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终于能静下心来写这一篇文章,总结一下自己2019年的考试经验。从3月1日到11月9日,整整9个月,我先后顺利通过了PMP(2019.3.30)、NPDP(2019.5.25)、ACP(2019.9.7)和软考高项(2019.11.9)的考试。很多朋友会夸赞我学霸,询问我的学习备考技巧,但其实我个人真的不建议一年内如此频繁的参加考试。因为这不管对于自己的精力、经费还是时间,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且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学习大量的知识,其实对于打下稳固的知识基础并无益处。我们参加考试,更多地是因为希望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助力自己的事业,而不仅仅是为了证书。所以,从我个人的角度,我更建议一年内准备1~2场考试就可以,既不会给自己带来太大的压力,也可以充实自己的生活,提高自己的能力。当然,如果你跟我一样,因为某些个人原因选择更有效率地通过这些考试,那么我希望我的经验能给你带来些许帮助。
关于学习的经验:
1、迅速建立自己对整个知识体系架构(考纲)的认知
就像画素描要先画主体结构,写软件要先写架构一样,搭建好你脑海中的知识体系架构是开始学习的第一步。它就像串起珍珠项链的那条链子,将知识点一个一个串联起来。你或许会遗忘丢失一两颗珍珠,但这不影响它仍然是一条珍珠项链;但如果你的链子断了,你很难在短时间内将散落一地的珍珠再拼凑回去。所以当我们拿到书籍,我们应该做的第一件事是翻看完整的目录,目录可以告诉我们这套知识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通过分辨哪些是我们接触过有一定了解的,而哪些是我们没有接触过需要花更多精力的,对于我们后期的学习我们可以有一个初步的时间精力规划。更好的一个方法是认真上老师的第一节准备课,通常老师会对整个知识体系做一个介绍,也会阐述自己的课程安排计划,这往往是跟知识的逻辑层次或者学习难度相挂钩的。理解了老师的计划你才能更好地制定自己的计划,与老师同步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像在项目管理里,规划永远是开始的第一步一样。
2、一遍细,二遍深,三遍粗
作为需要为生活工作奔波劳碌的上班狗,我们并不总是有充足的时间来看书或者看视频。那么如何看得有效率,用更短的时间更深刻地记住更高分值的知识点成为了大部分人的真实需求。如果你很幸运有充足的备考时间,那么我建议你至少看三遍书。第一遍可以细细地看,书里不仅有知识点,还会有很多拓展知识,这些知识或许对考试没用,但对于自己的提升是有用处的。况且万一考试超纲了呢?有时一个粗浅的印象也可以帮助我们很快建立起一个合理的推断。
细细看过一遍以后就可以做课后习题,我建议不要看过一章后马上做,至少隔一天,这样你才能在做题的时候发现自己对哪些知识点的记忆是不够深刻的。针对这些记忆薄弱的知识点你再做第二遍深刻的记忆,这个时候就要求充分理解掌握了。如果涉及到计算或者画图,一定要保证自己是可以看到题目就上手的。考试的时候很容易慌张,想保证不出错,唯熟练尔。
如果第二遍顺利完成,那我们已经具备了模拟考的实力。做完模拟题再去看第三遍,此时的你心中已有沟壑,知道哪些是重点难点,再加深一遍印象,注意一些易混淆概念的分辨,那么基本可以锁定高分通过了。
以上是一个很理想的场景假设,但现实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这么充足的时间,我们可能只能看一遍或者两遍。面对这种时间紧张的情况,我们不要忘了利用好老师的课程视频。课程视频是经过老师整合重组的知识点,相对于书本知识更有侧重点与条理性,更利于我们学习消化知识,就好比“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样”。对于学习时间紧张的同学,可以直接采用视频+书本的形式,即一边听老师讲课一边看书,同时划重点、圈关键字、做摘抄,同时从听觉、视觉、肢体三方面对知识进行记忆,这样一遍的记忆效果会深刻很多,可以有效提高自己的记忆效率。
3、学习-思考-实践-修正,形成学习闭环
项目管理里有一个很有名的PDCA循环相信大家都知道,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可以有效地提高管理效果与水平,放到学习里也是一样。听与看只是最基础的被动学习,想真正掌握所学,离不开实践。通过实践找到问题,代入思考,修正偏差,继续学习,可以实现学习的闭环,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我们大部分的人都会通过做题来模拟实践,巩固知识,但是除了做题,其实我们还有一些别的方法。比如,积极参加学习群内讨论;比如,向同学或者朋友阐述自己所学,答疑解惑。如果你都能成功教会别人了,那你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一定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了。特别是复盘的时候,千万不要觉得大家在群里讨论很吵很浪费时间,恰恰相反,你一个人复盘查漏补缺是无论如何也比不上大家一起复盘寻找问题的。积极与同学和老师互动,可以有效帮我们在后期复盘的时候提高效率。
关于考试的建议:
1、永远不要放弃
很多人都会被自己幻想的困难而吓倒,觉得自己准备的不够充分,觉得自己状态不佳,觉得自己不行,最终放弃考试,但这所有的困难,其实只是你自己幻想出来的而已。没有发生过的事,都不叫困难;经历了困难,才知道要如何解决困难。就像我自己,每次考试前我都觉得自己要挂了,我平均只有2个月的时间来准备一场考试,几乎没有一场是自认为准备充分的,尤其是最后一门软考,一个月的准备时间,我连一刷都没完成。踏上考场的那天,我还有三分之一的视频课程没有看,二分之一的模拟题没有做,书也只翻了三分之二。我的内心可以说是充满了忐忑与无助,深深怀疑自己将在最后一门折戟沉沙,遗憾败北。但我咬牙上了考场,我觉得不管如何都应该对自己这一个月的学习给一个交代。考试开始的时候我一下子轻松了许多,原因无他,考场里有一半的考生没有来,到下午的时候,来的人只剩了三分之一。我突然觉得自己胜利了,不管我水平如何,我都有成功逆袭的可能,而那些没来的人,永远也不可能在这场考试取得胜利。
2、锁定关键字
考试时的紧张情绪和压力会干扰我们对语句的观察和理解,更容易出现读错、读不懂或理解错误题目的情况。这个时候锁定关键字就可以有效帮助我们避免或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在读题的时候直接圈出关键字,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定位到相关知识点,帮助回忆内容。在这里不得不提的是PMP、NPDP和ACP书后都有术语表,中英对照,在考前一定要看一遍。这些术语其实就是我们要掌握的关键字,正确理解这些术语的含义,不仅可以避免试卷翻译带来的理解问题,而且可以加快我们的解题速度。
3、驾驭时间
世界上最亏的是什么?是你辛苦学习三个月,认真考试三小时,最后却没来得及填答题卡。我们都知道掌握考试时间的重要性,平时做题也都很少在时间上产生问题,但是考试时却往往不受我们控制。这一方面是因为考试时紧张慌乱带来的答题效率下降,另一方面也因为我们平时习惯于网络答题,而考试却是纸质答题,还要额外填涂答题卡。所以,我们在平时做练习题的时候就应该下意识地锻炼自己的解题速度,在标准时间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内完成为宜。以PMP为例,考试时间4小时,我平时模拟题基本保证2小时左右答完,考试时解题速度放慢,约耗费3小时(30+40+50+60=180分钟),解题速度会随着考试时间流逝、专注力下降而下降。答题卡填涂为每次5分钟填涂4次共20分钟,剩下的40分钟里我完成了一遍检查,包括20分钟针对难题的重做,10分钟针对一般题的检查,和10分钟对于答题卡的检查。这样分配下来我觉得时间是刚刚好。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事先对考试时间进行合理分配。如果你的答题速度比我要慢一些,那就要注意提高自己的一次答对率,因为你可能会没有那么多时间来用来检查。如果你的答题时间很少能在标准时间的三分之二以内,那我建议你通过更多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答题速度,降低考试时的时间风险。
最后是关于软考论文的个人心得:
1、主题明确,立意清晰
不管论文题目是什么项目管理过程组,论文要表达的主题都只有一个——“本人从事项目管理多年,经验丰富,水平高超,在该过程组管理中拥有极佳的实施案例。请考评老师相信我的个人能力,给予我通过的考评,我一定会继续努力,在项目管理上做大做强。”只有你坚信自己是优秀的,把自己塑造成最优秀的,考评老师才有可能相信你就是他们要选拔出的优秀人才。
2、结构完整,层次分明
一定要包含考察过程组的所有知识点,每个过程独立成段,分论点位于每段第一句,清晰明了,不要给阅卷老师漏看的机会。
3、方法为纲,实例为证
围绕个人工作方法来展开实际案例的描述,而不是直接平铺直叙,那样的案例毫无意义。通过叙写自己的工作态度、工作原则、工作方针、工作方法、工作技巧等一系列工作知识体系元素来向考评老师表明自己的工作能力已达到考核水平,同时通过合理的实际案例操作进行佐证,增加可信度。
4、欲扬先抑,突出亮点
凡事都会遇到困难,没有困难也要创造困难。项目管理肯定不是一帆风顺的,如果一帆风顺那就没有项目经理存在的价值了。所以,论文里一定会遇到困难,而这个困难,一定不是你造成的,是客观存在的或者别人造成的,但是一定是你解决的。这个你解决困难的过程,你思考、协调、行动、总结的过程,就是你的论文亮点。这部分可以结合具体的项目工具来写,翔实生动,增加可读性和可信度。
5、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印象分也是很重要的。就算没有一手好字,也要保证卷面不邋遢,不能让人看了就烦躁皱眉头。如今我们大多数人的日常工作中都很少写字,文字输出更多地被电脑替代。因此,我们可以在学习备考的时候就多做一些手写摘抄,既可以帮助记忆知识点,也可以提前适应书写大量文字,练练字,为写论文做准备。
个人学习备考的经验就分享到这里啦~希望大家在2020年都能顺利达成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所收获,有所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