论述。2006年5月,广昌孟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广昌孟戏的现状

      随着国家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扬,通过专业人士的挖掘和抢救,广昌孟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在当下的发展中,广昌孟戏也不断传承和创新发展,目前孟戏的传承与发展面临资金投入不足、演员队伍老化等问题。据广昌孟戏传承人、赤溪孟戏剧团演员曾国林介绍,剧团演员平均年龄60岁,随着社会的进步,观众的审美发生变化,很少有人加入剧团学习。并且,孟戏的学习和传唱,不仅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还要忍受日复一日的重复学习,因此前去学习孟戏的人也少之又少。广昌孟戏作为民间戏曲,不仅是当地民俗文化的代表,而且为中国戏曲的研究和继承,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传承发展孟戏,广昌县一方面鼓励各孟戏剧团打破传统观念禁锢,改变以往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习俗,全面吸收学员,同时,由政府部门向上级争取专项经费,用于孟戏资料收集整理和人才培训。如今,李安平、曾国林两位传承人每年可获得1万元工作经费,县财政每年拨出1.5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刘家、曾家、舍溪三家孟戏剧团发展。近年来,广昌县将孟戏展演列为中国广昌国际莲花节系列活动之一,每年都组织各个孟戏剧团在莲花节期间进行表演,为提升广昌孟戏知名度搭建平台。2016年10月,使用广昌孟戏的主要声腔盱河高腔演出的乡音版《临川四梦》在北京大学演出,吸引许多观众,对孟戏的传播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结语

广昌孟戏不仅有重要的民俗文化价值,而且为戏曲艺术提供了许多珍贵的资料。2006年6月,《中国》主编樊祖荫教授带领中国音乐学院的九位民族音乐教育的教授前来广昌考察孟戏音乐,并在广昌召开孟戏研讨会。由于现今的发展环境和发展动态需要,广昌孟戏的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阻,因此需要更多专业人士为孟戏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广昌孟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广昌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广昌县志1991-2000[M],方志出版社,2010.01,516

[3]广昌开展2015民俗文化周系列活动.胶东在线.2015.07.11

[4]乡音版《临川四梦》再现汤显祖剧作400年前原味.凤凰新闻.2016.10.21

你可能感兴趣的:(浅谈广昌孟戏的历史发展与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