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冈鉄斋,史学家、汉学家、书法家、画家

富冈铁斋,字无倦,日本文人画画家。1837年出生在一个崇尚儒学的家庭,家学的渊源使他从小就受到儒家学说的熏染。在铁斋弱冠时,常潜心于王阳明的心学,同时开始研习绘画。他信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文人画家必备的修养。

富冈鉄斋,史学家、汉学家、书法家、画家_第1张图片
富冈鉄斋

26岁时长崎游历,使铁斋大开了眼界。长崎是日本接受外来信息的一个港口,长崎是中国的画家和作品流入日本的落脚地。铁斋在长崎观摩了大量的明清文人画真迹,中国文人画精妙的意境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深深吸引了这个日本青年。他研究董其昌,钻研徐渭,同时还翻译校订多部汉学著作,而立之年“学者声名渐起”。学者的声名先于画家的声名,使他后来的画家身份声誉日隆。铁斋一生以学人标准要求自己,把自己看成是一名学者。

富冈鉄斋,史学家、汉学家、书法家、画家_第2张图片
富冈鉄斋作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铁斋信奉的座右铭。为寻访史迹、地志、风俗及高士行藏,从北海道到九州,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博学多识,好收藏奇书异画,不仅是画家,还是一位汉学者。1866年铁斋31岁时,校订刊行了《孙子吴子约说》二卷,此书收有明末人何言《登坛正鸽》一书中的二篇,还有武侯心书、将传、军器图、阵式图、将略等有关军事的内容。32岁时出版了《铁斋茶谱》。此外,铁斋在33岁时校订了《草茅危言》(中井竹山著)、34岁时出版了著作《称呼私井》以及《山阳诗注》。1901至1905年期间,铁斋还出版了《人物画十八描法说》、《牧溪的事》、《十六罗汉谈》、《画论》等著述。铁斋的足迹虽未到过中国,但他的一生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艺术能取得巨大成就,更是与学习、汲取中国绘画的精华分不开的。1861年,他26岁时在长崎逗留数月,除了与长崎派画家交往,他还接触了长崎的中国人,见到不少明清时期的中国文人画作品。青年时期曾一度与尊攘派志士交往,奔走国事。中年后少问政治,以绘画为终生追求目标。明治维新之后,开始专注研习中国文人画。其画风融日本水皿画与中国文人画为一体,形成了鲜明而独特的面貌。1881年以后,他在京都过着学者兼画家的生活并加入日本南画协会。1917年,他被任命为帝室技艺员。1919年,成为帝国美术院会员。

富冈鉄斋,史学家、汉学家、书法家、画家_第3张图片
富冈铁斋作品

铁斋是个文人画家,声誉日隆。然而,铁斋不管世人对他的绘画评价如何之高,他总是只认为自己仅是儒者而已,并坚定地站在一个儒者的立场上去对待一切。铁斋绘画在无法中有法,也主要是由于他以儒者立场对待绘画,他需要的主要不是表现形式,因而他在技法上的追求是自由的,使用的手段是放任的。绘画是铁斋的幼学,并坚持了一生,由于他的成就,作为画家的铁斋在当时日本早已名闻遐迩。与苏东坡之缘铁斋尤其钟情于苏东坡,他和东坡两人虽相距800年,但却是同日生,这在铁斋颇为得意,为此和铁斋同时代的吴昌硕特制印“东坡同日生”相赠从未晤面的铁斋。苏东坡不仅诗文、书画为后继者称道,他的艺术理论更深深地影响着后世,铁斋也为苏轼的人品、学问、才情所倾倒。

富冈鉄斋作品

出于对苏轼的仰慕,铁斋还创作了大量以东坡为主题的作品。苏东坡是铁斋常画不厌的题材,从苏轼的逸闻趣事朋辈雅集,到苏东坡的诗意画,还有明清文人画家常画的赤壁赋图,在铁斋的笔下都有表现。铁斋存有两枚“东坡癖”和“东坡同日生”印章,以表示对苏子的钦慕喜爱之情。铁斋对于画苏东坡这样的人物,往往把人物置于画面的中心位置,人物不再是点缀而是主体,在山水环境中安排生动的人物活动情节,是铁斋山水画的一大特色。拿《东坡煎茶图》为例,苏东坡坐在浓墨涂抹的山崖下悠闲地品饮,一童子正忙于煎茶,童子的头顶上方好似从天上泻下的瀑布,在脚下形成湍急的溪流,人物居于中境偏下,东坡凤眼美髯,呼之欲出。另一幅也是取材于东坡轶事的《苏子谈癖图》,人物活动空间占去画面的一半,画中的人物被苏东坡的诙谐逗引得前仰后合,好似一幅妙趣横生的风俗画。铁斋总是在画面上的自然景物中加入人事活动,并将其放大,这种加强近景的表现,省却远景铺述的叙述方法,在减弱传统文人画追求的空寂迷茫的气氛的同时,赋予直观的亲切感。1922年,87岁的铁斋在大阪举行“东坡百图展”,出版了《东坡百图》画册。1924年89岁逝世前,他还手书了苏东坡的《前赤壁赋》。同时他广收苏东坡有关资料,建“聚苏书寮”斋。他对苏轼研究颇深。

富冈鉄斋,史学家、汉学家、书法家、画家_第4张图片
富冈鉄斋作品

就现在我们能见到的铁斋以东坡居士为画题的作品,大抵都是七十多岁以后的作品。特别是晚年八十多岁以后,似乎对这类作品的创作的兴味愈来愈浓。最为铁斋倾力的是《苏东坡像》、《东坡归院图》、《前后赤壁图》等作品,另外还画有《东坡墨戏图》、《东坡谒佛印象图》、《东坡三养图》、《东坡安蔬图》、《东坡闲居图》等,把苏氏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囊括其中。坚持以儒家学养、文人气息贯通绘画,以书入画是铁斋一贯的绘画理念。在这些作品中,铁斋后期的书体和他晚年的绘画一样进入了“得于心、形于手”,心手相应而粲然成像的自由境界。画中的题诗有的汪洋恣肆达数百字,占据很大的画面,有意识地利用书法加大画面气势,使书法成为整个构图的一部分,以收到书画彼此呼应的画面效果,更重要的是通过文字明确表达,来加重画面的文学趣味和诗情画意。

富冈鉄斋,史学家、汉学家、书法家、画家_第5张图片
富冈铁斋作品

此外,更有以东坡逸事轶闻为画题的一件册页,共收集东坡话题小品画十四件。同时,他还和吴昌硕交往密切,吴昌硕在80岁时曾为铁斋书写“曼陀罗窟”匾额。铁斋对吴昌硕非常尊敬,他常说:“余爱昌书,尤喜吴画,然所最爱者在其篆刻也”。这两位同代大画家虽交往密切,但没有见过面,彼此敬慕之情可见一斑。总的说来,铁斋早年的作品严守法度,朴拙中透出一种秀逸之气。其早年的作品,无论是书法、绘画都法度严谨,人物画得雅拙、意趣。他早年曾经模仿过日本大津绘作的《藤娘图》,学习过中国晚清画家高其佩指画技法创作的《层峦雨霁图》。从他创作的《花卉》可以看出,尽管笔触略显文弱,但已看出后期粗犷的气势,同时设色清新,不失一幅耐看的花鸟作品。《天保九如皋图》笔力虽果敢,却没有摆脱模仿和拼凑的痕迹。通过对铁斋早期作品的分析,可以看出对水墨画意境的探索和对勾勒、皴擦、点染等各种技法的悉心尝试。中年以后,艺术审美的追求逐渐明确,绘画语言也愈加醇厚,艺术手法更为老到。如《武陵桃源图》等,讲究构图,章法严谨。另外如七十岁左右创作的《古石长椿图》,画风秀美,用墨清润,调子很统一,表现出作者对于笔墨的精湛功力。他还有一些作品是直接师法米氏云山的。《武陵桃源图》大概从铁斋五十岁后就成了他反复来用的题材,《赢洲仙境图》则稍晚一点。后来他常常把这两个画题画成乙对轴,成为一生中的重要巨制,现藏于京都国立博物馆的《蓬莱仙境图·武陵桃源图》和宫内厅的《武陵桃源图·赢洲神境图》分别是幅面巨大的屏风和拴轴。前者是铁斋六十多岁时绘制的,这个时候铁斋艺术已日臻成熟。蓬莱仙境自然是仙山楼阁、赢氯缥缈;而武陵桃源的野瀑清溪、桃柳成行、阡陌相连、湖光山色、渔农劳作,一派地道的江南景色。画家对一山一石、一树一波,都尽心使用了各种皴法和描绘。布局得体、设色自然,这是这一时期铁斋山水画的特点。晚年则进入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化境。尤其是铁斋80岁以后的作品更是奇倔生辣,苍秀并举,笔墨纵态而又谐趣横生。如《明州望月图》可以看出晚年的笔墨潇洒奔放又不失严谨,题诗的书法明显受到金农的影响。90岁时是铁斋心境变化巨大的几年,也是画境变化明显的几年,更是画艺突进的几年。此阶段绘画有石涛的野逸,宾虹的自由,虚谷的清爽。同时他又临摹赵孟頫的作品,如《赤壁图》。铁斋亦寻找到了自身不加修饰的率真、直接,他是在情感的波动与闲游中,在内心“隐逸”的生命过程中显现自我。《溪居清适图》(86岁)自赞道:“耳聩眼花,腕有神,挥毫犹扫砚田尘”,是来自内心深层的自信,是墨与心的共融,正如石涛云“画受墨,墨受笔,笔受腕,腕受心”,其笔势回旋往复,整个画面有一气呵成之感,其笔或卧或立,或平或转,或快或慢,自然而有力量,画境稍有荒漠与苍凉之感,似心中有不平。

富冈鉄斋,史学家、汉学家、书法家、画家_第6张图片
富冈鉄斋作品

应该说真正代表铁斋风格与境界的作品应是其在90岁时的作品。《水墨清趣图》(89岁)、《扶桑神境图》(90 岁),由强烈、躁动转向了自然平畅、悠然平和的自然之境,其经营不险、不怪、不倚,峻峰、溪涧、亭屋、松树、点景、人物、构图极其寻常,但却令人感受到了一个清新、静谧的自然仙境,正如其赞云,“静所乾坤大,闲中日月长”。这里没有在漫长生活中持续追求的异国仙境,这里是若有若无的自然之境。这时的画是用铁的意志几十年的磨砺,是心斋的极致。即便是神话传说,在铁斋的笔下也被描绘得人情味十足,如《嫦娥奔月图》,放大的月宫嫦娥看着地界上的后羿,后羿酒醉而眠,两厢寂寞愁苦,使人想起李商隐“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的诗句。铁斋的山水画构图置景并无太大的变化,多变的是画中的人物故事,不同故事中的人物才是他倾心描绘的对象。铁斋的人物画创作取材很广,举凡神佛道家、文人逸士、农夫舟子,中国的、日本的,出现于其笔下时,总带有几分耐人寻味的谐趣,甚至是漫画色彩,这谐趣,是铁斋赋予这些人物的特殊的感情色彩,又是自日本民族艺术的沃壤中生发出来的,如看他的《盆踊图》,更会自然地令人联想起他说的一段话:“顾恺之的阿堵传神,虽教着人物画要诀,可大津绘的元祖土佐又平的土俗画也是吾师。”从早期的《滕娘图》已看出人物画的功底。铁斋人物绝大部分取材于儒、佛、神三教经典教义、中国时代的风雅文人,以及日本各种民俗和劳作。因而神仙、佛祖、高士、哲人等和中国文化、历史有关的各种形象几乎都出现在他的画幅中,铁斋人物画创作始于25岁。所作《寿星老人像》一画,极似雪鹰笔法。藏子辰马考古资料馆的《白衣大士像》,可能是铁斋人物画的起点。线描虽不老到,但至少工整严谨。人物造型和章法结构有明显地学习中国人物画的痕迹,这是他从长崎等地游学归来,画业迅速长进时期的作品。不久,铁斋的人物画,由于修养的不断提高,画题不断开拓,渐渐跳出固有的常见形象的拘束,朝着自由大胆想象的方向发展,渐渐显示出铁斋画风的个性特点。另外,铁斋40几岁时所作《司马光破瓮一图》。笔墨上已开始显示无所拘束、信笔而为的作风,伺时色彩使用亦较强烈。这张画两个儿童的动作和颜面都可以说是逸笔草草而成,但上下呼应,生动的神态和眼神已跃然纸上。后来的作品《四畅图》、《湘君像》、《泥壶创始图》等有着不断的变化。到70岁以后的作品渐渐圆熟,这时铁斋人物画纵笔悠肆,或色或墨,浓妆淡抹,随心而行。这以后的《钟馗图》、《老狸沽酒图》、《东方朔捧桃图》、《三酸吸醋》、《罗汉图》等优秀作品,把铁斋人物画推向了他的顶峰,成为其画风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铁斋一生之中人物画的题材虽然广泛,但与他的山水画一样,自有其喜爱的题材。应着重指出的是,铁斋绘画的品格与他在书法上追求豪放、古拙的意趣有很大的关系。他的书法笔力强劲,力透纸背,字里行间既有帖学一路的飘逸遒劲,又饱含金石碑版的雄浑朴拙。笔画中内敛与畅达并举,充满着一种坚忍朴拙而又自然天真的力量,透射出人格上的独特魅力,细品之下令人难以忘怀。另外,从他收藏和临摹的作品来看,他对中国书画的涉猎是广泛的,从出版物和展览上可以看到,董其昌、徐渭、金冬心、郑板桥的书风,黄公望、钱选、颜辉、石涛、罗聘、高其佩等画家的绘画艺术,他都认真学习过。因此,铁斋的绘画带有鲜明的明清文人画特征。铁斋一生作画勤奋,作品逾万。其绘画形式多样,题材广泛,山水、花鸟、人物都有涉猎。他的绘画一方面取材传统的日本画题材以及日本本土的山川风物,另一方面取材于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内容,多描绘山水楼阁、圣贤仙佛、武士美人、樵子渔夫,还有梅花、水仙、牡丹、竹、荷以及果蔬等。铁斋艺术上的创造和发展,是站在东方文化立场上的创新和进步。不过令人吃惊的却是,西方现代艺术与他有着许多极其相似之点。欧美的评论家之所以曾将铁斋艺术提到与梵高、塞尚等比肩的位置,也就是指这种艺术作品中自我精神的现代感。这种现代感,不管是东方式还是西方式的,在精神实质上都可以相互理解和相互沟通。

富冈鉄斋,史学家、汉学家、书法家、画家_第7张图片
富冈铁斋作品

铁斋把绘画当成一种生命的过程,心无挂碍,自然而然的流淌过程,在《守愚补拙图》中自赞道:“学得一分痴呆,多一分快活,余之于画,常学此意。”铁斋画面往往有“痴、奇、拙、丑”的真性。那便是“信笔无所择”,“唯随心所欲”,也即是心迹的泼洒,灵魂的表白。其画多为纵长画轴,作画时在长长的纸上横着架起一块带立脚的木板,自己坐在木板上自上而下地按顺序行笔,边画边卷,直到画完卷没。理解铁斋的画,对于日本人来说非专家莫能,而对于中国的读者,看起来却倍感亲切,理解上无大阻碍。如果说铁斋早期作品是小心的模仿,晚年的横涂竖抹则是进入无法至法的自由之境了。他是画人兼学者,身后留下大量学术和绘画著作,如今对他的研究,也已成为专学。铁斋艺术所呈现的鲜明个性、创造精神,也是中国、日本,以至世界上许多富于开拓精神的艺术大师共同具备的优良素质。他以自己的艺术实践启迪着日本绘画的发展,也以东方艺术特有的魅力,影响了西方的绘画。所以无怪论者指出:富冈铁斋的艺术不仅是日本的,也是世界的。

富冈鉄斋,史学家、汉学家、书法家、画家_第8张图片
富冈鉄斋作品

铁斋这位让世界瞩目的艺术家、文人画巨匠,那是在西方文化为主流的时代,是文人画衰退的时代,他独自远离流行与喧嚣,潜心于东方文化研究,在神、佛、儒、道的熏陶下,在对传统的继承、发展到晚年的突破,完成了率直、多彩的笔墨语言建构,被称为日本近代文人画“最后的巨匠”,他是日本的,亦属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富冈鉄斋,史学家、汉学家、书法家、画家_第9张图片
富冈铁斋作品

你可能感兴趣的:(富冈鉄斋,史学家、汉学家、书法家、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