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毕业论文安排

我是2015年,算是2016届的学生了。

2016年3月-7月  研一上*过去

2016年9月 -2017年-1月 研一下*即将到来

2017年3月-7月   研一下

处于这个阶段

3月查资料,整理,文献传递,宽泛阅读,列提纲


2017年9月--2018年1月   研二上

2018年3月--7月    研二下

2018年9月--2019年1月  研三上

2019年3-6月   研三下

2019年6月   研究生毕业




毕业论文时间安排:

研二上

2017年11月(研二上)   开题

2017年12月送审

研二下

毕业论文写作


毕业论文献的泛读与精读文文献阅读与管理

文献的积累是论文写作的基础和前提,但在文献量如此大的前提下,如何最有效地阅读文献,便成为提高论文写作效率的重要一环。在我自己的学习过程中,我把文献的阅读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文献的搜集和分类。在明确论文主题的情况下,文献的搜集是我们首先要做的事情。我常利用学校和网络的各种资源寻找与研究方向一致或相关的最新研究文献,如Elsevier、Jstor、SSRN等。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自己感兴趣的一篇文献为中心进行拓展,从此篇论文的文献综述中找出与此相关的其他论文。

第二,对文献进行初步的筛选。通过泛读,挑选出具有参考意义的文献,并在泛读中关注每篇文章的研究亮点、采用的研究方法和得出的重要结论,这也是我们以后论文中文献综述部分的重要参考内容。此外,在泛读中,我们还应完成文献的初步分类,例如按照论文的主题或结论等,这样不仅有利于我们对所有文献有更清晰的认识,也更有利于以后文献综述的写作。

第三,对少数文献进行精读。经过上一步,我们已经从大量文献中挑选出了最具参考价值的数篇论文。对这些精心挑选出来的论文,我们必须花费足够的时间和耐心进行精读。对于论文的精读,常由两部分构成:一是“走进去”,从理论模型的构建,到实证分析的结论,对论文的每一部分都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推算,搞清楚论文的创新点和研究意义。二是“走出来”,在对论文的具体内容有了清楚的认识后,再从论文中跳出来,对它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进行概括,并将此论文与其他论文进行对比。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文献较多,为避免每次都要翻文献的痛苦,在阅读时,我们可以将每篇文献的基本思路和结论以文献综述的方式罗列出来,这样可以大大节省翻找论文的时间,并为以后论文中文献综述部分的写作做准备。


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的写作

把论文的写作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我一直认为论文的写作应是一个持续的、不间断的过程,这并不是说某一天或某个月,我都要致力于某篇论文的写作,而是说论文的写作或者说是学术研究应该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

在入学时,我相信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同学都曾天真地认为三年的学习生活很长,论文的写作不应急于一时,而应该在自己掌握了各种研究方法、模型,打下坚实的基础之后才考虑论文的写作,但事实证明这种想法并不完全正确。虽然论文的写作是不应该急于一时,但在掌握了所有方法后才开始着手论文写作的想法是万万不能有的。

一是这种想法并不现实。研究方法的完全掌握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即使是有名的经济学家也不会轻易地说掌握了所有的理论模型和研究方法,更何况是我们。

二是只有自己着手写论文,我们才知道自己的缺陷在哪里,是模型还是实证等,这样我们才能有的放矢,更好地弥补这一短板,让自己的学习和研究变得更有效率。

三是论文的写作和发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论文发表来说,国内核心期刊的审稿一般要经过初审、外审、终审等一系列程序,从投稿到发表也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如果我们到后期才开始着手论文的写作,那么很有可能因为论文的发表问题而耽误毕业。

所以,我觉得比较可行的方法是:一边学习一边构思论文进行写作,并在写作中学习新的方法和模型,这本就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而不是先后顺序关系。

你可能感兴趣的:(硕士毕业论文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