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k12教育类互联网产品,另:我们离有教无类还有多远

K12教育是美国义务制教育的别称,挪入国内说白了就是针对中小学的教育,教育模式借鉴国外。互联网加之后就是通过互联网辅助中小学的教育事业。


关于k12教育类互联网产品,另:我们离有教无类还有多远_第1张图片

美国教育主张个性发展,中国传统教育主张集体意识,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彰显个性(毕竟现如今貌似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娃转的现象开始增多~),k12教育应势而起,但是任何东西中国化之后就必须带有中国特色,而中国教育的最大特色就是高考,所以这个领域任何方式手段都必须服务于高考。而高考模式之下确立的教育制度有哪些弊端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学习内容方式单一,学习过程枯燥,极容易滋生厌学情绪。

2、教育资源不平衡,许多地区学习效率其实很低下。

3、不可避免的要对学生的天赋发展有所忽视

而与此对应的教育需求显而易见,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张个性化学习,追求学习效率,渴望获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希望全面发展,而互联网的发展给予了解决这些弊端的可能性,一系列的产品应运而生。

按产品形式来分,主要有两大类:工具类(平台类)和内容类。

工具类:辅助线下教育学习,如:搜题类软件

内容类:生产优质的教育资源,如:新东方,学而优

按用户群细分

针对学生

1、提高学习效率

如何做:针对学生不会的题目进行答疑解惑,通过学生做题情况分析出其薄弱点加以重点强化,提供庞大的题库资源供学生练习。

2、提供优质内容

如何做:通过直播录播的形式,并与线下相结合。

学生需求:

1、以更加轻松有效的方式获得高分

2、社交需求,学习不能是一个孤立的形式存在,事实上学生也愿意在学习领域结交一些朋友共同进步

3、恰当的激励措施,人总有惰性,对于学习更是如此,如何给予恰到好处的激励很重要。

针对教师

1、提高备课效率

如何做:提供备课资源,减少备课无效时间成本(比如提供一些工具帮助老师更方便快速的生成ppt)

2、更好的掌握学生情况

如何做:软件通过学生行为(做题情况,错题率等)生成分析报告

老师需求:减轻工作压力,提高学生成绩

针对家长

1、推送好的教育方法

2、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家长需求:希望能更了解孩子,以及寻求一些高效的与孩子沟通教育的方法

针对学校

1、行政管理

2、教学管理

产品需求

1、如何变现

    a、服务付费

    b、内容付费

2、如何扩大用户群

    a、与学校对接

    b、通过刚需吸引用户(如直播课,搜题)

3、如何提高用户粘性

    a、满足刚需(优质的内容,好用的功能)

    b、满足用户情感需求(倾听真实用户的声音,关注用户操作数据)

产品差异化优势

    1、技术壁垒(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为学生配置个性化学习方案)

    2、内容为王(优质的教育资源永远是最受追捧的东西,请名师加盟固然是一种选择,但是如果平台能培养一批尚未成名的青年讲师我认为会更好)

    3、情感依赖(好的产品需要有情感,不能是纯工具,培养用户的认同感很重要)

总结

教育一直会是刚需,用户群也非常庞大,所以市场竞争也非常强烈,如何突出重围是该领域企业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个人认为,产品定位很重要,一定要扎根真实的教育情景,一味地照搬国外的教育方式显然不可取,但是一味地献媚于高考,把线下地刷题,授课照搬到线上,这样的产品对于用户而言其实并没用什么实质性地改变。我认为互联网教育的核心还是在教育,此行业的从业者必须去关心教育思考教育,然后才是利用互联网手段实现真正的教育创新。

补充:大家都在谈教育,重视教育,但是有多少人真正的俯下身子,去倾听教育的受众——那些学生的声音,学生不是冷冰冰的材料,教育也不能是机械重复的加工厂。只盯着着教育指标的行为,那是在公然耍流氓。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情感,独特的天赋,独特的思想,也应该有发声的权利,而不是被集体性发声所掩盖。

如今我们都喜欢倾听哪些声音?都是那些乖孩子、成绩优异者的声音,像什么哈佛女孩的自传,清华学霸的高效学习方法,当然我不是在说这样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我要说明的是这里面似乎存在一种幸存者偏差,在这种教育模式突破出来的佼佼者,毫无疑问是适应这种模式的学生,这就好像你在知乎上提问,问题的答案其实并不具有普世性,因为知乎的发声群体大多是精英白领层,他们的观点也大多适合这个阶层的人;所以佼佼者的方法论并不适用于所有人,或者说并不适用于大多数人,同样以姣姣者的观点去塑造教育模式,永远只能停留在修修补补的层次,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依旧会是沉重的负担。

几千年前的孔圣人就说过,有教无类,教育的目的是无类,是消弭差距。而如何做到呢,因材施教也。但现在的教育制度似乎却在扩大差距,成绩好的就可以扭转乾坤走向人生巅峰,形成了一个天然的鄙视链,985—211—普通本一—本二—专科技校—辍学者,更可怕的是不仅仅是上游鄙视下游,下游自己也鄙视自己,好像一通教育下来,使好多人认识到自己是多么不如别人,是多么平庸,多么卑微。诚然,如今的教育给了寒门学子越龙门的机会,实属不易,可惜的是这个机会只对适应这种模式的人开放,更可惜的是这种模式还远远达不到因材施教的地步,最为可惜的是目前的教育似乎连意识形态的差距都无法消弭。教育关系下一代,下一代关系未来社会的风气,责任在肩,不可轻视。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k12教育类互联网产品,另:我们离有教无类还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