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中的人文主义传统

“人文主义”一词来自西方文化。但就是在西方,在相当长的时期中,人们都没有能给“人文主义”一个令人满意的定义。至于翻译到中国来就更为混乱。有译为人本主义的,人道主义的,还有译为人性主义的,唯人论的。从发展的观点看各种叫法都应该是人文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述。从学术的角度来看,广泛的人文主义,浸透在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论理学,文学,音乐,绘画艺术中,但万变不离其宗都离不开“人”这个核心。

上世纪九十年代,三联书店出版了一本《西方人文主义传统》的书,作者是英国史学家,牛津大学副校长,著名学者阿伦·布洛克,这本书追本溯源西方文化,较详细地追述了西方文化的发展,同时厘清了人文主义的确切概念。

在西方文化中,人文主义属于西方思想的第三中模式,即“集焦点于人”,“人是对自己对上帝对自然了解的出发点”。就是说人文主义是以人为中心的,而不是以上帝为中心。在很长的一个历史阶段中,人文主义与西方思想中集焦点于上帝的神学模式和集焦点与自然科学模式,相共存,相互动,就连宗教也打上人文主义的烙印出现过如:圣经人文主义,基督教人文主义,天主教人文主义等,另外还有公民人文主义,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可见人文主义在西方思想发展史中有多么复杂和多样。

按照阿伦·布洛克的“人文主义”,它即不是一种信条,也不是哲学体系,它代表一种思想,一种理念。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中,人文主义具体演示的是:人文主义精神,人文主义价值观,人文主义教育,人文主义关怀。

相比于西方思想发展史中的人文主义,人文主义在中国的思想发展史中, 要清晰的多,明朗的多,其特色也是显而多见的。

曾有中国学者断言:“中国哲学史的特色,一言以蔽之,可以说是人文主义”。这个结论不是没有道理,凭空而得出的。

《周易》是中国思想史上最古老,地位也极为重要的一部典籍。中国人文主义首先在《周易》中定位:文明以上,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肯定了人的价值,人的作用。《周易》中的《象辞》条就偏重于人文主义,人文思想,人文精神的阐述。

《周易》的伟大之处,还在于中国文化的主要干系;儒,佛,道,诸子百家的学说全源于《周易》,人文主义在儒佛道,诸子百家的学说中形成中国历朝历代的主要思潮。

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就认为“天地之性,人为类”,“生之性,便是仁”,“仁者,生生之情”,“生”就是人的生命,“仁”是一种道德同情,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之情,这种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是儒家学说的核心。“仁”的实质是爱,是对生命的关怀,对人的尊重。同时,人类也应该以敬畏之心去珍惜和爱护自然界,这个大生命世界。这是人的神圣使命,也是人的生命价值所在,孔子的这个以“仁”为中心的理念,奠定了中国思想史,中国哲学的根基,从而使人文主义成为中国文化的命脉,对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教育,艺术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

中国的人文主义成为中国古典社会教育的主导,儒家的《四书五经》是古代实施教育的主要教科书。所以说,古代的教育基本上就是一套完整的人文教育,这套完整的,系统的人文教育,哺育了中国历朝历代的文人学者,读书人。培育出中国历史上灿若群星的,优秀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军事家,医学家和文学艺术家。

和人文主义最有血缘关系的是绘画,音乐,雕塑,陶瓷,壁画等,而尤其是诗歌,戏剧,这些艺术形式都是人文主义的载体和传媒。这一点在中国古代尤其突出。

中国古代是诗的王国,中国古典诗歌曾达到诗歌艺术的高峰。从最古老的《诗经》开始,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以曹氏父子为代表的建安诗人,魏晋诗人。以杜甫,李白,白居易为代表的唐诗,以苏东坡辛弃疾为代表的宋词,还有元朝的散曲。中国的诗歌作品如汪洋大海,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尽管表现手法多样,艺术风格不同,但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崇奉儒家,仁政爱民的思想;是以儒家的社会政治思想为抱负“志在兼济”,“济苍生,安黎元”报国立业的雄心壮志。为“民生多艰”为呼号,为受压迫的妇女鸣不平,即便是那豪情千山万水田园的诗,也表现的是一种精神的自然超脱,抒发积极进取,人与自然的生命融为一体的,和谐的感情的抒发。

其它艺术形式,小说、杂剧、绘画、刻绘、雕塑、音乐、陶瓷乃至寺庙、建筑、民间工艺等,中国文化的诸多方面一脉相承,绵绵不息的都秉承人文主义的传统,无不浸透着人文主义的精神,表现着人文关怀的仁爱,散发着浓浓的人文主义气息。

人是万物之灵,人不仅仅是物欲的“动物”,更是会思想的,精神的“动物”,感情的“动物”。因此,以人为集焦的人文主义是最高尚的思想,是最高贵的理念。中国文化中的人文主义源远流长,也是中国文化中的优秀传统,更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底蕴。

今天,我们进入中华民族复兴的新时代,温故而知新。我们已罅开人文主义,人文思想的曙光,“以人为本”,“关注民生”高标在国家和政府的施政大纲上,这是中国人民的幸福,也是中国强盛的希望。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文化中的人文主义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