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的月光下走着杀死母亲的那个疯病人的弟弟

读者想来对张爱玲很熟悉,而对兰姆则较陌生。查尔斯·兰姆是英国十九世纪散文随笔顶峰时期的代表作家,他的《伊利亚随笔》笔调亲切富于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代表了 英国散文最完美的成就。纵观这两位作家颇多相似之处,我们可以试进行比较一二。

这两人都把都市生活当作描写对象。 张爱玲爱谈她喜欢的服装,住过的公寓,还有电影、还有街景、跳舞、 绘画、音乐,写她上海城市里的亲朋好友;兰姆写扫烟囱的小孩,京城里的乞丐,法学院 的律师,呆板可爱的友人。不同的是,张爱玲注意的是发现上海平民生活中的俗气的美,从中充分体味都市生活的乐趣:”一辆銜接一辆,像排了队的小孩,嘈杂,叫嚣,愉快地打着哑嗓的铃:克林,克赖,克赖! 吵闹 中又带着一点由疲乏而生的驯服,是快上床的孩子等着母亲来刷洗他们。"〔《公 寓生活记趣》)。兰姆则从城市里的芸芸 众生和凡常小事当中寻找有诗情的东 西:《友人落水遇救记》写一个心地善良 的书呆子,因眼神不好掉进河里,兰姆由 此生发开去,笑中夹杂议论,并幻想代尔 九死一生的脱脸会引起天上人间的什么样的波动;《梦里的孩子》,虽是作者的一场 幻梦,却由哥哥约翰之死而触发的对外祖母、哥哥、早年恋人的怀念,自传与幻 想,事实与虚构,至情至性,凄惋绝美。

两人的身世命运相似。张爱玲自幼父母失和,母亲离家远涉重洋读书。父亲抽鸦片,讨姨太太,缺少母爱的张 爱玲孤独寂寞。兰姆遭受失恋打击,一度精神失常,他的姐姐玛利遗传疯病发作,杀死了母亲。兰姆悲痛欲绝,遂终生未娶,照顾姐姐。这样相似的家世,决定了两人以悲剧做为作品的基调。张爱玲的《烬余录》,写处于兵荒马乱的人们,婚配的潦草急就;《私语》是她悲凉寂寞的自传。《夜间的喇叭》写夜间只有她才能听见的 那一丝丝断断续续的号声;身居乱世而茫然四顾。张爱玲爱用"苍凉,悲凉,荒凉"的文句来形容人世,却又常跳开去谈音乐、绘画、 跳舞,悲哀中带有超脱。兰姆则是含着泪笑,在"除夕随想"中,,自己丢失了一大笔 钱:”我宁肯让我们全家失去被道雷尔老 头所骗走的那笔遗产,也不愿意在此刻 还拥有两千英镜的财富存于银行之中, 却在眼前失去了那个老奸巨滑的坏蛋的 影子。"少年时的失恋惨痛使他终生难志,一生未娶,但在他笔下则幻化成一双儿女环绕膝下、尽 享天伦之乐的美梦。在写法上,两人都个性披露。但张爱 玲琐屑,亲昵,满篇俏丽的文字,有情有味,絮絮叨叨,不经意冒出一句遂成警句: “时代的车轰轰地往前开。我们坐在车上,经过的也许不过是几条熟悉的街衢,可是在漫天的火光中也自惊心动魂。”(《炬余录》)。兰姆则不同于张爱玲的爽朗明快,浅显易懂,他常用迂曲的思路, 如《回忆基督慈幼学校》就采用双簧法,上半篇从好友小时候的角度来写 下半篇又转化成自己,一点不露痕迹 。

蓝色的月光下走着杀死母亲的那个疯病人的弟弟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蓝色的月光下走着杀死母亲的那个疯病人的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