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老师以人、事、道、术四个方向为切入点,为一家公司、一位CEO、一位负责完整闭环业务的管理层,提供了一个思考运营决策的框架。结合这四个维度先行梳理问题,排出优先级,结合公司资源进行投入,让企业持续往前进。
一、人之道
传统企业实行的金字塔型的科层管理制度,从决策到执行,效率低下,不再适用于目前的企业竞争。所以要去中心化,重构组织,实行阿米巴机制,以任务为导向,进行拆解和细化,把不同职能的人组织成一个小的阿米巴组织机构,将每个任务划分到每个人头上,以完成目标KPI为考核。完成任务后再打碎,然后下个任务再次聚集一起……
组织架构好以后,具体人道是以平台利己、个人利己、平台利他、个人利他四个维护来解释的。
1、平台利己:平台通常是指一家公司,公司从利己角度出发,在竞争中,通过任务完成目标,在竞争中取得领先优势;
2、个人利己:以个人利己角度看,作为CEO或团队领导者,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凝聚一个团队,解决凭什么兄弟们跟着你干。对于小企业,最难的是招人,而对于大企业,难的是怎么激发人;
3、平台利他:绝大部分企业、平台、个人,想的都是利己,企业怎么发展,员工怎么让自己晋升。但是反过来以利他的角度看,就是要让所有的员工愿意与企业共同发展。这其中又可能分为2个流派,一种先事后人(美团),即找到足够多的跑道,努力做到每个都具有竞争力,进而吸引或组织人才进行做事。另外一种是先人后事,先对组织内部进行盘点,进行人才梳理,把溢出的人才、团队进行整合,然后匹配合适的业务拼杀进去。2种流派都是基于不同的企业现状来决策,没有对错;
4、个人利他:这个角度本质就是要考虑凭什么一个企业的员工,不论在顺境还是逆境,都愿意跟着企业继续走。核心就是管理人的艺术,六个字:知人心、是人性。公司组织中的每个人都需要关注具体下面每个员工在想什么,状态如何,自上到下养成一种人文关怀,弥补制度的漏洞。
二、事之道
1、行业竞争强弱:互联网时代,信息足够透明化,不具备保密性,但存在是否真假的问题。公司之间竞争时,就会基于这些信息进行互相研究和猜疑,进而对企业进行决策,而这种猜疑就会改变竞争本身。作为创业者或企业高管,一定要对行业竞争强弱有强烈的意识;
2、行业拐点远近:目前行业之间竞争频率越来越高,周期越来越短,而如何判断所处的行业是否到了那个拐点,关乎一个企业是否做出跨越边界、向其他领域拓展的决策效率和质量。很多高管就事情本身做决策,顶尖的企业家都是基于行业做决策;
3、行业拐点远+竞争强:行业发展中早期,企业比拼对位竞争力,综合实力强的玩家进行对决,实力弱的就会先退场。所以企业竞争不能比长版,而是要弥补短板;
4、行业拐点远+竞争弱:行业发展中晚期,布局已定,竞争变弱。企业需要重新组织自己的能力,自主进化。要让企业里每个人自我学习,自我迭代;
5、行业拐点近+竞争强:典型的灰犀牛事件,例如盒马鲜生。即你看到他离你非常远,觉得不构成威胁,但当它跑过来的时候,势能非常强大,直接摧毁你。所以面对这类情况,要重视,要投入一个小团队进行尝试;
6、行业拐点近+竞争弱:典型的黑天鹅事件,例如滴滴、共享单车。即从来都不觉得它会发生,但却突然发生,改变了行业格局。应对和判断黑天鹅事件,往往取决于CEO的输入够不够。
三、人之术
术,其实就是具体做事的方式和方法,最终企业竞争就是战略加执行力。如今互联网对人的组织方式,和传统企业不一样。抛开企业管理角度,从企业自身发声,吕老师提出了我说你听、我做你看、你说我听、你做我看的概念。
即今天的企业和部门,对内的沟通已经不是决定性能力,最重要的应该是对用户、客户、渠道、供应商、媒体……,全维护的发声。
我说你听、我做你看的概念就是,要善于把企业的理念、做的事情,向外发出声音。
回到企业里,公司应该要非常重视PR和GR能力,即向行业、政府、相关的用户、客服是解释你做的事情和他们的相关性,不重视向外的沟通力,没有向市场传递信号,可能在竞争中会逐渐落后。中国的竞争,往往会经历多进四、四进三、三进二,以及最终的决战。这里决定企业生死的两个阶段,是多进四和四进三。真正到了三进二阶段,比较透明,已经处于品牌认知阶段。
因此在多进四、四进三阶段,核心取决于企业的内功和外功,外功就是向外沟通。
四、事之术
事之术,就是在事情中,如何去落地。公司在发展时,要以一个节奏来进行,同时最后是一个闭环。典型的理论就是:策略定型、组织保障、制度护航。
1、策略定型:基于策略进行讨论,应该做什么,怎么做,通过加减法进行资源组合。原来讲究战略聚焦,专注。现在竞争激烈,竞争已经无边界,要不断延伸,跨多个跑道;
2、组织保障:当策略定型后,企业往往会采用闭环式或中台化的方式来进行组织保障。
闭环式:例如美团,做团购、外卖,都是从产品研发到BD,每个跑道都是一个事业群,事业部,是很多中小创业公司的选择,闭环才让leader有绝对的指挥权,事情才容易被落地推快;
中台化:从阿里开始,很多企业开始搭中台,即把所有后端可以复用的资源用中台组织起来,再将业务在中台的基础上运作;
目前这两种组织方式,都有成功案例。企业处于不同的阶段,往往选择不同的方式。如果需要跑得快,闭环是适合的;而当处于三进二、二进一的时候,中台化的可复用比较有利于集团化作战。
3、制度护航:组织保障后,就是制度护航,最关键的就是奖惩。
一个企业的组织结构基本就是二七一,即20%的人是top,10%的人是养庸,剩下70%一部分合格,不部分偏不合格。当一个企业在这样的架构里,没有好的奖惩制度,前面的策略和保障都无法执行。
创业初期团队人力资源很难匹配,建立奖惩会把人员赶走,但公司规模可行时,往往企业文化已经定型,突然推出奖惩,会造成企业动荡。所以以上都需要以一个节奏、目标和闭环的形式去进行。
以上就是吕老师以自己的个人经历,将一个企业的运营框架分享给了大家。也给公司的决策者们一个思考方式,以这样的维护去思考再做决策,才能最大概率给出最优、最好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