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为什么要“写作” ——《写作,并非难事》读书笔记2

              教师为什么要“写作”

    ——《写作,并非难事》读书笔记2

钟建林老师开篇就讲到:“写作,并非难事。”关键在于要“敢为之、善思考、懂技巧”。《写作,并非难事》读后感1中,我对自己做了一定的分析——缺的就是懂技巧。当然现在想来,我的那些想法并不是善思考。至少没有用在写文稿方面,更多的用在了具体的知识传授上。

今天来谈一谈对本书第一章“思想——正本清源”的理解。

吴正宪老师提出:一个优秀的教师要“四会”——会上课、会交流、会传播、会引领。会上课对教师而言是第一位的,是本质工作。当有了一定的上课技能之后,则有与同事交流的需要。当一个人能够从容,自由,词文达意的表达自己的见解时,作为个体的人是感觉特别舒畅的,也能带给周围同事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周围同事独特的教学技能又可以反作用于个体自身,进而促进了自己的教学业务成长。因此,教师的日常教学中,教是基础,写是总结、反思与提升。教与写的结合是理想的教学研究的途径。将写作与教学结合起来是教师成长应该坚持的途径,也是最有效的途径。

写作是一种交流,写作应该是人的天性,人生来需要表达,也会表达。我们不能让这份天性缺失,如若缺失,则写作就成了我们的短板。《写作,并非难事》这本书的第一章“思想—正本清源”中重点谈到初学写作者的两个难点:

一、写作的第一难点在于根本没空写。

确实,作为教师的我们,每天都很忙。要忙着写教案,忙着上课,忙着改作业,忙着给后进生辅导;如果这位老师是学校的行政领导,或者是班主任,则更忙了,可能要忙着各项检查。这些,一个都不能少,一刻也不得停。从这方面来说,时间确实不够。

励志的文章中一定会说道:“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还是有的。”对这一点,我很赞同。但是,我更喜欢这个观点——恋爱中的人无论多忙一定会有时间来和恋人拥抱。我相信看到这篇文稿的你一定也会认同这个观点。

因此,一个人,只要确实是特别想做某件事情,就一定能找到时间去实现它。在这里我说:“想读书的人永远有时间”。当读书与写作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就不愁没有阅读与写作的时间。阅读、写作就会像呼吸一样的自然。

二、写作的第二难点在于感觉到自己不是写文章的料。

难于不难,本来就是相对的。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切记:写作的勇气比写作的本身还重要。

本书作者钟建林多次在他的“山声月影”微信公众号中谈到,人应该要有信心。自信有两种,一种是已经做好的自信,一种是可以做好的自信。已经做好的自信是因为已经做过,而且做到了做好了才自信;可以做好的自信是还未做或者做得还不够好的时候,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不断的改进最终一定能做好。请给自己一个明确的信念——我能写好文章,我能靠自己的实力发表文章,然后一点点地去证明“我能行。”

据说,“行”有5重境界:1.自己觉得自己行,2.有人说你行,3.说你行的人比你行,4.你说谁行谁就行,5.你说谁不行谁就不行。当然,要达到第4,5层次是需要天分的,但是,第1,2,3层次难道不可以是努力的结果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师为什么要“写作” ——《写作,并非难事》读书笔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