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年开始就有另行创业的念头,我自身本职工作是建筑工程结构专业设计,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长沙一家私人设计公司工作,一待就是十几个年头。也许是因为近几年行业不景气,加之自己原本专业学得不够扎实,后续发展已至瓶颈期,尤其是和朋友一同成立了设计室而从一线设计岗位脱离后,越发想做点其它的工作来周全内心的某些混沌不清的需求。
一
因为不少亲人、同学从事餐饮工作,接触的相对比较多,所以一开始就想着也许可以从这方面入手。欲念一生,思维就散发了,待到自己觉得思考的比较成熟时,我与我设计室的伙计说出了我的想法。我的伙计是一个不错的人,只要是我觉得可以去做的,他从不问为什么而只会全力支持我。但是我们毕竟都不是做餐饮行当的,于是临时把我弟弟拉进了创业团队。
我弟弟初中毕业后就跟了个师傅学习厨师这个行业,从业至今也有十来个年头了。只是他之前的学习以及后续工作的门店经营都属于比较传统的方式,师傅们口传身授,土架势。所以从这点看,我弟弟并不是此次创业可选的人。
我从决定开始餐饮创业后就连续参加了几次餐饮赢利模式设计等课程的学习,脑袋了被灌入了许多现代先进的餐饮行当的发展思路,所以就觉得在如今这个势头下,只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点,分析下周边的竞争对手,然后做到差异性的竞争力就必然可以通过短时间的擂台在消费者的心里建立起合理的价值形象就必然可以将对手置于死地。
无知的人往往把一切事情想得很简单,也自以为设定了一个标靶我们打起来就很是容易。所以几个人一合计,想法基本一落定我们就马不停蹄的开始门店门面的选址。
起先我们根据外出学习的心得方法在筛选,凡是看中的预选位置我们就先挑选一两家可能的竞争对手作为观察对象,连续挑选两个礼拜的每个周一周三周五周六周天五天实地统计进店人数,分中晚餐段,还要统计其外卖的比例以及进店有效消费人数和人均消费单价。如此方能统计出未来作为竞争对手的门店每个月的营业额,再去摸清楚其每个月的固定开销,得出其利润率等相关开店参数指标作为我们开店的基本数据指导。
这也算得是比较科学的选址方式,也提前对可能的竞争对手做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在此过程还可以对其产品的分布有所了解,由此在后续我们开店的过程可以针对性的调整开发方向和改进产品布局。
若是在后续选址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全面贯彻这一方法也许当我们真正把店开起来的时候就不至于出问题而至于一败涂地。
一连两个多月的忙碌却一直未能选址到合适满意的位置,到了去年7月底的时候终于在距离湘雅医院不过几百米的城市主干道旁遇着一家常德粉店计划转让,但是门店较附近一线的门面要内退约15米左右,原则上并不是最佳的位置。而且门面两侧各有一家粉面盖码饭馆,人均消费都在10元左右,且连通马路对面的地下通道也在他们的边上,对面过来的消费人群出通道首先见着的就是粉面馆。我们只是其时了解到待转让的粉店所在楼栋上部都是办公楼,有不少小公司在此办公,小区居民楼栋内也有小公司的分布。当时三个人脑子一热,想着人多就好,必然有发展的潜力和市场。于是之前所采取的科学选址方法置于脑后,两天内我们就决定受让了。当时店主人开价转让费19万,我们想着这地方肯定能赚钱,若能早点开店,多一两万的费用也所谓,所以也未还价就转帐签了协议。
之后就是马不停蹄的寻找装修公司做设计,搞装修,一阵鸡飞狗跳的忙活。又考虑附近一线的门面普遍比较普通,我们在设计的时候还一再求新求异。最后确定的装修风格是偏向于西餐的相对高雅的定位,但其实我们是纯粹的中餐厅,但是门头设计得又比较信息不全面,以至于营业后路过的人都不知道我们到底是卖什么的,看着装修的档次又高的样子,更不敢进来瞧一瞧。
紧赶慢赶的折腾,中间虽然还有过不少曲折,这家店终于还是在去年10月14号开始了试营业。
二
我们一开始确定的产品模式是做预制菜。先将菜品初加工完毕,然后采用沙煲进一步文火调味。因为面对的主要客户是附近小公司的职员,中午吃饭的时间较为短暂,所以必然对于上餐速度有着要求。我们的模式中一般会在上午11点左右将大部分的菜品全部处理好,分成一沙煲一沙煲的,后续待客人进店时,只需要服务员从沙煲中一份份盛出来即可,一般一份餐的出品时间会被严格控制在三分钟左右,我们设定的人均单价约在22元左右。
理论上我们的用餐环境、出品速度以及配套的其他服务从整体上来说应该是比周边的餐饮门店确实要更胜一筹。但是头一个月我们就被我们渴求的客户来了个下马威。在试营业那段时间,因为有折扣有特价菜,所以来用餐的人数还是很多,厨房和前厅都忙不过来,我和我伙计时常要过来帮忙。当时我们内心一阵窃喜,想着看来有戏。但是当折扣取消,特价菜恢复原价后,到店用餐的人数直接少了一半,这个时候别说赚钱,维持正常的开支都无法做到。
当时我弟弟作为店长就急眼了,趁着我有段时间设计室工作忙,直接将所有的预制菜全部改为半成品炒菜。这倒是比较符合周边大部分消费者的需求,但是却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而且增加了成本支出。所以后续尽管人数逐步在增加,日营业额也在增长,但大家却要付出更多的工作,可结果依然无法维持开支平衡。
越是不能平衡开支,大伙就越急,于是总想着法子想保住人气,然后就开始连续推出特价菜,推出优惠活动。周边的竞争对手一见我们做活动抢生意,他们就跟进做,而且力度比我们还大。但是恶性的竞争并不能改变结局,我们的生意依然是时好时差的。第一个季度店租和人工费都没能赚回来,我们又加大投入。之后的第二季度也是如此,结果大家的心气都做没了,后续越发难以起色,人心做散了。
待到后续相对稳定时,其实每日进店用餐的人数还是可观的,几乎每天都有80~100人左右。只是“成也萧何败萧何”,当初我们选择在这里开店是因为小公司多也就人多,可结果是小公司的职员普遍工资低,饭补少,于是极少有这类顾客消费超过15元的。所以无论我们怎么做营销,我们的营业额始终上不去,无论我们怎么做活动,看到的只是大家想赚便宜而不会选择吃价格高的产品。他们的收入现状限制 了他们的选择,也注定了我们的发展难度。
三
老话说:兵败如山倒。当大家都觉得起初决策的方向性失误导致这个门店一开始就先天不足时,一个个就从内心觉得无力回天了。尤其当一连几个月内连基本的开销也无法赚回的时候,我们除了无精打采然后偶尔病急乱投医的胡乱做活动外实在思考不出什么良策。到了第三个季度的时候,我们确定已经束手无策了,然后就只是木然的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之后年底年初我和我的伙计因为设计室事情多点就较少去店里,这就更加让其余的人员觉得不再有希望,于是都想着早日解散各奔东西。
所以就在上周末大家一起商量,最后还是决定先闭店停止经营,让大家都有时间平静的仔细思考下此次创业的得失经验,届时再一起来讨论后续的处理方案。
于是也就在今天我们正式停止营业了,贴了告示感谢各位新老顾客自开业至今对于我们的支持,对于不能继续服务大家深表遗憾和感谢,同时贴了转让告示。我弟弟他们也先期回老家休息调整几天。
四
自从上周决定要停止经营并转让店铺时,我就一直在思考这次创业的得失。其实应该说这样的分析我从营业的第一个月后我就在持续,只不过后续这种认识更加深刻而已。此次开店如此不成功个人总结有如下几点值得后续借鉴。
1、一定要对跨界的行业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如此才可能找到一个有价值的切入点。
2、一定要提前并在创业的过程中不断参与学习,并不断修正之前制定的计划,使之更具落地性。
3、创业团队一定要有一定的人员是较为专业的并且各自的岗位应明确。
4、创业前一定要做比较详细的计划并对开店的程序调查清楚,避免浪费时间或者临时因为政策不符合必须调整计划。
5、选址是除了确定合适的产品或者经营模式外最为重要的事情,否则一个店一开始就出现先天不足的情况,后续怎么修补也是于事无补的。
6、开店后团队一定要定期制定可行的经营计划和确保执行力,否则难以形成经营上的连续性也就无法在顾客心智张建立起基本的有价值的印象。
……………
五
此次跨界创业的失败还在于整件事全在我的思考,团队中的其他人完全是基于对我的信任无条件参与的。这一方面确实是团队团结持续需要的基础,但由于其余人对于共同的事业缺乏思考,因而其发展过程中带有太多的主观性和局限性。
虽然几十万元的投资不到6个月就几乎全打了水漂,但是并不是一无所获。虽然目前还无法为今后再次餐饮创业带来什么具体的发展思路,但是我相信经过后续进一步的思考以及与该行业人士的交流学习一定可以为下次创业注入不一样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