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韩信者

      夫韩信者,淮阴人,

夫韩信者_第1张图片
韩信

       少时,曾得人赠饭之恩,也曾受跨下之辱,一恶少见韩信佩剑就挑衅他要么一剑刺死他,要么就从他跨下钻过,想来,一剑刺过去,可留大丈夫之名,可一生的命运也就囿于此了,若从跨下出,必为人耻笑,“燕雀安知鸿鹄之知哉”,计长远者,一时的耻笑何足挂齿。韩信毫不犹豫的默默的选择了后者。而一切也都铭记于他的心中。厚积中等待着改变命运机会的到来。

      他非相貌不凡,锋芒毕露,才智毕现类极易被赏识的人。

      故,身楚营项羽帐下一直不被重用,几度进言却不被采纳,郁郁不得志的他,弃楚投汉,同样也不得刘邦重视。幸谈吐之间,胸怀大志,暗藏锦绣的内质得萧何赏识,众人皆逃之际萧何独追韩信,月下追得韩信,而后极力推荐,韩信终得以金台拜帅。

      然,舞台已经给出,是好戏,还是演砸,一切静待上演。

       而,汉王问计,早已对天下之势了然于胸的韩信为汉王制订了东征方略,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出南郑,取关中,而后,节节胜利,步步为营。

       后,攻赵之时,以万人攻敌20万,并且劳师急行于此,又于背靠河水之处摆开阵势,扎下营盘,赵军见韩信摆出只有前进而无退路的阵势,皆笑他涂有虚名,居然犯下如此兵家之大忌。双方交兵,既战,韩信便弃弃旗,向河边逃窜,赵军见势欲一鼓作气,于是倾巢追击,此时韩信早已设下的伏兵乘机夺取敌营,另一方面,被逼入绝境的汉军将士,在求生的本能驱使下人人奋勇,个个当先,赵人久战不胜,有意退却,却发现军营被占,顿时大惊失色,阵势大乱,韩信两面夹攻,一战而胜。这便是“背水一战”的由来。正所谓:“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不依常例,因地制宜,诡诈多变,是韩信用兵最大的特点。

      垓下一役,集结优势兵力,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结果了项羽的戎马一生。

      曾,占领齐地之后,项羽曾派人游说韩信反汉联楚,被他一口回绝,回信大意:我奉事项王多年,官不过是个郎中,位不过执戟之士。我的话没人听,我的计谋没人用,所以才走人的。而汉王刘邦授我上将军印,让我率数万之众,对我言听计从,所以我才有今天的成就。

       但当天下已定之后,他却几次三番有功高盖主,篡位造反之意。可见对于项羽的拒绝,韩信绝非韩信忠君本性的表现,是对当年楚营中不被重用的耿耿于怀,但他也不是一个没气量的人,在回到封地之后,他找到当年赠饭接济他的老妇,赐于千金以示感激,这是知恩图报,而对当年羞辱他的少年,则封为中尉,告诉他没有他当年所为也没有自己的今天,这是以德报怨。

      或,对老妪,为真意,对泼皮,乃不屑。

      这就是韩信,做人有如他的用兵一样让人琢磨不透,看来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人亦无常态。

       这样一个人,一个才华横溢的孤傲之士,他只为证明自己而生,忍辱负重也是为等待拨云见日的到来。对于不重视他反戈相向,这是对轻视自己的快意复仇,他要用染满鲜血的舞台证明对方错看自己,不在乎忠与不忠,他所要的就是“多多益善”的带兵证明自己在战场上存在的价值,所以对于汉王的勉勉强强的知遇,也未留有过多的感激。

      只是,倘若无人发现,他可能只是埋没于田井之间的凡夫俗字,或战死于沙场之上的普通士卒——还好有萧何在。

      夫韩信者,一个身怀旷世之才但也不尽完美的真性情之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夫韩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