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电专栏]
<1> 研究的问题:
放大电路对信号频率的适应程度,即信号频率对放大倍数的影响。
前面是研究时域问题:保持信号的频率不变,研究幅值与电压放大倍数的关系,即图中通频带部分,放大倍数与幅值之间关系。
这一章研究频域问题:保持幅值不变,研究频率与电压放大倍数关系。低频,高频段,放大倍数与频率之间关系。
由于放大电路中耦合电容、旁路电容、半导体器件极间电容的存在,使放大倍数对于不同频率的信号的响应是不一样的(由 X C = 1 w c X_C=\frac{1}{wc} XC=wc1频率越大,容抗小,信号经过电容会损失一部分),即放大倍数是信号频率的函数。
在使用一个放大电路时应了解其信号频率的适用范围,在设计放大电路时,应满足信号频率的范围要求。
电路复习
正弦信号作为输入,使用相量法:
电容C: i = C d u d t i=C\frac{du}{dt} i=Cdtdu, U ˙ C = I ˙ j w L \dot{U}_C=\frac{\dot{I}}{jwL} U˙C=jwLI˙,电压比电流滞后90度,j代表90度
电感L: u L = L d i d t u_L=L\frac{di}{dt} uL=Ldtdi, U ˙ L = j w L I ˙ \dot{U}_L=jwL\dot{I} U˙L=jwLI˙,电压比电流超前90度。
电阻: U = i R U=iR U=iR, U ˙ r = I ˙ R \dot{U}_r=\dot{I}R U˙r=I˙R
<2>高通电路和低通电路
1 高通电路:信号频率越高,输出电压越接近输入电压。
当电流频率越来越小,电容容抗越来越大,降掉的电压越来越大,输出的电压越来越小,超前的相角越来越大。
Z = R + 1 j w C = U ˙ i I i ˙ = R − j 1 w C Z=R+\frac{1}{jwC}=\frac{\dot{U}_i}{\dot{I_i}}=R-j\frac{1}{wC} Z=R+jwC1=Ii˙U˙i=R−jwC1
θ = − a r c t g 1 w C R \theta=-arctg\frac{1}{wCR} θ=−arctgwCR1<0,大于0为超前,小于零为滞后。 U ˙ i \dot{U}_i U˙i比 I ˙ i \dot{I}_i I˙i滞后,而 U ˙ o \dot{U}_o U˙o与 I ˙ \dot{I} I˙同相,输出电压比输入电压超前。
频率趋近于0时,容抗趋近于无穷,回路中的电流等于0,输出电压大小趋近于0,此时 θ = − a r c t g 1 w C R \theta=-arctg\frac{1}{wCR} θ=−arctgwCR1的值趋近于90度。
ps: 角 频 率 w = 2 π T = 2 π f 角频率w=\frac{2\pi}{T}=2\pi f 角频率w=T2π=2πf
高通电路的频率响应
f L f_L fL称为下限截止频率,RC是时间常数。 R C = 1 2 π f L , w = 2 π f RC=\frac{1}{2\pi f_L},w=2\pi f RC=2πfL1,w=2πf代入化简 A ˙ u \dot{A}u A˙u。
幅角等于分子幅角减去分母幅角, a r c t a n x arctanx arctanx一定小于90度,所以电路幅角大于0,输出电压超前输入电压。
,高频率使得容抗趋近于0,输入信号可通过。
2 低通电路:信号频率越低,输出电压越接近输入电压。
电 U o = I ˙ j w C U_o=\frac{\dot{I}}{jwC} Uo=jwCI˙
θ = a r c t a n ( 1 j w C ) \theta=arctan(\frac{1}{jwC}) θ=arctan(jwC1)
低通电路的频率响应:
f H f_H fH称为上限截止频率
f变大十倍,电压放大倍数变为原来十分之一。
<3>放大电路中的频率参数
低频段考虑耦合电容,高频考虑结电容。
高通电路:在低频段,随着信号频率逐渐降低,耦合电容,旁路电容等的容抗增大,使动态信号损失,放大能力下降。
低通电路:在高频段,随着信号频率逐渐升高,晶体管极间电容和分布电容、寄生电容等杂散电容的容抗减小,使动态信号损失,放大能力下降。高通电路决定电路的下限频率;低通电路决定电路的上限频率。因此可得到幅频特性:
可以知道,在高频时,要考虑结电容等影响,所以不能用前面的微变等效模型。
<1>混合 π \pi π 模型:由结构而建立,形状像 π \pi π,参数量纲各不相同。
结构:由体电阻、结电阻、结电容组成。
两个PN结所以有两个电容。
基区体电阻参杂浓度低,电阻比较大,要考虑;
为了方便分析,忽略小电阻,考虑集电极电流的受控关系。
而 r c e , r b ′ c r_{ce},r_{b'c} rce,rb′c阻值大,并联其他后可忽略不计。
为什么不再用 β \beta β描述放大倍数,而用 g m g_m gm?
因为结电容在不同频率的容抗也不同,两端电压也是变化的, I c I_c Ic也会跟着变化。因此 I c 和 I b I_c和I_b Ic和Ib之比不再是恒定的量,而是与频率有关。所以用 g m g_m gm(定值),利用 U c ′ e U_{c'e} Uc′e来控制受控电流源的电流,
由 I c 与 U c e I_c与U_{ce} Ic与Uce无关可得 r c e r_{ce} rce阻值非常大,因此其并联上负载时可忽略不计。
r b ′ c r_{b'c} rb′c阻值也很大,可忽略。
混合 π \pi π模型的单向化(使信号单向传递):
X C u ′ = 1 w C u ′ X_{C'_u}=\frac{1}{wC'_u} XCu′=wCu′1
X C u = 1 w C u X_{Cu}=\frac{1}{wC_u} XCu=wCu1代入化简得到 C u ′ C'_u Cu′
等效后b’和e之间的电容为:
C π ′ = C π + C u ′ C_{\pi'}=C_{\pi}+C'_u Cπ′=Cπ+Cu′
为什么不考虑 C u ′ ′ C''_u Cu′′:因为在高频段,大的电容更容易造成短路,从而影响电路,K是远远大于1的,所以 C u ′ ′ 相 比 于 C u ′ C''_u相比于C'_u Cu′′相比于Cu′可以忽略不计。
得到简化的模型,接下来是求解模型中的参数:
r b b ′ 、 C u r_{bb'、C_u} rbb′、Cu可以从手册查到。
β 0 \beta_0 β0是低频晶体管的电流放大倍数。
晶体管在高频时考虑的因素更加全面,但与低频时模型有一致性。
接下来将模型按低频段处理:
低频,容抗趋近无穷,可视为断开。
对照于:
r b e = r b b ′ + r b ′ e = r b b ′ + ( 1 + β ) U T I E Q r_{be}=r_{bb'}+r_{b'e}=r_{bb'}+(1+\beta)\frac{U_T}{I_{EQ}} rbe=rbb′+rb′e=rbb′+(1+β)IEQUT
<2>电流放大倍数的频率响应:
为什么短路:式子中 U C E U_{CE} UCE为常量,ce之间没有变化量相当于短路。
当 f > > f β f>>f_{\beta} f>>fβ时,频率增大,电流放大倍数减小。
45度/十倍频
频率范围往往很大,采用对数坐标缩小范围便于画图。
折线化3dB的误差忽略
共 射 电 流 放 大 系 数 和 共 基 电 流 放 大 倍 数 之 间 的 关 系:
由此可见,共基电路的截止频率要远高于共射电路的截 止频率,因此通常共基放大电路可作为宽频放大电路。
解题:
1 画等效电路图
2 计算公式: r b ′ e 、 C u r_{b'e}、C_u rb′e、Cu查手册
r b ′ e = ( 1 + β 0 ) U T I E Q r_{b'e}=(1+\beta_0)\frac{U_T}{I_{EQ}} rb′e=(1+β0)IEQUT
g m = β o r b ′ e ≈ I E Q U T g_m=\frac{\beta_o}{r_{b'e}}\approx\frac{I_{EQ}}{U_T} gm=rb′eβo≈UTIEQ
K ˙ = U ˙ c e U ˙ b ′ e \dot{K}=\frac{\dot{U}_{ce}}{\dot{U}_{b'e}} K˙=U˙b′eU˙ce
f T = 1 2 π r b ′ e ( C π + C u ) f_{T}=\frac{1}{2\pi r_{b'e}(C_{\pi}+C_{u})} fT=2πrb′e(Cπ+Cu)1
C π = 1 2 π r b ′ e f T − C u C_{\pi}=\frac{1}{2\pi r_{b'e}f_{T}}-C_u Cπ=2πrb′efT1−Cu
C π ′ = C π + ( 1 − K ˙ ) C u C_{\pi}'=C_{\pi}+(1-\dot{K})C_u Cπ′=Cπ+(1−K˙)Cu
图片来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华成英/清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