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篇、千墩!千灯!

第一次听说千灯这个古镇的名字已经30年了,30年前听同宿舍昆山的同学介绍千灯古镇的来历,在一个熄灯后的晚上,所以印象深刻!她说千灯的灯其实就是土墩的墩,说:“原来那个地方有数千个的土墩,所以称‘千墩’。”而我躺在黑暗的被窝里竟然想歪了!我想,为什么会有数千个土墩?!总不会是坟墩吧?那是怎样的荒凉之地啊!

30多年来,去过乌镇、西塘,周庄、角直、同里,黎里,震泽,南浔……我竟然不敢去千灯!

两聚一高是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李强提出来的:“聚力创新 ,聚焦富民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浓缩成四个字,即为“两聚一高”。

我们单位也参与了这个活动项目,感受小康社会的全新面貌,一共有九条线路可以参观。我就是冲着千灯这两个字的线路,怀着长久的好奇和对千灯古镇的无尽想象,首选。

今天,我终于和同事们高高兴兴地准时出发。

出发前第一次上网了解了有关千灯的来历。

这段文字是网上摘录。据清陈元模著《淞南志》载,昆山县东南36里,川乡有水曰千墩浦,盖淞江自吴门东下至此,江之南北凡有墩及千,故名千墩。清宣统二年(1910年),易名茜墩,其来历传说有二:一谓文人雅称;一谓因墩上长满茜草之故。 有关“千灯”这个地名的来历,说法很多,有的说:“原来这里有数千个的土墩,所以称‘千墩’”;有的说:“原来这里长有茜草,所以称‘茜墩’”;更有的说:“原来这里灯多,所以称‘千灯’”。其实,千灯的旧称千墩。

千灯镇“茜墩”这个地名一直用到解放后。茜墩是一个人文荟萃之地, 人们都感到叫“茜墩”、“千墩”都有点不妥,应该用这个“灯”更好。这个“灯”字,象征着光明的使者,象征着辉煌,象征着富裕,与“金千灯”相符。 “千灯”这个地名就由此而来。一九六六年四月,经江苏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改名为“千灯”至今。.......聪明的千灯人,在旅游开发上,以灯为灯,千灯,千灯——灯必不可少。为此,今天的千灯,正在古镇区建设一个集灯之大成的灯艺术馆,开发灯艺术品,准备收集国内外的各种各样的灯,将相思廊和千灯浦两岸用灯点缀,在三里石板街上悬挂各色彩灯。到时候的千灯,街上有灯,桥上有灯,岸上有灯,塔上有灯……在古镇区勾勒千百盏灯齐明,万家灯火的红火场景……那时,游客们日游周庄,夜游千灯,真是人在街上行,胜似灯中游,届时,真是名符其实的“千灯”了。

看着这样的介绍,感觉千灯不是荒凉的,而是灯的壮观世界。

今天,我们主要是去了解和观看宋韩家军昆山地区抗金基地文物史料展,韩世忠纪念馆,周达明烈士纪念馆,新四军淞沪抗日史迹陈列馆等等,参观完毕,热情的村官还带领我们去拜会了100岁的桂花树和300岁的黄杨木树。我还念念不忘地想和这两棵百年老树说说心里话。可惜我们语言不通,好在,有它们的见证,想来,许多的事情它们尽收眼底或者了解来历。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哪有不埋忠骨的土地?

还有一些时间,我们就去千灯古镇转转。一进入口,三桥连袂而筑,分别呈现宋、明、清三代的不同特色。东边的小桥叫方泾浜桥,因河名方泾浜而得名,为明代特色;中间横跨尚书浦上的三孔石拱桥为恒升桥,恒升取步步高升意,为清代特色;西岸一座小巧玲珑的木桥是鼋渡泾桥,为宋代特色。三桥有一美丽的名字,称为“三桥邀月”。这是网上介绍的。

热心的当地老伯伯教我们如何拍照取得最佳的镜头,固然,有好的效果。

今天,我终于解开了30年的一个秘密的不准确的心结,这是多么愚蠢的瞎想!

感谢单位的组织,感谢我们生活在一个好时代!

2017.6.22

图片发自App

100年桂花树,小鱼儿摄

300年黄杨树,小鱼儿摄

小鱼儿摄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129篇、千墩!千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