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嘉靖二年,日本使团在宁波发生火并,大明官兵竟不能敌

西元1523年(明朝嘉靖二年、日本室町时代的大永三年)。日本大内氏和细川氏,分别派遣对明朝贸易使团来华贸易并上表贡品,两团在抵达浙江宁波后,因为勘合真伪之辩而引发冲突,在浙江宁波爆发了武力杀戮事件。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宁波之乱(也称争贡之役、明州之乱、宗设之乱)

明朝嘉靖二年,日本使团在宁波发生火并,大明官兵竟不能敌_第1张图片

明朝政府与日本的室町幕府间存在贸易往来,史称“明日贸易”(又称勘合贸易)。这个贸易合作开始于幕府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时期(明朝约在明建文帝时期)。

由于明朝以防范海盗为名实行海禁政策,为了区分日本贸易船与倭寇舰船,因此发行了“勘合符”以示区分,有符则为真,无符则为虚。贸易方面,日方人员主要是幕府使节与博多商人,但这期间存在大量走私贸易。

后来因为足利将军家的家督之争,导致了1467年应仁之乱(日本战国时代由此开始)。幕府对外的贸易权不再统一,幕府位于堺港的贸易据点本来属于细川氏所掌控,但后来细川氏渐渐被博多新兴势力大内氏所凌驾。大内氏自此后常自行派出独立使节团进行贸易。明武宗即位后,大内家的遣明船(勘合船)船队更独占了正德勘合符。

明朝嘉靖二年,日本使团在宁波发生火并,大明官兵竟不能敌_第2张图片

1523年,大内氏派出谦道宗设为正使出使大明;而细川氏则在随后派出高贡,鸞冈端佐二人为正使、宋素卿为副使,持已经失效的弘治勘合符(前任皇帝颁布)前往大明。

当时明朝规划的朝贡贸易点位于宁波市舶司。大内氏的船队于四月二十七日先行抵达,而细川氏的船队则较晚到达。

此时大内氏的船队尚未进行勘合,市舶司等到双方船队都到达后,才开始验证。在检验堪合符过程中,因为新符和旧符的问题大内氏和细川氏产生争执。双方要求明朝承认自己才是合法的贸易使团。在此事件中,大内氏处于不利位置,因为细川氏的副使宋素卿是中国人,深知明朝官场的腐败。他通过重金贿赂,事先已经对市舶司主管太监赖恩进行了贿赂,从而使得较晚来的细川氏船队,反而可以先行入港检查。这种做法遭到大内氏的强烈反对。

明朝嘉靖二年,日本使团在宁波发生火并,大明官兵竟不能敌_第3张图片

双方此时已经剑拔弩张,但真正的导火索是在款宴使团宴会上燃气的。起因是双方都想得到靠近右侧前方的位子。市舶司主管太监赖恩因为收了细川氏的贿赂,所以让细川氏使者鸞冈端佐和宋素卿坐在较为尊贵的右位。

宴会最终不欢而散,在回到各自的船舶后,大内氏首领谦道宗设命令手下强行打开明军东库,抢出按规定收缴保存的武器,而后袭击了细川氏的船队。

细川氏在没有防备和武器的情况下,船舶被烧毁,宋素卿等人逃跑,谦道宗设又纵火焚毁了嘉宾堂。市舶司主管太监赖恩见大事不好,于是让人将细川氏的武器还回,让其跟大内氏进行厮杀。但细川氏在此之前已经伤亡惨重,在双方厮杀几次后,细川氏全员往姚江一带逃跑,逃至绍兴城躲避。谦道宗设追至绍兴,要求城守交出细川氏人员。但遭到拒绝,于是谦道宗设一路杀掠回宁波,最后夺船出海,扬长而去。

明朝嘉靖二年,日本使团在宁波发生火并,大明官兵竟不能敌_第4张图片

从绍兴回宁波的一路之上,这群大内氏的贸易使团变成了刽子手,肆意杀戮和抢劫,沿途明军竟然阻拦不住,而且被日本人杀伤许多。备倭都指挥刘锦、千户张镗,执指挥袁班、百户刘恩、百户胡源均被这群日本使者杀害。

宁波之乱最后演变成严重的外交事件。巡按御史欧珠、镇守太监梁瑶奏闻,将细川氏代表宋素卿、鸞冈端佐等人逮捕入狱。大内氏夺船出海后遁入海岛,无法寻获。

一场本来正常的贸易却阴差阳和变成了大事件,如果当时明朝方面依照律法办事,不贪恋贿赂,便不会出现这种局面。最终酿成大祸,成百上千无辜百姓和官兵被杀,而大内氏却只死伤几人,可见明军当时的作战水平有多差劲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明朝嘉靖二年,日本使团在宁波发生火并,大明官兵竟不能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