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回家是刚需吗

       2017年1月15日。早上起来打开手机,一夜之间,微信朋友圈和微信群里就被各种“助力春运抢票”刷屏了。最显眼的消息来自大学舍友娜娜,毫不客气地发了好几条,并强烈要求我帮她转发,让我的关系网也都帮她助力。

       娜娜现在在母校读研究生,平时的生活可谓丰富,凡是假期,总能看见她在朋友圈里晒各种出去玩的照片,美食、美景,再美美地发张自拍,让我们这些节假日还得值班的人各种羡慕嫉妒恨。周六、日周边游,国庆节假期去了上海吃蟹,元旦假期去了厦门看海,她说,这是刚需。

       我在微信里劝她,早知道每年春运都不亚于一场战役,干嘛不国庆节回家,春节出去玩呢,哪里有票就去哪玩。她很严肃地回我:“过年必须回家,这也是刚需。”

      过年回家是刚需吗?

      百度上有人征集答案,80%的人认为:是。

      有人说,回家不为别的,就为了陪陪父母,父母在渐渐老去,能陪父母的时间越来越少,儿女当及时尽孝。

      有人说,在他乡过年太难受了,当鞭炮响起来,家家坐在一起吃团圆饭的时候,那种孤单与想家的情绪会被无限放大,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

       有人说,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现在“年味”越来越淡,就是因为很多年轻人不重视这些传统习俗,我们还是应该传承和发扬一些民族特色习俗,而不要热衷于什么情人节、圣诞节。

      剩下20%的人说也不是。但是除去必须值班的人群,基本都是因为坐车太挤、买不到票。

       那么,过年回家是刚需吗?一开始我觉得这取决于对谁。中国人传统观念里“家”、“团圆”的概念非常重要,谁不想大年三十一家人团团圆圆地坐在一起吃饺子?但是对于那些在他乡扎下根来,有房子,爱人、孩子在身边,父母也能去看看他们的人来说,不是。对他们来说,下了班,推开门就是家。春节回乡,更像是一种情怀。对于我和娜娜这样的人也不是,我们其实真的可以选择在其余的假期回家看父母,春节同学们凑在一起过也不是那么难熬。还有更多的人,不过是漂泊于此,在这里打工,蜗居于城市的一角,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都在故乡,平素打个电话都心疼话费,对他们来说,过年回家是刚需吗?当然是。可是,网络售票比窗口要早两天。我亲眼看到他们凌晨就在严寒里排队,轮到自己的时候被告知没票了,无奈地抱怨车站的不合理以及自己不会网络购票。

      他们是火车上最多的人。

      他们是选择最少的人。

      他们还是最需要回家的人。

      对他们来说,不需要卧铺,不需要硬座,哪怕是张站票也行。挤不是问题,问题是挤不上。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这又涉及到了敏感问题,我国的地区发展不平衡、户籍制度的限制、房价的逐年飙升,这是我们的“国情”,我们解决不了。

      我们能做些什么呢?什么都做不了。

      我和娜娜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她说:“过年回家是刚需吗?这种问题本来就是主观的,其实谁不回家都不会饿死、思念死、难过死,我们同情那些看似最刚需的人,但是我们其实也是弱势的,我们也是坐不起飞机只能拼命挤火车的人,还有那么多只考虑飞机头等舱的人。你可以给一个街边行乞的人一块零钱,但是你并不能真正为一个群体做什么。对我来说,过年回家就是刚需,回不了家我就会非常难过,并不会比农民工少难过一分。”深以为然。

      过年回家是刚需吗?

     是的。对于每一个想回家的人都是。

������X�*�|�

你可能感兴趣的:(过年回家是刚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