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工作组内组织集体阅读了《谁在世界中心》这本书,读完之后,觉得打开了世界的大门,学会了从“地缘”的角度认知世界。所以今天把读后的一些感悟写来和大家分享一下。除了技术之外,还是要多了解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的,这样才有生活的味道。
谁在世界中心 是一本介绍地缘政治的书,这本书以海洋为连接世界的主要桥梁,介绍了当今全球视野下海洋争霸的政治格局。
谁征服了海洋,谁就征服了世界。陆地霸权注定无法拥有全球视野,只有海洋霸权才能征服世界,如今中国已成为海洋贸易霸主,但海洋的武力霸主仍然是美国,如果中国想成为新的全球霸主,就要突破旧的海洋霸权封锁,成为新的海洋霸主。
当然想成为海洋霸主是非常困难的,这涉及到多方政治力量的博弈,但我们可以通过《谁在世界中心》这本书了解地缘政治关系,让我们看清当下,布局未来。
《谁在世界中心》共五章,分别介绍了当下谁在主宰世界、东亚与西太平洋、东南亚与南海、南亚与印度洋、俄罗斯与北冰洋。
之所以标题都是地区与海的关系,是因为陆地与海洋的博弈就是海洋霸权的逻辑。本书需要结合地图理解,因此笔者会贴一些书中地图,围绕着地图讲解本书。
现在 美、俄、欧、中 是这个舞台的主角,但谁也不能仅凭一个地区征服世界,因此与一些重要地区结盟,并成为地区的领导者才可能成为世界的霸主。边缘地带理论 就是指,控制了大陆板块的边缘地区,就可以对大陆进行封锁,进而控制大陆。在将眼光放到边缘地区之前,先看看现在世界舞台上的主要政治力量:
俄罗斯 - 大陆的征服者。俄罗斯一直有扩张的野心,但是在苏联解体后,值保有大部分欧亚大陆中心地带,目前已经失去领衔主演的资格。
欧盟 - 世界的发现者。作为大航海时代的开启者,欧洲史就是浓缩的世界史,并且随着疯狂的资本掠夺积累了大量原始资本。但由于英国在欧洲板块处于海洋势力,无法完全控制大陆,因此极力避免欧洲土地上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这导致了美国的崛起。当然现在欧盟的成立也标志着欧洲进入了漫长的整合时期,德国由于其较差的地缘位置(二战后海外利益尽失),更愿意以裹挟欧盟的方式让自己成为主角。
印度 - 低纬度地区的代言人。由于低纬度炎热的气候,印度人并不热衷于国际事务,但和美国一样,印度也发展了自己的地缘优势以及人口优势,希望代表低纬度地区参与大国游戏。但是要承受另一个边缘地区国家 - 中国的压力。
中国 - 世界中心最有力的挑战者。中国拥有极大的战略纵深,集体主义文化,拥有挑战世界霸主的潜力,但在这个道路上还需解决许多问题,尤其是如何突破由美国主导的 “新世界岛俱乐部” 的封锁。
美国 - “新世界岛俱乐部” 的缔造者。北美是新世界岛的中心地区,英国和日本是新世界岛的外围地区,分别用来控制 “欧亚大陆西边缘地区(西欧)” 与 “欧亚大陆东边缘地区(中国)”。
为什么拥有海洋就拥有了世界?“海权论” 有三个主要观点:
谁掌握了世界核心的咽喉航道、运河和航线,谁就掌握了世界经济和能源运输之门。
谁掌握了世界经济和能源运输之门,谁就掌握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和安全命脉。
谁掌握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和安全命脉,谁就控制了全世界。
但独霸海洋非常困难,因此美国奉行的是 “边缘地带理论”。也就是通过控制欧亚大陆东西两端的边缘地带,进而控制了欧亚大陆核心地区,封锁住欧亚大陆的强国,以此保证美国世界霸主的地位。
从上图可以看出,以北美为 “新世界岛” 的中心地区,通过控制日本与英国,牵制住西欧与中国。美国实际上也做到了这一点。而随着印度的崛起,美国也找到了澳大利亚作为遏制印度的桥头堡。
那么中国怎么崛起呢?很显然,中国需要组建属于自己的 “世界岛俱乐部”,取代由美国主导的 “旧世界岛俱乐部”:
与欧亚大陆中心地带的大部分国家(主要是俄罗斯)结盟。
将 “欧亚大陆南边缘地区”(印度)拉入同盟。
寻找可能的 “世界岛外围地区”,并使之倒向同盟(日本、韩国、朝鲜等)。
但就目前状况来看,中印关系竞争与合作同时上升,俄国由于前苏联的老大地位暂时不愿意放下身段,日本更处于美国为中心的俱乐部中,因此这条路困难重重。之所以将日本拉进来,一方面是因为与印、俄结盟不足以取得与 “旧世界岛俱乐部” 竞争的优势,一方面是中日地缘距离近,且日本国民性格敬仰强大的对手,另一方面日本是美国牵制中国的力量,拉拢过来不仅可以打消美国的算盘,还能增强东亚整体实力。
第一章总览了世界地缘政治关系的全貌,并为中国崛起指出了道路。后面几章则具体介绍各个存在联动的政治板块间的具体博弈情况,做到知己知彼。
参与东亚与西太平洋博弈的主要国家有:中国、朝鲜、韩国、日本、俄罗斯。中国是参与板块博弈的核心,比如俄罗斯会在朝鲜半岛问题方面发表意见,但不会干涉钓鱼岛问题,而中国都参与其中。
东亚平原如此广袤,以至于东亚地区的民族都认为控制了这片核心区就控制了世界中心。但随着西方殖民者从海路上到来,中国人才明白自己并不是世界的中心,但长期 “中央之国的心态” 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
中国农耕区域总是受到来自北方三个势力的威胁:“东北森林渔猎民族”、“蒙古高原草原游牧民族”、“青藏高原高原游牧民族”,这是由于农耕的生产方式稳定,创造的财富大,因此源源不断吸引这些外来者的入侵,有趣的是,每一次农耕区域都能同化外来的入侵者,而 “中国” 的传统观念也是同化他们的重要因素。所以到后面会讲到为何印度人进取心不如中国强,原因就在中国需要长期与北方威胁斗争,而印度不需要,印度由于地缘位置,导致不会受到太多来自边远民族的入侵,这个在分析印度时会讲到。
日本、朝鲜半岛由于地理阻隔,在东亚大陆统一时得保持独立。而朝鲜半岛与大陆相连却一直没有被征服的原因是,从地图上看,想要入侵朝鲜半岛必须沿着海岸线,但通过辽西走廊进入辽河平原时,辽河平原地理气候的不稳定性容易切断朝鲜半岛与东亚核心区脆弱的地缘联系,导致渗入半岛的人口要么退回,要么融于当地族群。
东亚面临西太平洋区域被外包包夹形成四个 “内海”,可以形容为 “第一岛链” 与 “第二岛链”,美国正是通过控制这些岛链来控制 “欧亚大陆东边缘地区” 的。
第一岛链包括: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冲绳岛、台湾岛、南至菲律宾群岛、大巽他群岛。其中日本是势力最大的岛链,在日本 “大东亚共荣圈” 计划中,极盛时期控制的范围如下图所示:
而中国想要成为世界霸主,就要构建以中国为主导核心的 “东亚核心圈 + 东盟十国”,见下图。
对日本来说,如今已没有实力做这个核心圈的老大,但最起码希望和中国共同主导,但核心圈只有一家独大才能发挥称霸世界的力量,中国与日本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相比欧盟,虽然也在融合(3 + 10 模式,即三个核心 - 法、德、英 + 10 个其他国家 不包含俄罗斯),但由于地缘特点不可能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
第二岛链包括:从日本岛作为起点,南经小笠原诸国、火山列岛、马里亚纳群岛、关岛、雅浦岛、帕劳群岛,直至哈马黑拉岛等岛群。 不过第二岛链的威胁远没有第一岛链大。
从西太平洋向东看看美国。对美国来说,太平洋所有岛屿都是他进攻的跳板。如上图所示,美国通过诸多岛屿作为跳板进攻,在二战中,甚至跳过了对某些战略要地的争夺,通过前沿岛屿作为基地,直接攻击日本本岛。
东南亚区域分位:中南半岛(缅甸、越南与印度支那、泰国)、南洋群岛、文莱、巴厘岛以及东帝汶、马六甲海峡等重要区域。
首先看中南半岛:
中南半岛由 5 个国家组成,从西到东分别是: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越南,其中缅、老、 越与中国接壤,除了老挝外都有足够的海岸线。这些国家大部分是殖民时代的遗产,英法分别在缅甸、越南发力,将泰国定位缓冲国。法国人曾将柬埔寨、老挝、越南合并成 “印支联邦” 与英国对抗,虽然现在又分裂成三个国家,因此却为越南埋下了大国梦。
缅甸在位置上,可以在陆地及海洋延伸中国的地缘影响力,而且也曾成为支持中国抗战的重要援助物资运输线。在缅甸西边是 “金三角地区”:
金三角地区 盛产鸦片,首先是金三角环境适合种植鸦片,其次由于所处缅甸、老挝、泰国交界处特别适合逃避法律打击。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联合执法,在 “湄公河惨案” 后,由中国主导的联合执法开发形成常态,金三角成为中国拓展自己地缘影响力的重要抓手。
中国与中南半岛虽然地缘上存在天然阻隔,但在云贵高原与克钦邦之间存在的南方丝绸之路、中印缅之间存在因抗日战争运输物资而修建了史迪威公路。这些重要的交通枢纽对维系中、缅两国的共同利益有着推动作用。
越南 一直想成为中南半岛的强国,但先后被清朝打压、后与法美中几大国相继开战,始终没有得到什么实际利益。越南狭长的地形使其一直存在南北分裂的风险。
泰国 之所以能在西方殖民者将土地瓜分完毕时仍保持独立,是凭借其高超的平衡技巧,成为了英法殖民地之间的缓冲国。
克拉地峡是继马六甲海峡后另一个有价值的航线,是否能开挖取决于各方利益平衡,尤其是这样会切断泰国南北,导致加大泰国南部的分裂倾向。
南洋群岛由 6 个国家组成,分别是:印尼、马拉西亚、菲律宾、文莱、新加坡、东帝汶。
“下南洋” 期间,在西方殖民者的推动下,大量华人下南洋开发,因此南洋群岛留着部分华夏民族血液。在新加坡,甚至因为华人占据了 75% 的人口,马来西亚为了在脱离英国殖民统治后保证马来人获得多数票,因此将新加坡排除在马来西亚联邦之外,才使得新加坡独立建国。
接着看文莱、巴厘岛和东帝汶:
文莱 在马来西亚中是个弹丸小国,但因为在西方殖民者接入之前,文莱的前身 “渤泥国” 的势力范围很大,因此在被殖民者打碎野心的情况下,文莱有着强烈独立的愿望,从争取 “保护国” 的地位到最终独立,文莱一路走来很不容易。但是文莱被 “林梦地区” 一分为二,马来西亚也不会容忍文莱有更多的领土要求,两者僵持不下。但我们相信,身处这种状况的文莱更希望获得外部力量的支持,作为与南海隔海相望的中国将会是其理想的盟友。
巴厘岛 不仅是度假胜地,在 14 世纪末至 15 世纪初,在伊斯兰教强大压力下,坚守印度教的少数马来人从爪哇岛移民至巴厘岛,因为宗教信仰的不同,这里引起恐怖分子的关注。
东帝汶 是欧洲殖民者划分殖民地的产物,南部的澳大利亚觊觎其丰富油矿资源而积极干涉东帝汶的事物。反过来想,如果中国控制了东帝汶区域,就可以对澳大利亚施加政治影响力。
相比南洋群岛,南海 离中国更近。如果要控制南海,就要分别控制位于南海五个方向的:东沙群岛、西沙群岛、黄岩岛、中沙大环礁、南沙群岛。
中国想要经略南海,首先要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最近能够在南海问题上有所突破,本质上还是中国综合实力得到了提高。但经略南海不代表占领南海,而是要与南海周边的国家进行博弈,合纵连横。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最好的策略,如果中国能够掌握深海石油勘采技术,至少能在投资、技术层面让多方面获益。
从中国海上突围角度来看,有三条航线可选:南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航线、印尼通道-印度洋航线、西太平洋-南太平洋-印度洋航线
马六甲海峡 是南海的咽喉,被新加坡控制,且战时容易被封锁。备选方案印尼通道是个不错的选择,而且相比马六甲海峡三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尼通道 只要和印尼搞好关系即可。然而印尼也可能被日本拉拢,但由于印尼与中国没有直接利益冲突,站队日本对印尼来说得不到什么好处。
南亚包括 7 个国家,分别是南亚次大陆的:尼泊尔、不丹、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 和印度洋上的岛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由于 “印巴分治”,巴基斯坦于 1947 年独立,但由于东西距离太远,中间隔着印度,因此东边独立成了孟加拉国。不丹处于印度保护国状态,而斯里兰卡除了地理阻隔外,有意识的选择了不同的宗教,也是一直保持独立的重要原因。
再往南的马尔代夫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度假胜地,但这个海拔只有 1.2 米的岛国,随着气候变暖可能是最先消失的国家。
印度 之所以走上与中国不同的道路,主要因为外部压力相对较小。之前也介绍了中国长期受到北方民族的入侵,是因为中国北方有足够大的阶梯地形让北方民族适应 “低原反应”,而印度北方的山脉没有足够的缓冲区,为印度形成了天然的防护屏障。
虽然热带气候可以让文明较早发展,但没有边缘民族入侵压力,会让文明变得非常脆弱,也缺乏扩张的动力。从融合的角度来说,印度虽然也融合了其他民族,但相比 中国的 “家天下”,印度属于 “种姓” 文明框架。 “家天下” 的模式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而 “种姓” 制度确保了阶级固化,加上热带地区物产丰富,不至于出现被饿死的情况,因此这种制度得以稳定下来。
克什米尔 是印度河的上游,在工业化时代,掌握了上游就可以控制下游的水资源,现在印巴两国共享上印度河平原,任何一方都不会轻易放弃这块战略要地。
中国想要扩大自己在印度洋的影响力,就需要找到 缅甸、巴基斯坦、斯里兰卡、东帝汶、肯尼亚 这五个点做支持。如今中国一带一路计划,为东亚各国修筑高铁等基础设施,就是拓展中国外交空间的良好手段,加深经济的合作才有可能迎来政治合作。
俄国 虽然北临北冰洋,但是没有不冻港是无法通航的。俄国人通过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东部边界从 库页岛 移到了 乌苏里江,因此俄国成为了第二个同时可以对三个洋(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施加地缘影响力的国家。
不过好在中俄存在 “背靠背” 的战略伙伴关系,因此有合作的空间(俄国要应对西欧,中国要应对东南亚)。但俄罗斯的海岸线很短,这导致俄国在海权争霸的舞台只能当配角,但这个地缘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全球变暖导致北冰洋融化,看到的将是另一个格局:
如果北冰洋融化后可以通航,俄罗斯将成为北冰洋地缘势力最强大的国家,其次是加拿大与阿拉斯加。如果俄国没有短视将阿拉斯加卖给美国,俄国将为成为北冰洋唯一的霸主。
《谁在世界中心》这本书一定要看着地图读,这样会发现板块运动随机产生的变化竟然会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这么重大的影响,一个国家能否独立最重要的还是看地缘位置。
这本书更是一本中国崛起的地缘解决方案指南,其中一些解决方案在商业逻辑中可以拿来借鉴:
竞争是一个过程,唯有不断参与其中,才有可能掌握话语权,主导权,最终达到政治目的。任何领土都是通过与周边地区漫长博弈后逐渐确立下来的,想得到利益首先得参与到游戏中。
各玩家实力是动态变化的,即便是无法通航的北冰洋,都可能因为温室效应变成不冻港,因此提前看到趋势并提前准备是必须的。
想从对方获得利益,首先要了解对方想获得什么利益,自己有什么筹码,这样才容易促成合作。在寻找盟友前,先站在对方角度掂量一下自己是否合适。
不可能一家独大,想成为霸主,必须建立一个生态。以前是小弟听大哥的话,现在大哥得给小弟好处,才能得到小弟的忠诚。
已有霸主的地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摧毁的,就像中国想突破马六甲海峡的封锁,在不突破整体海洋封锁的前提下是不可能的,因为海洋霸权是一个全球化整体,美国封锁亚洲有完整的第一岛链、第二岛链逻辑,解决问题的视角要全面。
如今处于大变革的和平时代,国家之间看似和平,实则在进行经济扩张,大国之间要学会不撕破脸的竞争方式。而这个多方博弈的复杂性,使得阴谋几乎不可能得逞,大国的政策都是阳谋,比的是谁更能顺势而为,拉拢更多合作者。
如果你想参与讨论,请关注前端精读 周刊- 帮你筛选靠谱的内容。
平时工作繁忙,写文实在不易,欢迎大家"转发"+"在看",你们的支持是我继续写下去的动力,感谢!
你们喜欢这类的文章吗?如果喜欢的话,可以点击“在看“,在看达到一定数量,后续我会多增加此类文章的精读,工作生活两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