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磁盘坏道并忽略方式挂载注意的细节

/dev/sda2            591467212 237121952 323815736  43% /
tmpfs                  4149320         0   4149320   0% /dev/shm
/dev/sda1            117927380     11016 111829340   1% /boot

使用命令badblocks -s -v -o /root/sda1_blocks.txt /dev/sda可以检测/dev/sda1和/dev/sda2 坏道的信息,

但是根目录卸载不了,没办法同时卸载/dev/sda1和/dev/sda2之后重新挂载(忽略坏道的方式)。

如果这个时间执行e2fsck -l /root/sda1_blocks.txt /dev/sda1 会出现以下提示:

Bad block 126569731 out of range; ignored.

原因是badblocks -s -v目录记录下的坏道序号,都是从0开始,不是独占的。

所以需要只能单独对/dev/sda1进行检测及重新挂载,步骤如下:

badblocks -s -v -o /root/sda1_blocks.txt /dev/sda1
umount /dev/sda1
e2fsck -l /root/sda1_blocks.txt /dev/sda1
mount /dev/sda1 /boot

badblocks命令

badblock命令用于查找磁盘中损坏的区块。 硬盘是一个损耗设备,当使用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出现坏道等物理故障。电脑硬盘出现坏道后,如果不及时更换或进行技术处理,坏道就会越来越多,并会造成频繁死机和数据丢失。最好的处理方式是更换磁盘,但在临时的情况下,应及时屏蔽坏道部分的扇区,不要触动它们。badblocks就是一个很好的检查坏道位置的工具。

语法

badblock (选项) (参数)

选项

  • -b<区块大小>:指定磁盘的区块大小,单位为字节;
  • -o<输出文件>:将检查的结果写入指定的输出文件;
  • -s:在检查时显示进度;
  • -v:执行时显示详细的信息;
  • -w:在检查时,执行写入测试。

参数

  • 磁盘装置:指定要检查的磁盘装置;
  • 磁盘区块数:指定磁盘装置的区块总数;
  • 启始区块:指定要从哪个区块开始检查。

实例

badblocks以4096的一个block,每一个block检查16次,将结果输出到“hda-badblocks-list”文件里。

badblocks -b 4096 -c 16 /dev/hda1 -o hda-badblocks-list

hda-badblocks-list是个文本文件,内容如下:

cat hda-badblocks-list
51249
51250
51251
51253
51254
……
61245
……

可以针对可疑的区块多做几次操作。下面,badblocks以4096字节为一个“block”,每一个“block”检查1次, 将结果输出到“hda-badblocks-list.1”文件中,由第51000 block开始,到63000 block结束。

badblocks -b 4096 -c 1 /dev/hda1 -o hda-badblocks-list.1 63000 51000

这次花费的时间比较短,硬盘在指定的情况下在很短的时间就产生“嘎嘎嘎嘎”的响声。由于检查条件的不同,其输出的结果也不完全是相同的。重复几次同样的操作,因条件多少都有些不同,所以结果也有所不同。进行多次操作后,直到产生最后的hda-badblock-list.final文件。

e2fsck命令

e2fsck命令用于检查第二扩展文件系统的完整性,通过适当的选项可以尝试修复出现的错误。

e2fsck执行后的传回值及代表意义如下:

  • 0 没有任何错误发生。
  • 1 文件系统发生错误,并且已经修正。
  • 2 文件系统发生错误,并且已经修正。
  • 4 文件系统发生错误,但没有修正。
  • 8 运作时发生错误。
  • 16 使用的语法发生错误。
  • 128 共享的函数库发生错误。

语法

e2fsck(选项)(参数)

选项

  • -a:不询问使用者意见,便自动修复文件系统;
  • -b:指定superblock,而不使用预设的superblock;
  • -B<区块大小>:指定区块的大小,单位为字节;
  • -c:一并执行badblocks,以标示损坏的区块;
  • -C:将检查过程的信息完整记录在file descriptor中,使得整个检查过程都能完整监控;
  • -d:显示排错信息;
  • -f:即使文件系统没有错误迹象,仍强制地检查正确性;
  • -F:执行前先清除设备的缓冲区;
  • -l<文件>:将文件中指定的区块加到损坏区块列表;
  • -L<文件>:先清除损坏区块列表,再将文件中指定的区块加到损坏区块列表。因此损坏区块列表的区块跟文件中指定的区块是一样的;
  • -n:以只读模式开启文件系统,并采取非互动方式执行,所有的问题对话均设置以"no"回答;
  • -p:不询问使用者意见,便自动修复文件系统;
  • -r:此参数只为了兼容性而存在,并无实际作用;
  • -s:如果文件系统的字节顺序不适当,就交换字节顺序,否则不做任何动作;
  • -S:不管文件系统的字节顺序,一律交换字节顺序;
  • -t:显示时间信息;
  • -v:执行时显示详细的信息;
  • -V:显示版本信息;
  • -y:采取非互动方式执行,所有的问题均设置以"yes"回答。

参数

文件系统或者分区:指定文件系统或者分区所对应的设备文件名。

实例

检查/dev/sda1是否有问题,如发现问题便自动修复:

e2fsck -a -y /dev/sda1

执行e2fsck或fsck前请先umount partition,否则有机会令档案系统毁损。如果需要对根目录/进行检查及修复,便需要进入singal user mode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