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a常用包

[TOC]

Lua常用包

OS模块

Lua文件操作

Lua I/O 库用于读取和处理文件。分为简单模式(和C一样)、完全模式。

  • 简单模式(simple model)拥有一个当前输入文件和一个当前输出文件,并且提供针对这些文件相关的操作。
  • 完全模式(complete model) 使用外部的文件句柄来实现。它以一种面对对象的形式,将所有的文件操作定义为文件句柄的方法

简单模式在做一些简单的文件操作时较为合适。但是在进行一些高级的文件操作的时候,简单模式就显得力不从心。例如同时读取多个文件这样的操作,使用完全模式则较为合适。

其他常用文件操作函数

os.remove(filename) 删除文件或空目录,失败返回nil以及描述信息

os.rename(oldname,newname)重命名文件或目录,失败返回nil以及描述信息

打开文件操作语句如下:

file = io.open (filename [, mode])

mode 的值有:

模式 描述
r 以只读方式打开文件,该文件必须存在。
w 打开只写文件,若文件存在则文件长度清为0,即该文件内容会消失。若文件不存在则建立该文件。
a 以附加的方式打开只写文件。若文件不存在,则会建立该文件,如果文件存在,写入的数据会被加到文件尾,即文件原先的内容会被保留。(EOF符保留)
r+ 以可读写方式打开文件,该文件必须存在。
w+ 打开可读写文件,若文件存在则文件长度清为零,即该文件内容会消失。若文件不存在则建立该文件。
a+ 与a类似,但此文件可读可写
b 二进制模式,如果文件是二进制文件,可以加上b
+ 号表示对文件既可以读也可以写

简单模式

简单模式使用标准的 I/O 或使用一个当前输入文件和一个当前输出文件。

以下为 file.lua 文件代码,操作的文件为test.lua(如果没有你需要创建该文件),代码如下:

-- 以只读方式打开文件
file = io.open("test.lua", "r")

-- 设置默认输入文件为 test.lua
io.input(file)

-- 输出文件第一行
print(io.read())

-- 关闭打开的文件
io.close(file)

-- 以附加的方式打开只写文件
file = io.open("test.lua", "a")

-- 设置默认输出文件为 test.lua
io.output(file)

-- 在文件最后一行添加 Lua 注释
io.write("--  test.lua 文件末尾注释")

-- 关闭打开的文件
io.close(file)

执行以上代码,你会发现,输出了 test.ua 文件的第一行信息,并在该文件最后一行添加了 lua 的注释。如我这边输出的是:

-- test.lua 文件

在以上实例中我们使用了 io."x" 方法,其中 io.read() 中我们没有带参数,参数可以是下表中的一个:

模式 描述
"*n" 读取一个数字并返回它。例:file.read("*n")
"*a" 从当前位置读取整个文件。例:file.read("*a")
"*l"(默认) 读取下一行,在文件尾 (EOF) 处返回 nil。例:file.read("*l")
number 返回一个指定字符个数的字符串,或在 EOF 时返回 nil。例:file.read(5)

其他的 io 方法有:

  • io.tmpfile():返回一个临时文件句柄,该文件以更新模式打开,程序结束时自动删除
  • io.type(file): 检测obj是否一个可用的文件句柄
  • io.flush(): 向文件写入缓冲中的所有数据
  • io.lines(optional file name): 返回一个迭代函数,每次调用将获得文件中的一行内容,当到文件尾时,将返回nil,但不关闭文件

完全模式

通常我们需要在同一时间处理多个文件。我们需要使用 file:function_name 来代替 io.function_name 方法。以下实例演示了如何同时处理同一个文件:

-- 以只读方式打开文件
file = io.open("test.lua", "r")

-- 输出文件第一行
print(file:read())

-- 关闭打开的文件
file:close()

-- 以附加的方式打开只写文件
file = io.open("test.lua", "a")

-- 在文件最后一行添加 Lua 注释
file:write("--test")

-- 关闭打开的文件
file:close()

执行以上代码,你会发现,输出了 test.ua 文件的第一行信息,并在该文件最后一行添加了 lua 的注释。如我这边输出的是:

-- test.lua 文件

read 的参数与简单模式一致。

其他方法:

file:seek(optional whence, optional offset): 设置和获取当前文件位置,成功则返回最终的文件位置(按字节),失败则返回nil加错误信息。

参数 whence 值可以是:

  • "set": 从文件头开始
  • "cur": 从当前位置开始[默认]
  • "end": 从文件尾开始
  • offset:默认为0

不带参数file:seek()则返回当前位置,file:seek("set")则定位到文件头,file:seek("end")则定位到文件尾并返回文件大小

  • file:flush(): 向文件写入缓冲中的所有数据
  • io.lines(optional file name): 打开指定的文件filename为读模式并返回一个迭代函数,每次调用将获得文件中的一行内容,当到文件尾时,将返回nil,并自动关闭文件。

若不带参数时io.lines() <=> io.input():lines(); 读取默认输入设备的内容,但结束时不关闭文件,如

for line in io.lines("main.lua") do

  print(line)

  end

以下实例使用了 seek 方法,定位到文件倒数第 25 个位置并使用 read 方法的 *a 参数,即从当期位置(倒数第 25 个位置)读取整个文件。

-- 以只读方式打开文件
file = io.open("test.lua", "r")

file:seek("end",-25)
print(file:read("*a"))

-- 关闭打开的文件
file:close()

我这边输出的结果是:

st.lua 文件末尾--test

时间处理

os.date([format [, time]]) 用来格式化时间戳为可读时间,time为可选时间戳,省略时取当下

os.time ([table]) 默认获取当前时间戳,也可以指定table参数

时间处理案例

--2018-05-09 09:20:04
local now = os.date("%Y-%m-%d %H:%M:%S")

-- %a abbreviated weekday name (e.g., Wed)
-- %A full weekday name (e.g., Wednesday)
-- %b abbreviated month name (e.g., Sep)
-- %B full month name (e.g., September)
-- %c date and time (e.g., 09/16/98 23:48:10)
-- %d 一个月里的几号[01–31]
-- %H 24小时[00–23]
-- %I 12小时[01–12]
-- %j 一年中的第几天[001–366]
-- %M 分[00–59]
-- %m 月份[01–12]
-- %p am(上午),pm(下午)
-- %S 秒[00–60]
-- %w 星期几[0–6 = 星期天–星期六]
-- %x date (e.g., 09/16/98)
-- %X time (e.g., 23:48:10)
-- %y two-digit year (98) [00–99]
-- %Y 年(1998)
-- %% the character ‘%’

--获取当前时间戳秒-1525829060
local secs = os.time()

local year = string.sub(now,1,4)
local month = string.sub(now,6,7)
local day = string.sub(now,9,10)
local hour = string.sub(now,12,13)
local minute = string.sub(now,15,16)
local second = string.sub(now,18,19)

--获取7天前的时间
ta = {
    year=year,
    month=month,
    day=day-7,
    hour=hour,
    min=minute,
    sec=second
}
--2018-05-02 09:50:57
local t = os.date("%Y-%m-%d %H:%M:%S", os.time(ta))


--获取本年2月份的天数
--3月份开头减去1天就是2月份的最后一天
ta = {
    year=year,
    month=3,
    day=0,
}

--28
local days = os.date("%d", os.time(ta))

退出程序

os.exit(0) 结束程序并返回状态码,0代表成功

获取坏境变量

os.getenv("HOME")

执行操作系统命令并返回状态码

os.execute(cmd) 执行操作系统命令并返回状态码,0代表成功,此函数等同于c语言中的system函数

local stat = os.execute('ls -al')

Json库

目前 Lua 也有几个 JSON 库,本人用过 cjson、dkjson。其中 cjson的语法严格(比如 unicode \u002 0\u7eaf ),要求符合规范否则会解析失败(如 \u002),而 dkjson 相对宽松,当然也可以通过修改 cjson 的 源码来完成一些特殊要求。而在使用dkjson 时也没有遇到性能问题,目前使用的就是 dkjson。使用时要特别注 意的是大部分 JSON库都仅支持 UTF-8 编码;因此如果你的字符编码是如 GBK 则需要先转换为 UTF-8 然后 进行处理。

cjson库

cjson在安装openresty时会自动安装

local cjson = require("cjson")

--lua对象到字符串

local obj = {
    id = 1,
    name = "zhangsan",
    age = nil,
    is_male = false,
    hobby = { "film", "music", "read" }
}

local str = cjson.encode(obj)
ngx.say(str, "
") --字符串到lua对象 str = '{"hobby":["film","music","read"],"is_male":false,"name":"zhangsan","id":1,"age":null}' local obj = cjson.decode(str) ngx.say(obj.age, "
") ngx.say(obj.age == nil, "
") ngx.say(obj.age == cjson.null, "
") ngx.say(obj.hobby[1], "
") --循环引用 obj = { id = 1 } obj.obj = obj -- Cannot serialise, excessive nesting --ngx.say(cjson.encode(obj), "
") local cjson_safe = require("cjson.safe") --nil ngx.say(cjson_safe.encode(obj), "
")

null 将会转换为 cjson.null;

循环引用会抛出异常 Cannot serialise, excessive nesting,默认解析嵌套深度是 1000,可以通过 cjson.encode_max_depth() 设置深度提高性能;使用 cjson.safe 不会抛出异常而是返回 ni l。

  • 返回值
{"hobby":["film","music","read"],"is_male":false,"name":"zhangsan","id":1} null
false
true
film nil

dkjson库

  • 下载
进入lualib目录,不知道lualib是干嘛的话,看一下Nginx中使用安装lua支持篇
cd /usr/example/lualib/
wget http://dkolf.de/src/dkjson-lua.fsl/raw/dkjson.lua?name=16cbc26080996d9da827df42cb0844a25518eeb3 -O dkjson.
  • 代码

默认情况下解析的 json 的字符会有缩排和换行,使用 {indent = true} 配置将把所有内容放在一行。和 cjson 不 同的是解析 json 字符串中的 null 时会得到 nil。


local dkjson = require("dkjson")

--lua对象到字符串

local obj = {
    id = 1,
    name = "zhangsan",
    age = nil,
    is_male = false,
    hobby = { "film", "music", "read" }
}

local str = dkjson.encode(obj, { indent = true })
ngx.say(str, "
") --字符串到lua对象 str = '{"hobby":["film","music","read"],"is_male":false,"name":"zhangsan","id":1,"age":null}' local obj, pos, err = dkjson.decode(str, 1, nil) ngx.say(obj.age, "
") ngx.say(obj.age == nil, "
") ngx.say(obj.hobby[1], "
") --循环引用 obj = { id = 1 } obj.obj = obj --reference cycle --ngx.say(dkjson.encode(obj), "
")
  • 返回参数
{ "hobby":["film","music","read"], "is_male":false, "name":"zhangsan", "id":1 } 
nil
true
film

编码转换

我们在使用一些类库时会发现大部分库仅支持UTF-8编码,因此如果使用其他编码的话就需要进行编码转换的处理;而Linux上最常见的就是iconv,而lua-iconv就是它的一个Lua API的封装

  • 安装 lua-iconv 可以通过如下两种方式:
ubuntu 下可以使用如下方式:

apt-get install luarocks
luarocks install lua-iconv
cp /usr/local/lib/lua/5.1/iconv.so /usr/example/lualib/

源码安装方式,需要有 gcc 环境:

wget https://github.com/do^Cloads/ittner/lua-iconv/lua-iconv-7.tar.gz
tar -xvf lua-iconv-7.tar.gz
cd lua-iconv-7
gcc -O2 -fPIC -I/usr/include/lua5.1 -c luaiconv.c -o luaiconv.o -I/usr/include gcc -shared -o iconv.so -L/usr/local/lib luaiconv.o -L/usr/lib
cp iconv.so /usr/example/lualib/

1、test_iconv.lua

    ngx.say("中文")  

此时文件编码必须为UTF-8,即Lua文件编码为什么里边的字符编码就是什么。

2、example.conf配置文件

    location ~ /lua_iconv {  
       default_type 'text/html';  
       charset gbk;  
       lua_code_cache on;  
       content_by_lua_file /usr/example/lua/test_iconv.lua;  
    }  

通过charset告诉浏览器我们的字符编码为gbk。

3、访问 http://192.168.1.2/lua_iconv会发现输出乱码;

此时需要我们将test_iconv.lua中的字符进行转码处理:

local iconv = require("iconv")  
local togbk = iconv.new("gbk", "utf-8")  
local str, err = togbk:iconv("中文")  
ngx.say(str) 

通过转码我们得到最终输出的内容编码为gbk, 使用方式iconv.new(目标编码, 源编码)。

有如下可能出现的错误:

nil     
    没有错误成功。  
iconv.ERROR_NO_MEMORY  
    内存不足。  
iconv.ERROR_INVALID  
    有非法字符。  
iconv.ERROR_INCOMPLETE  
    有不完整字符。  
iconv.ERROR_FINALIZED  
    使用已经销毁的转换器,比如垃圾回收了。  
iconv.ERROR_UNKNOWN   
    未知错误  

iconv在转换时遇到非法字符或不能转换的字符就会失败,此时可以使用如下方式忽略转换失败的字符

local togbk_ignore = iconv.new("GBK//IGNORE", "UTF-8")  

另外在实际使用中进行UTF-8到GBK转换过程时,会发现有些字符在GBK编码表但是转换不了,此时可以使用更高的编码GB18030来完成转换。

转载于:https://my.oschina.net/chinaliuhan/blog/3063749

你可能感兴趣的:(Lua常用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