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不是盲人?

从前,有四个盲人很想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可他们看不见,只好用手摸。胖盲人先摸到了大象的牙齿。他就说:“我知道了,大象就像一个又大、又粗、又光滑的大萝卜。”高个子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不对,不对,大象明明是一把大蒲扇嘛!”他大叫起来。“你们净瞎说,大象只是根大柱子。”原来矮个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而那位年老的盲人呢,却嘟嚷:“唉,大象哪有那么大,它只不过是一根草绳。”原来他摸到的是大象的尾巴。四个盲人争吵不休,都说自己摸到的才是大象真正的样子。而实际上呢?他们一个也没说对。

你一定听过这个老套而又好笑的盲人摸象的故事。

  • 朋友初次见面,因为对其第一印象不好,就觉得对方人品不行?
  • 看见同事工作时玩游戏,就认为对方工作偷懒?
  • 在商业决策中,因为没有完全了解用户需求,而导致新产品上市不尽人意。

……
在生活或者工作中,你或多或少都会经历过上面的体验,因为信息偏差而导致认知偏差,最后造成决策偏差。

在信息的海洋中,每个人都是盲人

我们生活在一个极其复杂的世界里,每时每刻,这个世界所产生的信息量可以用TB来计算,这是一个信息的海洋。大脑为了保护自己,不让自己宕机,会主动去屏保周遭的很多信息,只获取及其少量的信息。

而这种大量删减获取信息的方式,我称之为“角度”。也就是说每个人都用自己的角度,去看得周边的人、事、物。就像你晚上拿着手电筒去照一面墙,永远只能照亮墙的一面。

有了角度,就必然看不到事情的全貌,所以我们每个人和故事里面的盲人无异。

多角度思考,减少盲区

如果你是盲人,那么你看不到大象是必然的,关键在于,由此你以为大象就是柱子,结果把大象当柱子用。

我们生活当中的很多失误,都是因为“盲人的视角”所带来的,那么如何避免呢?答案是,多角度思考,减少盲区。当一个手电筒无法完全照亮一堵墙时,我可以选择用多个手电筒。

放下自我意识,换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往往就能看清全貌,最后找到本质。

时刻警惕认知偏差

时刻保持觉察,并反观自己,此时我真的看到事物的全貌了吗?如果没有,我该如何换角度思考,获取更多信息?

盲人摸到大象的腿,觉得这是柱子没有错,错就错在,他不知道自己是盲人,没有意识到自我角度的局限性。如果他多换几个部位去摸大象,他有可能说大象是柱子吗?我相信,一定不可能。

所以,时刻警惕认知偏差,知道自己的角度有局限,多角度思考问题,看到全貌后再做决策。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真的不是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