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的大学室友,气质高雅,才貌出众。那时追求她的男生很多,除了本校的风华少年,还有来自社会上的成功人士。
清冷如她,从不将此作为炫耀的资本。她告诉我,她的梦想是做一名知性女主播。
不能想象,这样的她,居然会在市电视台招聘面试中被刷下来。那是我第一次看见她在人前哭得梨花带雨的样子,想想她这些年的付出,真让人心疼。
还好老天有眼,后来她又被补录了进去。
毕业一年后,我收到了她的结婚请帖,新郎的名字好生熟悉,仔细一想,可不就是她们台里的人力资源总监吗?那是一个谈吐不凡、儒雅敦厚的男人,大她十几岁,离过婚,有一个已经上小学的儿子。
当晚,她约我出来吃饭。好几个月不见,她看着干练成熟了不少。
寒暄没几句,她就问我:“是不是很意外?我这么快就要结婚了。”
我点头。
“他是我大二在台里实习时认识的,追了我好几年,之前我从没放心上。”
“这个我知道啊,以你的条件。”
“我的条件?呵呵。年轻?漂亮?名校光环?干活拼命?电视台里,最不缺这样的女孩。”
我竟无言以对。
“那么,你选择他,是为了一个职位?”
“当然——不全是。”
她抬起头来,带着美瞳的眼神与窗外的夜色一般迷离。
“成为一名资深媒体人是我一直的梦想,我决不能放弃。而婚姻,就算不一定非得一辈子,也是一件耗费年华的事,我绝不会拿来做赌注。跟他在一起,除了在事业上能相互扶持,还因为他知冷知热,让我觉得有安全感。”
我继续沉默。
“我会好好对他,还有他和前妻的孩子,我是认真的。”
我开始情不自禁地点头。
“虽然我当初答应他时有点动机不纯,但最起码,我知道他是已经离了婚的。所以,亲爱的,祝我幸福吧。”
我们相视而笑。
我的这位朋友,家境殷实,父母没有在物质上亏待过她,从她的人品和能力来看,家庭教育应该也没有太大的问题。
显然,她不应该是那种别人给一块糖,就能把她带走的人。但问题是,现在别人给的不是一块“糖”,而是一条通往梦想的捷径!
底线,往往不就是用来被突破的吗?更何况,在做出这样的决定之前,她也算是思虑周全,她清楚自己能得到什么,事业支持和安全感;也清楚自己需要付出什么,要接受一个可能有“代沟”的丈夫,还要未当亲妈,先当后妈;更清楚自己不能做什么,不能越过舆论边界,和一个已婚男人不明不白。
也许,正如她所言,她的婚姻,带着某种程度的功利性。但我们也大可不必,一提及功利心,就嗤之以鼻,拒之千里。功利趋向并不等同利欲熏心,有时候,它可能只是一个人在面临人生规划时所做出的理性权衡。
我并非鼓吹成功就是要投机取巧。只是觉得当我们愤愤地喊出 “生活像一把无情刻刀,改变了我们模样。”的同时,是否也要反思一下,你对你没有被生活改变之前的模样就很满意吗?也许那颗被你标榜为“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初心”,只是一颗懵懂无知的“玻璃心”呢?
人在改造世界的同时,也必然接受着世界的改造。奋进中的我们,没有办法逃避时光的打磨,与其一味抱怨闪躲,不如主动面对,不被生活这把刀刻一刻,你怎么能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呢?
二
朋友打来电话,激动地告诉我,她靠自己的积蓄在老家县城买了房和车,在此之前,她还帮乡下的父母翻修了房子,办了社保。
放下电话,我百感交集。这该是一个多么世俗又励志的故事啊!
我的这位朋友,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家境贫寒,爱财如命。
上高中时,她就已经是靠勤工俭学为生了。在我们都还在为梦想挑灯夜读的年纪,她成天挂在嘴边的就是,钱,钱,钱!她从不回避对钱的狂热,以至于让人觉得,幸亏她长得没有几分姿色,不然,她还有时间在学校虚度光阴?
上大学后,时不时见她在QQ上发状态,内容不外乎是:今天推销出去了几包卫生巾,赚了多少,明天做家教又发了多少工资,有时候,雇主一高兴,还送给她价值好几百大洋的裙子等等。我也曾好心地留言给她:赚钱固然重要,学业也莫荒废哟。得到的回答都是一大串龇牙咧嘴的表情笑脸。
真是恨铁不成钢!
毕业那段时间,她失落了。因为她的毕业论文过不了关,老师威胁她,不交出一篇像样点儿的文章,就拿不到学位证。
拿不到学位证?那还得了?!我在这里呆四年是为了什么?!她在深夜给我发短信诉苦,与此同时,还软泡硬磨地要我给她修改论文,或者,就干脆送她一篇不要的文章。
我问她,大学几年下来就只是为了一纸文凭,不会觉得亏待了自己吗?
她说,我爸妈的病需要钱,我两个上中学的弟弟学费,生活费需要钱,我自己和我整个家庭的明天,都取决于我现在能变出多少钱。
然后,她拿着我给她修改的论文,顺利换回了一张学位证,心满意足地毕业了。靠着她大学期间做兼职积攒下的人脉和经验,她如愿以偿地进了一家事业单位,捧上了期待已久的“铁饭碗”。
现在流行用“格局”来衡量一个人的胸襟和眼界,显然,我的同学“格局”不大,甚至可以说就是一个坐井观天的“俗人”。也许你会说,她其实可以好好把握学习时光,充盈内心,遇见最好的自己,这样,将来也能更好地辅助她的原生家庭。
但是,她等不起,就算弟弟们可以逼一逼,叫他们“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但父母的身体等不起。再则,或许也是最根本的,她的父母可能也教过她类似“读书才有出息”的道理,但没有办法告诉她,知识的价值、学习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然而,世俗未必就是个贬义词,适应世俗也未必是向生活低头。
我们习惯以一种遗世独立的高姿态来指点别人的生活。但有时候,一些“物质女”的所作所为,未必就比踩着父母的肩膀看世界的人来得低俗。《欢乐颂》里的“捞女”樊胜美,在揭开其背后原生家庭的刹那,触痛了多少人的神经?
莫言说过:悲悯也不仅仅是在苦难中保持善心和优雅姿态,悲悯更不是要回避罪恶和肮脏。
这是我听过的对悲悯情怀最好的解释。
面对这个美好而又操蛋的世界,带着一丝悲悯情怀去叫嚣怒骂,才不至让我们的冷言冷语失去热爱生活的温度。
所谓不忘初心,不过是历尽俗世浮沉之后,依旧能心平气和地善待自己,善待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