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陕师大培训有感

                              平定县岩会中学王爱珍

        学习就是一场修行,是一次灵魂的洗礼和精神的升华。学习,不言而喻是学得和习得,学得的过程是丰盈内心、充实自身的过程,习得则是在学得的基础上完善自我、修正自我的过程。

        经历过风雨洗礼的天空,会更加空明,更加蔚蓝;经历过苦难挫折的人生,将会更加闪亮夺目。经过心灵洗礼后的灵魂,才会更加澄明涤净。

        在学习成长的路上,有幸与有趣的灵魂相遇----赵克礼,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陕西省中学历史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引经据典,通过鲜活生动的例子阐述:教育应使人智慧---从传统文化视角看教育。他指出:教育不是科学,它是文化,教育是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科学讲求唯一,文化追求包容。教育是以育人为目的的,应集严厉与慈爱为一体的崇高事业。一味的慈爱只能培养出一群娘炮。

      落花不是无情物,花作春泥更护花。

        没有罚诫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教育方式,但不代表教育的全部。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在信任了解的基础上,给孩子充分的成长空间,其实孩子就是在磕磕碰碰中长大的。要相信,孩子的能力,永远超出大人的想像。

        “奖励”与“惩罚”是教育的两面。多年来被人们公认的教育手段,却常常此消彼长,得不到平衡。我们曾经过多地强调惩罚对于孩子教育成长的规训作用,我们又矫枉过正,一味以“奖励”作为手段,并且以此为基础形成了“赏识教育”的理念。其实,人们经常把教育的工作比作园丁的工作,园丁既要浇水、施肥,也要修剪旁逸斜出的枝叶。只有这样,才能符合通俗意义上的“规矩”。“规矩”就是社会化。而每个孩子最终都是要适应社会需要的。当孩子进入社会,不可能总能享受到父母或者学校所给予的“赏识”。

        然而,现在的情况是,大多家长,对孩子一味溺爱,甚至要求老师像家长一样地对自己的孩子加以溺爱,进而导致孩子肆无忌惮,受不得挫折和委屈。其实我们要做的,并不是一味去宽容孩子,纵容孩子,而是要让孩子明白我们的教育理念,明白他们为什么会受到奖励或者惩罚,从而不断提升他们的理解力、受挫力,培养出更大的爱心与宽容心,让他们在渐渐长大的过程中,能主动把握住自己的人生。只有把握住自己的人生,而不是把命运交由他人主宰,将来,他才能经受住社会越来越残酷的考验。

        在这个世界上,不管是性本善还是恶,都没有无缘无故的好孩子,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熊孩子。世界上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的,那就是父母,老师与孩子的爱。我们不可能永远跟在孩子的后面,帮他收拾烂摊子。

        总有一天,他要离开我们,独自闯荡。如果我们不能帮孩子磨圆扎人的棱角,不能教给他为人处世的教养,让他成长为人人讨厌的熊孩子,长大以后,他触犯社会规则乃至法律的几率肯定会更大。

        作为家长和老师,一味耐心的赏识教育,有一天,孩子们长大成人,走向社会,社会没有耐心替你教育他,社会只会替你好好教训他甚至惩罚他,如此,没有惩罚的教育终将是失败的教育。

        教育是一场任重道远的修行:女性教师要阳刚一点,柔中带刚;男性教师应阴柔一些,严中有爱,二者有机结合构成教育的终极目标:使人类的后代能够像“人”一样有尊严,有敬畏感,和善,幸福的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落花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陕师大培训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