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皆寻梦,何必寻梦

人皆寻梦/梦里不分西东/片刻春风得意/未知景物朦胧

人生如梦/梦里辗转吉凶/寻乐不堪苦困/未识苦与乐同

人皆寻梦,何必寻梦_第1张图片
奇幻梦境

梦是一种生理现象,很常见。

梦是一种主体经验,非自愿。

人在进入浅睡眠时,产生想象出的影像、声音、思考或感觉,就是梦。

梦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就有《周公解梦》,试图通过梦境来预测现实。先秦诸子百家的作品中,也经常提到梦。作为一种人人都有的非理性感知现象,梦,为古今中外的无数艺术作品提供了灵感。

人皆寻梦,何必寻梦_第2张图片

现代心理学的建立也是从解释梦境开始的。作为精神分析的开山鼻祖,弗洛伊德《梦的解析》是一部伟大的关于梦的学术作品。弗洛伊德在研究中发现,梦为人类通过有意识来理解无意识提供了一个契机。他认为梦是潜意识欲望的满足,这类潜意识,在有意识的状态下通常是被压制的,只有在进入睡眠状态时,才能浮现出来,这就是梦的形成。以此为窗口,弗洛伊德将人类的人格分为三种:本我、自我、超我。“本我”(完全潜意识)代表欲望,受意识遏抑;“自我”(大部分有意识)负责处理现实世界的事情;“超我”(部分有意识)是良知或内在的道德判断。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论正是以此为基础,通过分析三者的冲突和联系,试图解释人类一切心理活动。

人皆寻梦,何必寻梦_第3张图片

在弗洛伊德的作品中,不但援引了大量文学作品中的例子,还有很多他实地采访的例子,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弗洛伊德提出了很多在现代看来并不那么科学的但在当时却惊世骇俗的观点,并且在论证这些观点的过程中,建立了一整套精神分析的体系。而这套体系的对于现代心理学的意义,远超过弗洛伊德提出的结论,尽管相对于体系而言,言简意赅的结论往往在大众中更加普遍流传。

弗洛伊德

这种普遍的流传,某种程度上与艺术界对弗洛伊德的热烈追捧分不开。这一方面源于弗洛伊德本身就是艺术爱好者,在他的论文中,涉及诗歌、绘画和小说;另一方面则是因为20世纪初处于艺术变革浪潮中的艺术家,在寻中新的理论时主动拥抱弗洛伊德学说。

弗洛伊德学说与艺术的珠联璧合在文学方面直接催生了大量有意识地挖掘人类潜意识的作品,比如茨威格的很多小说,在心理描写方面,模式上都接近弗洛伊德的分析方式。(是否需要展开?)

在绘画方面,则产生出众多现代绘画流派和后现代绘画流派。由于绘画的直观,在展示,或者说再现梦境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将弗洛伊德奉为精神之父的超现实主义大师达利更是身体力行地讲梦境和潜意识作为作品的主题,展现出吊诡迷人的别样风格。


人皆寻梦,何必寻梦_第4张图片
《由飞舞的蜜蜂引起的梦》

很多人经常抱怨看不懂现代绘画,甚至读不懂很多小说,其实,如果对弗洛伊德的学说稍有了解,这种情况就不会出现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不仅能够让我们对梦有所理解,还能让我们对精神分析的体系框架有所了解,当然,也帮助我们理解门类众多的现代艺术。

回到梦的研究,现代心理学对梦的研究更加仪器化和数据化,单纯的弗洛伊德式的对话访谈已经难以说明任何问题。随着梦的研究的深入,学界越来越认为梦是一种复杂的生理现象,而之前各种类型的解梦,自然也完全不值得相信了。所以,解梦云云,纯属无稽之谈。

解梦既然都是无稽之谈,造梦则更不可取。人有时生活在自己创造的梦中,将自己隐藏在虚幻的世界里,不愿意面对现实,殊不知黄粱美梦南柯一梦梦去不知所踪。人生苦短,唯有活在当下,用理性刺穿梦境,勇敢面对真实的现实——哪怕这个现实残酷冰冷,并且难以改变。因为,“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

何必寻梦/梦里甘苦皆空/劝君珍惜此际/自当欣慰无穷/何必寻梦


欢迎关注公众号“读思之所”,在这里阅读和沉思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皆寻梦,何必寻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