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厌恶放长假

本文摘要:

我们都期盼着长假的到来,但假期过后却又感到极度的累;我们同样是玩了、乐了,和家人出去疯了,也和朋友聚了,好像该做的事都做了,却似乎并没有期盼的那样得以全身心的放松。心里好像总有一个声音在说:回到工作岗位才算安稳,这假期过得比上班都累!但,我们的言语或身体却在期盼着下一个假期的到来。


另外,文末有武志红老师的心理学,请注意查收。

我厌恶放长假_第1张图片
郎静山摄影作品

放假对我来说,不是休息,而是进入到了另一种忙。不过,偶尔调整一下节奏,让自己进入到另一种状态,也是一种享受。我常常想:“换一种累法也算一种休息。”

但,生活节奏完全被打破,每时每刻都处于无所事事中,却让我莫名的焦虑。

我的生活非常有规律,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起床,都有强烈的生物钟在指引着我。

刻意的将生活和学习的时间安排在一个非常精妙的轨道里,我严格执行了一年的时间。

这么做的好处是:

我能在这个“时间轨道”里自由行走,到什么点就干什么事儿。即使很枯燥的事儿,也能很自然的进行,节省下大量选择的时间,也避免了拖沓的毛病。

在这个“时间轨道”里,我设定了一些我所期待的“小插曲”。比如:下班后在地铁口抽支烟、下地铁后听我目前最爱的“武志红心理学”。这些已成为我学习过程的小期待,也成为我努力吸收知识后的小奖励,这些小习惯帮助我高效的完成一些事情,避免了拖沓。

以下是我的作息时间:

22:00上床睡觉

4:30起床。自然醒,不用闹钟

4:30-4:40洗漱。每天用清水洗头

4:40-5:00坐享。类似于冥想

5:00-5:10时间记录。记录并思考过去的一天。

5:10-6:25写作。把最好的时间留给写作

6:30-6:45赶地铁。步行,路上听“薛兆丰的经济学”,同时锻炼嘴部肌肉——为了更清晰的给孩子讲故事。

6:45-7:30地铁上。听“大咖读书会”,并做2~3条的笔记

7:30-7:55早饭。在吃早饭的路上听“得到”的音频

8:00-9:15写作。把在单位最好的时间留给写作

9:15-17:15工作时间。中午必须午休半小时。

17:20—进入地铁前,我会抽一天中的第一根,并感受一下一天的工作。

17:30-18:20地铁上。学习英语,刚开始看第一本英文原著《Franklin.B.》。

18:20-18:35回家路上。步行,路上听“武志红的心理学课”,并在小区的一把特定的椅子上抽一天中的第二根烟,同时感受一下心理学的美妙。

18:35-19:45晚饭及洗碗。洗碗时,继续听音频节目。

19:45-20:10看书。时间长段根据孩子随后的上床时间决定。

20:10-20:30讲故事。晚上8:30孩子必须睡觉。

20:45-21:00锻炼。做俯卧撑和倒立。

21:00-21:50和老婆聊天看书

p.s.我给自己定下的两条铁律是:(1)绝不准回头看美女;(2)绝不准一边走路一边看手机。

只要能由自己说了算的时间,我都会把它们安排在一个既定的轨道里。其余零碎的时间我会根据情况,填充一些可做可不做的事情,比如我刚刚买了毛笔和唐诗字帖,打算通过书法练习背唐诗。

由此,便引出了高效学习的另一种方法:并行原则。按照我的时间安排,便是:听音频+嘴部肌肉练习;写毛笔+唐诗背诵练习。

但,每天晚上,尤其是周末,这些时间就不由我支配了。除了早起完成必须要做的事情——写作外,学习和工作的时间都转为陪儿子的时间。——完成学校布置的各种“奇怪”任务、玩轮滑、练跆拳道,等等。

当我享受着自己的“时间轨道”时,偶尔一次的长假,尤其是事先未做计划的长假,常常让我感到很焦虑。

国庆八天假期里,除了前三天有计划的外出。其余时间,由于种种原因,我的生活陷入了混沌状态,感觉整个人一下子不好了。

儿子咳嗽,不能练跆拳道、不能游泳,更不能玩轮滑。

自己腰痛,不能干活、无法锻炼,连洗澡都成了问题。

每周尽己所能更新三篇文章,也在这种焦虑中让自己更加焦虑。

不断思索后,我决心打破这一魔咒。

于是,我写下了自己的国庆愿望:能够踏踏实实在家里写一天的文章。

感谢老婆和孩子的支持,我实现了这个小愿望。而她们去逛街,也去实现自己的愿望——寻找心中的美食。

我心满意足的写了整整一天,弥补了由于工作、应对考试所积攒下来的问题。——解决焦虑的核心在于:超前于焦虑本身,为工作留出足够能缓减焦虑的余量。

于是,我的情绪也不必那么紧张了,更重要的是,由此换来的闲庭信步,我还可以深入的写一些投稿的文章,也可以将自己写作的触角深入到其它领域。(这些领域详见《打造个人写作品牌》系列文章。)在“时间轨道”里不断的逃离自己的舒适区。

最后,祝各位: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并行原则”;挖掘更具弹性的“时间轨道”;提高效率总是能留出缓减焦虑的余量


#心理学知识35#

关系09│珍惜规则与权力游戏:工作领域是权利游戏,而生活中要遵循珍惜规则;权力规则,其实就是“我与它”的关系,我将你是未达成我的目标的对象与工具,总之是试图建立一个都是我说了算的空间。珍惜规则,实际就是“我与你”的关系,我别说控制你,甚至都不忍将我的各种知识和本领使用在你的身上。我只想让那个带着本心的我,和你的本真相遇。我们需要完整的看待这两个规则,权利规则可以去保护自己和所爱的人,也可以去构建一个事业。但只有珍惜规则才能构建爱。

心理学故事:很多家庭问题都是因为权利规则的错用。一个女性得了产后抑郁,因为她的原生家庭和现有家庭都是严重重男轻女,她自己因为有四个姐姐一个弟弟,自己被多次抛弃且被两次送往福利院,这份感受影响到了她现有的境况,他在婆家的地位最低。在心理学的帮助下,她多回来对孩子的照顾权,并且在二胎时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经过不断的努力,她最终摆脱了产后抑郁,并且第一次感受到了这是自己的家的感觉。

——来自《武志红的心理学课》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厌恶放长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