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为了解决人的需求,都需要去深入挖掘目标用户的需求,进行分析转化为功能,利用最低的成本去满足用户最迫切的需求。
都需要把产品做好,用户用得爽,才能实现盈利。
产品经理都需要具备核心能力(包括:需求分析、产品管理、项目管理、沟通能力、技术能力、业务能力、产品设计、学习能力、逻辑思维等)。
(1)产品定位:
To C需从产品能给人们解决哪些问题的角度去考虑产品定位;
To B是结合商业公司内部使用需要的层面去考虑;B端产品一定要在企业的利润链上产生价值,对企业的利润产生贡献。对最终的利润正向贡献越大,产品的价值也就越大。
To G则是从国家政策、政府工作报告等体现要做什么样的产品(比如:通过“数字政府”营造粤港澳大湾区营商与政务环境)。产品定位决定了目前用户、场景、需求等一系列维度。
(2)用户定位:To C面向个人用户;To B面向企业;To G面向政府(使用用户可以为政府决策人员、普通大众、行业用户)。
(3)需求场景:To C使用场地是随时对地;ToB更多是内网;To G是内外网相结合(互联网+政务)。
(4)产品模式:商业模式或者市场路线。To C需要进行用户调研寻找细分用户,通过市场调研挖掘本职需求,需要更多地思考产品设计和用户体验层次的问题;To B和To G则需要对客户进行深度沟通,寻找MVP,而且需要一套能说服客户又能寻求利益最大化的定价策略。
(5)用户需求:To C要结合用户的“人性”需要,去挖掘大多数用户的可能性,需要做各种各样的竞品分析(包括同类产品功能层面和不同类产品解决方案);To B也是找寻大多数企业的共性需求,除非是定制化需求;To G这种则是通过一个个项目形式去满足不同时期政策的需要和符合财政预算,这类需求需要通过政府客户获取。
(6)盈利模式:To C通过内容吸引用户,有了用户流,带动资金流、物流,每个用户都是盈利的来演;To B和To G走的都是项目合同制,可以分为一期、二期和n期,需要不断保持与客户的合作关系,进行迭代规划,才能实现产品的持续变现。
(7)MVP思路不同:
建设B端和C端产品时,大的原则是类似的,都是先做加法,即充分讨论、穷举所有需求和可能性;然后再做减法,选出最核心的需求点;最后设计具体方案并将其落地,用最短的时 间和最低的成本支持业务启动。
但是在选取最小功能集合(或最小可行产品)时,B端和C端产品的区别很大:
B端产品要支持业务整体运作,所以在选取最小功能集合时,即便再简化,也要保证一个核心业务流程的运转,因此B端MVP往往是一个具备一定复杂度的系统,不可能是一个或几个功能点。
C端产品需要解决用户的痛点,需要挑选一个核心痛点去打动用户,如果核心痛点定位错误,就会导致验证失败。所以在选取最小功能集合时,C端产品要聚焦用户的核心痛 点,C端MVP可能只包含一两个功能点。
(8)细节设计不同:
两类产品在细节设计上的关注点可谓完全不同。
B端产品面临复杂的业务场景和用户场景,因此进行细节设计时,必须关注建模、抽 象、角色、权限等问题。
C端产品面临的场景相对单一,并且使用者是相对独立的单个用户,因此不用关心角 色、权限管理,而要关注用户的体验,需要在交互设计上投入很大精力。
a、群体体验VS个体体验
众所周知,C端产品比较注重个体体验。特别是在使用App等C端产品时,我们会发现C端产品会非常偏向于迎合个人爱好,让用户用得更爽。
与之相反,B端产品非常注重群体体验。在使用过程中,B端产品会涉及到多个角色,甚至出现同个时间、同个空间内出现多人使用的现象。
b、用完就走VS流连忘返
绝大多数C端产品都希望用户能够在产品里流连忘返;B端的产品要真正地做到用完即走,是很重要的事情
c、行业规则VS个人喜好
C端产品通常会注重个人喜好,并进行个性化的定制,让我们可以把想用的东西摆上来,例如皮肤、头像都是个人喜好。
对B端产品来说,它会包含行业规则在里面。做某个行业的产品,就需要对行业规则有一定的认识。
(9)服务培训VS好看好用
B端产品的话,要考虑到即使不能去做长期的线下培训;也可以考虑线上的培训能力,比如说提供一些培训的视频操作指引,帮助员工更好地去使用产品。
(10)系统对接VS独立使用
B端产品会更多地关注系统的对接问题。一个企业去用新东西的时候,有时候不一定会直接放弃旧的东西,可能会存在一些并行的时间。
这里出现的问题就是——客户希望旧系统里面的内容是否可以同步到新系统里,减少使用成本与部门压力。
C端的产品因为是个人使用,会比较关注好看、好用,用得舒适。
但对B端产品而言,一个公司在工作场景中会用到很多系统。这些系统都是来自于不同公司的,你很难统一他们的UI层面;而且很多B端产品是相对比较专业的,背后需要一些复杂的设置。
…
更多内容详见原文章:
产品之 2B、2C与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