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感恩”教育可以休矣!

中国式“感恩”教育可以休矣!_第1张图片
文/周成

01

11月16日,江苏盐城某初中,

“感恩教育第一人”彭成受邀前来做专题报告。

6000多名师生与家长共同参与,

在活动现场,彭成慷慨激昂地鼓励学生,

请大声喊出“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活动结束,学生和家长抱成一团,痛哭流涕。

彭成适时拿出一本书,开始推销,

“学了这本书,你们的孩子会更加感恩!”

近年来,类似的场景在中国屡见不鲜。

甚至,还有学校要求学生在操场上跪拜父母,

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其实,学校的本意是好的,

是想让学生们明白父母的不易,

但在咆哮、煽情,特别是金钱利益的浸染下,

感恩教育早已经慢慢变了味。

中国式“感恩”教育可以休矣!_第2张图片

02

中国人自古讲究知恩图报,

早在春秋时期,就有“结草衔环”的传说;

西汉时,又有“漂母饭信,一饭千金”的故事。

在医学巨著《本草纲目》中,有“乌鸦反哺”一说;

在明代儿童启蒙读物《增广贤文》中,有“羊羔跪乳”的典故。

老百姓也常拿“吃水不忘打井人”来教育孩子。

现代的感恩教育者们常说:我们要学习古人的精神!

“妈妈怀孕的时候多累,

生产的时候多疼,

还不都是为了让你来到世上。”

“爸爸每天工作到半夜才回家,

一年不舍得添一件新衣服,

还不是为了给你交学费。”

所以,孩子们,你们要感恩!

回到家给爸爸妈妈洗一次脚,

看看上面有多少老茧,

每一个老茧都是为了你!

就这样,孩子们哭了,家长们也哭了。

学校很满意,觉得活动没白搞,孩子们一定学到了。

但他们学到的不是感恩,而是亏欠!

中国式“感恩”教育可以休矣!_第3张图片

03

在《忠诚与感激》一书中,

德国社会学家和哲学家格奥尔格写道:

感恩是社会行为的基础,是人类的道德记忆。

人际关系若离开了感恩,必不能长久。

但如果把亏欠感等同于感恩,那效果就适得其反。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教授罗伯特·艾蒙斯做过一个实验,

他把200名大学生随机分为3组,

第一组记下生活中的好事,而且是值得感激的。

第二组记下生活中的好事,但是必须是要报答对方的。

第三组记下随便记,没有限制。

实验为期10周。

时间一到,罗伯特发现,

第一组学生的生活态度最积极乐观,

睡眠状况也最好,运动锻炼也最多。

也就是说,感恩给人带来愉悦,亏欠给人带来压力。

中国式“感恩”教育可以休矣!_第4张图片

04

在不少感恩教育工作者的口中,

中国式感恩与美国“感恩节”有某种自然的相似。

但只要稍加辨别,就能发现它们的不同。

中国式感恩的对象往往是具体的个人,也就是施惠者。

而“感恩节”则主要传达的是一种谦卑、知足的心态。

就像作家贝蒂说的:

“感恩会形成生命的完整性,把我们所拥有的变成对我们来说足够的。”

这几年,特别流行一个词——精致的利己主义。

就感恩教育来说,又何尝不是呢?

这一点在父母与孩子身上还不太明显,

但在某些公司培训上就暴漏无疑。

员工拿着公司给的薪水,

就必须对公司,确切的说是老板心存感激。

为了表达这种感激,

完不成业务的员工要向老板磕头认错,

要围绕广场爬三圈。

马克·奥斯悌称这种现象为“教父模式”。

作为上级,或者权力的拥有者,

我多多的赐与你,

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威望,

还能使对方深深的亏欠于我。

中国式“感恩”教育可以休矣!_第5张图片

05

小时候,父母经历了90年代的下岗潮。

有一段时间,家里经济很困难。

有一个亲戚早年下海,家里条件不错。

她每次来我家,都送给我好多她儿子穿小的衣服,让我废物利用。

稍微长大一点,我就开始讨厌她了。

只要她送来的衣服,我坚决不穿,或者直接扔掉。

妈妈问:“衣服虽然旧了一点,但又不是不能穿,为什么要扔掉?”

我回答说:“因为我不喜欢她送衣服给我时的眼神。”

妈妈说:“什么眼神?小孩子事儿还不少!”

当时,我没有说话。

因为,那种眼神我自己也说不清楚。

直到读了心理学家希瓦兹的一段话:

“个人性的礼物可以是敌意的,夸耀性质的,

因为礼物中含有赠与者的高贵身份,

包含着赠予者对接受者的看法。”

现在,我知道了。

那是一种让我觉得亏欠的眼神。

中国式“感恩”教育可以休矣!_第6张图片

06

感恩的反义词是忘恩负义,

说到这个词,我想讲讲同学廖总的故事。

六年前,他资助了一个贫困高中生——小刘。

小刘学习不错,非常用功,考上了一所211大学。

廖总亲自到他家里祝贺,还送了一个一万块的红包。

这两年,廖总的公司越做越大,

人一富,就不满足于金钱了,也想包装包装自己。

于是,他联系了记者,去采访小刘,想让他说说自己的好。

结果,小刘直接拒绝了,还换了联系方式。

廖总说:“这也太伤我心了,就算不帮我,也没必要躲着不见吧!”

我说:“如果你们俩换位,你会怎么想?”

廖总是个聪明人,他想了一下说:

“哎,人家有不接受记者采访的权力,

我不能因为资助人家一点钱就强迫人家。”

我说:“好,那你知道该怎么做了。”

廖总回去后,没有再去“骚扰”小刘。

日子就这样过了三年。

今年夏天,廖总突然接到前台电话,说一位姓刘的先生找。

廖总正奇怪是谁,走下楼一看,正是当年的小刘。

他已经从大学毕业,还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

今天他来,就是要向恩人表示感谢,

顺便提出,每个月他都会给廖总打一笔钱,

一直到偿还完资助款为止。

其实,那也就几万块钱,廖总也不缺这点钱。

但他想了一下,还是说:“好!”

听到这个字,小刘脸上的表情轻松了许多。

当天中午,廖总留他在公司用餐,俩人聊了许多。

谈起当年的“采访”事件,小刘说:

“从前,他觉得亏欠廖总,

自己无以为报,

只能选择逃避。

现在,他觉得应该感恩

如果自己有能力,

一定也会帮助其他人。”

希望有一天,

身边的感恩教育不再是亏欠教育,

我们不用用最夸张的笑容表达感激,

也不用痛哭流涕。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式“感恩”教育可以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