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如何面对死亡——读《珍妮姑娘》有感

          今天听完美国作家西奥多·德莱塞的《珍妮姑娘》,珍妮是一个出生于贫困人家的第二个孩子,长相甜美,勤劳朴实,内心单纯,温顺善良。由于家里贫困,她不得不跟随母亲一起去旅馆做工,并遇上了参议员布兰达先生。布兰达先生一见面就深深的喜欢上她,并利用主雇关系在生活中经常给予他们一家经济上的帮助,让他们屡屡渡过难关。在帮助珍妮的哥哥巴斯脱离牢狱之灾后,出于感恩和对布兰达的敬慕,她献出自己的贞操。布兰达在许诺要娶珍妮之后就离开了克里夫兰,却不幸身染重病而离世。满怀希望等待布兰达的珍妮带着屈辱生下了女儿维斯塔。随后全家搬去哥伦比亚,珍妮在这里遇见了莱斯特,从此开始与莱斯特的同居,同居生活十分平静美好,双方对成了对方生活和精神上的依靠。后来迫于压力,珍妮离开莱斯特,莱斯特与贝蒂结婚,直到莱斯特去世,珍妮一直独自生活。

        父亲格哈特先生离世后,珍妮因为遗嘱问题离开莱斯特,女儿维斯塔夭折,珍妮倍感孤苦无依。珍妮的这些经历让我泪如泉涌。我不禁问自己,我如果在珍妮的那个年纪,在全部亲人离世后,我会怎么做?我的孩子是独生子女,在我们离世后,她该怎么做才可以坚强地活下去?我们该如何避免在亲人去世后情绪崩溃,无法正常生活。

      昨天看到一篇公众号文章,提到费玉清手写的退出演艺圈公告书。他在父母双双去世后感到没有归属感。我也在父亲猝然离世后,一直为没有尽到孝心而自责,以致于身体开始生病。这都在提及一个命题:如何面对亲人的离世?

        首先,我们在父母双亲在世时,多陪伴,多孝敬他们,在他们走到生命尽头时不留遗憾。那么我们就少一些“子欲养而亲不待“的自责而多一份及时尽孝的欣慰,也不会感到特别痛苦。珍妮在父亲去世前一直都在陪伴父亲,虽然父亲走了,但她并没有伤心很久。

        其次,在亲人离世后,要找到感情寄托。可以养宠物、花草,也可以是兴趣爱好,还可以去做义工,赋予自己责任感,实现自我价值。珍妮在女儿死后,想去做看护,被拒后,她领养了两个孩子,低落的情绪才开始好转,帮她度过那段艰难时光。我的母亲在父亲去世后悲痛万分,在独自带大两个侄子的过程中,强烈的责任感,让她很快从悲痛中走出来。

        最后,我们要建立宇宙观,或生死观。人的生命都是短暂的,和其他生物一样。蚂蚁忙忙碌碌几个月后生命就结束了,花开花落,都是生命的过程。我们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中,活出更丰富的经历,就不枉来一趟人世。我们也努力创造条件让亲人们在有限的生命中,把人生过得更精彩一些,让他们不枉活一生。

        在亲人离世后,他们留给我们的过往也足以让我们感到他们的存在。杨绛先生在钱先生和女儿相继去世后,通过写书,回忆他们共同生活的点点滴滴,让她不觉孤单。我想珍妮也会这样做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该如何面对死亡——读《珍妮姑娘》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