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也会犯错误

低点买入,高点卖出

黑石集团一路走到21世纪初真是不容易,已经成为350人的大公司了,可是合伙人只有3个,施瓦茨曼深感力不从心。于是,经过精心挑选以及给出诚意,施瓦茨曼给自己找到了一个帮手--托尼·詹姆斯。在此人的帮助下,本已停滞不前的黑石集团又开始加足马力向前啦。


不知各位还记得不,21世纪前几年,经济急速下滑,并购业务大萧条,黑石集团受到重创。可能很多人觉得这个时候就啥也别干了,等着还债吧,可是施瓦茨曼不这么想。他认为现在是经济低谷,很多公司价值都低估了,此时买入的话将来经济复苏一定会赚翻的。事实证明他是对的。施瓦茨曼让一个年轻人楚负责德国一个化工厂的并购生意,正是在这个时候进行的。当时借钱很难,而且要从原股东手中买入,价格也一直在往上走。但是黑石集团咬牙度过了艰难时期,经济好转后,这个项目让他们赚了4倍多的钱。


所以说,并购的思想与股票买卖是一致的,一定是低谷买入,高点卖出,才能赚钱,关键就是慧眼识别哪是低谷,哪是高点。


OK,English learning time.


英语用词讲究多样性,同样的意思要用不同的单词、词组或者句式表达出来才牛掰。小编也一直不遗余力的更新大家的单词库。这次也不例外呀,我们先来学习一下哪些陈旧的表达可以被替代啦。


1.     紧随而来,紧随其后

On one’s heels

Apollo was the first out of the gate, and the usual suspects were close on its heels.

In one’s footsteps

Although quirks in Belgian law deterred others from following in Ripplewood’s footsteps, the seed was sown.

大家一定要区分这两个短语的介词呀。可以这样记:heel是鞋跟的意思,那肯定是踩在鞋跟上,所以用On,footstep是脚步的意思,就用In。


2.     巨大的,天大的

Whopping

When KKR Private Equity Investors went public on May 3, 2006, it raises a whopping $5 billion.

Colossal

At bottom, the LBO frenzy was a colossal substitution of debt for equity.

除了这两个词外,巨大的、天大的还有Huge, Tremendous, Enormous, Massive等。

小编每次遇到这种新词,最大的感受就是老美的用词跟中国人就是不一样啊,大家有没有感觉自己学了个假英语呢?没有办法,咱们只能慢慢努力,努力把英语学地道啦。


3.     披露、透露

Reveal

It hadn’t been revealed publicly.

Leak

By now there had been leaks in the press.

披露、透露动词一般用reveal,名词一般用leak。

并购狂潮,再创新高

2005年,并购业务如火如荼,体量再上一个台阶。这个时期的并购业务已经开始发展到上市公司,动辄几十亿美元的交易量。原文是这样形容的:

It seemed every time one blinked in 2005, another household name was being snapped up in a buyout.

2005年就更加夸张了,好像每眨一次眼,另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就被在收购中拿下。


嗯,很多大公司都被并购了。此时人们已经不用垃圾债券融资了,人们发明了一种新的方法—证券化。什么是证券化?来看原文:

Banks

still made loans up front, but rather than divvying them up with other

banks, they bundled them with scores of loans to other companies and

sold slices of those bundles to investors. The process was known as

securitization because it repackaged loans as widely sold securities

similar to bonds or stocks.

银行虽然仍旧预先支付贷款,但更愿意与其他银行分摊贷款。银行再将贷款分级打包,贷给其他公司,或将经过打包的贷款分拆卖给投资者,这个过程就叫证券化,因为它将再打包的贷款像卖债券或股票一样广泛地推销出去。


看到这里,没有背景知识的小伙伴估计会一头雾水。小编决定给大家科普一下,否则咱们就没法看懂后来发生的故事啦。


银行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吸收存款,然后放贷,对吧。好啦,现在这帮精明的银行家发明了新的玩法。他们把贷款打包卖给公司,公司就以这些贷款为标的,做成债券,然后发售。这些债券的利率比一般的债券利率要高,为啥呢,因为加了一层杠杆(忘记杠杆概念的小伙伴赶紧回去翻上一篇文章)呀,所以,这种债券(书中给起了个名字,叫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

CDO)在市场上特别火爆。于是,银行就到处拉贷款,然后把贷款卖给公司,公司再把这些贷款证券化,然后出售。这个循环大家都看懂了吧。OK,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呢,市场上贷款越来越多,要到贷款也越来越容易,那这会对并购产生什么影响呢?大家想啊,并购公司主要靠贷款,对不对,贷款这么多,又这么容易获得,无形中就增加了被并购公司的价格呀。所以,在那个疯狂的年代,公司并购动辄几十亿美元就不足为奇了。在这里插一句,2005-2007年是并购如火如荼的时代,也是CDO如火如荼的时代,然后2008年就发生金融危机了。嗯嗯~,大家想,这是巧合吗,当然不是啦,原因都在我刚刚的讲解中啦。


OK,书中是这么写的:

Lenders

would pool thousands of loans and sell them to newly created entities

that would then issue debt securities, using the principal and interest

on the underlying mortgages to pay interest to the investors.

这个句子很复杂是不是?其实还好啦,又没有倒装,都是顺序下来的。不过,遇到复杂的句子怎么办?小编多年来的经验就是找到句子的主谓宾。以这个句子为例,剔除其他成分,只保留主谓宾的句子是Lenders

would pool loans and sell them to entities.

这样基本意思就出来了;然后再看附属成分,这里That引导了一个定语从句,也就是说,新成立的公司是要发行债务债券的;最后再看using…这个分句,这个分句的主语还是Lenders,于是这个分句其实可以简化成Lenders

use the principal and interest,

即借贷者利用本息,分句后面的短语就解释了这个本息是从哪来的,用来干嘛,即从抵押贷款上产生的本息,用来偿还投资人的利息。这样,这个句子就非常明白啦。


其实大家英语水平提高后,看这样的句子一遍就明白在说什么,当然初期的话采用我的这种方法有助于提升对英文的理解哟。


正是因为被并购的公司价格飙升,才使得黑石集团赢得了与并购大佬KKR的战役后,无力再赢得其他战役。当时黑石集团想要收购半导体公司飞思卡尔,价格为每股38美元。结果KKR插了一脚,给价每股40-42美元。好嘛,其实这个飞思卡尔公司没有那么好,但是大佬进来竞争啦,黑石集团脑子一热,必须拿下飞思卡尔。好东西都是争出来的啊。于是黑石集团最后报价每股40美元,且采取强硬态度。KKR在最后一分钟的争夺让黑石集团多花了个8亿美元。黑石集团竭尽所能赢得了飞思卡尔,但是在随后的几个月里它就无法赢得其他投标的竞争了。实际上,接下来一年的几乎每个大型拍卖,黑石集团都遭遇了很大的打击。


这个故事教育我们,凡是要有前瞻性眼光,量力而行。否则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憋屈的是自己呀

大咖也会犯错误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咖也会犯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