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剧浩的第七篇原创文章
1
越NB的公司,
越敢于深度剖析自己,越愿意接受外部的审视。
比如”不仅仅是世界五百强”的国内某知名电信公司。
不仅自己提出“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HW”,
这样勇于向自己“开炮”的自警壮举。
其创始人也常常流露出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的“冬天来了”之思之虑。
反而这样的公司,在市场上越战越勇进而扶摇直上。
反之,
一些公司,无论是在任何场合,
永远讲的都是已经取得的成就及过往的成绩,
“决策失败”,“判断失误”,
任何反思的词汇都不存在这些公司的语境。
公司内部派系斗争激烈热闹,
看的让外人到了诧异无比的程度,
其市场地位已经江河日下,日暮西山。
然而,
公司的口径永远是:领导永远是正确的,领导永远是不可置疑的。
实则只是自己在感动自己,
躺在曾经的“荣誉榜”上,孤芳自赏顾影自怜而已。
这样的公司多吗?
2
这是关于李君的一些事。
荏苒岁月颓。
李君,今年近知天命之年,
当年从亲朋好友处,
东借西凑四处筹钱,满怀激情的开工厂
因客户跑路,工厂倒闭。
欠了一大笔债,
受此打击,
对公司经营中的诸多风险性因素有了不可控的恐惧,
放弃了再做老板的梦想。
最终在职业规划上定位为职业经理人,
风雨兼程中,
前后进进出出多家工厂,
经历了许多看他起高楼,看他宴宾客,看他楼塌了。
李君是一个持续的学习者,
已经读过的企业管理方面的书籍据说已有1000多斤。
特别是对企业生命周期方面的研究比较久,
比较深,看法比较独到。
这也是每次聚餐时,李君必谈的话题。
3
企业生命周期:
1.没有经得起现实考验的想法(孕育期),
只能算是一场空想,一个梦而已。
有一个创业的想法后,
想法会在心里面一天天扎根、生长,
自己内心对创业的承诺一天一天变得坚定。
在此期间有大把的时间去找朋友扯淡及畅谈,
会很兴奋、充满激情,向身边的人“推销”自己的想法,
描述该想法的美好前景及可能性。
此阶段最难说服的人是谁呢?正是自己。
因为随时都会有新的想法冒出,
肯定着自己,否定着自己。
那么,是什么标志着一个公司的诞生?
何时是公司的诞生之时?
不是把公司名想好,
或者顺利注册了一个公司时,
而是有一定的承诺时-开始承担风险时,
这时公司就诞生了。
风险有很多表现形式:
一个人辞去他原来的工作,开始全身心的投入时,
开始签署办公室租赁协议,
承诺在某一日期交付产品或某项服务时等等。
当经营者开始承担实质性的风险时,
此刻起意味着你要把自己的个人生活放到一边了。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欲握玫瑰,必承其伤。
2.一旦承担风险,
就没有时间再只说不做了,
而是必须将所有时间用于行动。
公司需要现金来支付各种账单,
从这一刻起公司必须:
销售、销售、销售、
服务、服务、服务,
行动、行动再行动。
此阶段,重要的不是你在想什么,而在于你在做什么,
此时是处于野蛮的求生存的阶段(婴儿期),
生存下去才是首要的目标,什么方针制度,程序,管理手法都是奢谈。
3.学步期的公司好似每件事都是优先事项,
到处都处于异常状态,疲惫,焦虑,
同事之间开始互相抱怨、互相攻击出现了苗头。
公司业务也处于初步积累期,
看到到处都可能是机会,
想把能抓到手的业务都往嘴里塞,
也没有订单评审机制,
更没有SWOT、波特五力分析模型工具进行评审。
此阶段,
或许企业的唯一销售代表就是老板,
老板就代表公司,公司就是老板(创始人陷阱)。
4.一家处于青春期的公司,
老板是辛苦的,员工是浮躁的。
很多时候花了很多时间制定的规章制度,
老员工往往是第一个不遵守这样的制度的,
老板也意识到,公司需要改变,
并且也知道自己缺乏系统的管理技能,
需从外面招聘专业的职业经理人,
但是老板与职业经理人的“蜜月期”过后,
老板们会发现自己找来的这些“枪手”太职业化了,
职业经理人按时上班,也按时下班,
他们更多的时间是坐在办公室内,看着电脑,搞些文件。
期待中立竿见影的的改善效果也迟迟不见,
老板与职业经理人的关系也从当初的“相敬如宾到“相敬如冰”。
老员工总是在谈论着过去的环境是如何如何的“有味道”,
对老板请来的“空降兵”采取冷眼旁观,下绊子,
人们开始分帮派,勾心斗角的习气开始蔓延,
形成了“我们对他们”的文化。
大家已经忘记了为什么要待在这里了,只知道互相斗来斗去。
原本可以用来改进工作效率,提高效能的精力都浪费到了内部斗争上,
冲突引发了一波有一波的纷争与人进人出的“热闹”。
任何时候,建议很容易给出来,做起来却很难。
5.一个公司婴儿期挣扎着生存(忙产品,忙服务,忙构建自己的商业模式),
学步期忙着稳定下来,
青春期忙着制度和管理(规范自己),
盛年期是生命期的最佳阶段(增长期),
此时公司清楚自己方向,有原则,有制度,
公司不会轻易的以某个人的意愿为转移,
指引和领导公司的是战略及愿景。
公司处于盛年晚期及稳定期的公司,
在一定时期内会看似可能“强而不倒”,
但是此时起公司因为组织的臃肿已经失去灵活性,
其典型的口头禅代表就是“如果没坏,就不用修”,“就这样吧”。
随着灵活性的丧失,公司变得老成起来,
人们也越来越习惯于遵循先例,
越来越喜欢按老办法办事,
为了避免危及以往的成就,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保守的做法。
办公室的人员,花在客户处及生产一线的时间越来越少,
更多时间是在办公室里与自己人交谈,给领导献媚。
人们出席会议是为了保卫各自的地盘,
而不是保护公司的利益,会议成了派别利益的角斗场。
此外,公司的权利中心也在转移。
负责财务和法律、人事的高管权利越来越大,考核取代了一切。
在一个变化的环境中,灵活性的降低意味着功能的减少。
公司中只剩下形式了。
树已经死了,但树桩还在那里。
人们完成舞蹈求雨的仪式,仿佛它会到来雨似的。
人们在不停地制定预算,目标,
尽管他们知道那些指标根本就无法实现,
他们的行为好像是说,
只要对形式顶礼膜拜,就能实现功能。
但是,当形式不起作用时,他们会停止舞蹈求雨吗?
不会,他们甚至会跳得愈加疯狂。
因为,他们认为之所以没有下雨,
是因为形式还不够---也就是他们还跳的不够好。
随之,工作中,怎么做变得比做什么重要了。
人们的行为举止、谈吐、衣着打扮,以及他们的人脉关系,
掩盖了他们为公司所做贡献的重要性。
更多的听到的是:这件事是谁做的?这是谁的错?
假如一个人没有遵循正确的程序-正确的形式,
那么,无论他看似取得了多么出色的成绩,他依然会遭到训斥及处罚。
那些不惹事生非,闭口不言和安于现况的人会获得奖励、得到提拔,
而那些力图发起变革的人则遭到排斥,因为他们掀起了波澜,
而每一个涟漪都让别人感到不那么舒服。
这些有进取心的人会四面树敌,而其他人则会认为这些家伙不识时务,
并指责他们不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经过一番努力后,他们发现自己在派系斗争中被孤立,
在工作上受排斥,最终他们会偃旗息鼓,要么辞职,要么被炒鱿鱼。
在派系斗争中生存下去,成为大家的目标,个人的目标就是活下去。
此时,真正有能力的人已经开始弃船逃生,不再奉陪了。
天色虽明,夕阳已西下。
6.随着公司迈入贵族期,组织内的人际关系变得愈发重要。
大家都希望减少一些冲突,减少一些变化。
人们关注的是谁导致了问题的产生,而不是关注应该对问题做些什么。
公司变得对人不对事。
人们不去设法处理问题,
而是卷入了人际关系冲突中,
彼此在背后说坏话,互相诋毁。
典型的现象是:奖励顺从者,让干什么就干什么的人。
此时,公司内部沟通时,
表达方式成为了最本质的东西-方式本身就代表某种信息。
人们说话很慢,但这与所说内容毫无关系。
管理者更依赖使用视觉工具与书面沟通方式。
在开会时,人们避免做正面答复,
会使用一连串的双重否定和限定词:
“这看起来是,在某种情况下,可以认为如此,
但是,从另一方面说,也不一定如此,我们或许可以推断为。。。。。。”
在离开会议室后,都不知道究竟刚刚讲了些什么。
会议记录的内容,
让人如读天书,里面充满了隐喻、暗讽和含蓄的含沙射影。
每一个人都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没有人真正去谈论它。
也没有任何人针对这个问题做些什么,任何也没有。
同时,人们不停地发出抱怨,
而管理层则没玩没了的开着那些毫无结果的会议。
一句话,每个人都在等待别人去做些什么。
公司则通过为模糊不清的所谓成就颁发奖章,
或在风景胜地的酒店举办研讨会来提升士气,
实际上,这些研讨会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游乐而不是工作上。
好像有了形式自然就会有内容似的。
7.上了年龄的人能记得他们年轻时候的事情,却不记得早饭吃的是什么。
官僚期的公司也是如此,
人们知道所有的规章制度,
却不记得为什么需要这些制度。
在这样一种充满保护的环境中,留下的会是哪些人?
管理人员!
那些有进取心的人来了又走了,而管理人员越来越多。
由于管理人员只会管理,公司内部更加充满了浓浓的官僚气息,
相关工作的重点更加聚焦流程、规章和规定。
平静是风暴来临的前奏,
在日常无事时,人们微笑着、友好,小心谨慎的与同事相处着,
但是有任何不好的事情发生时,
其结果不可避免或无法逃避时,管理层就开始争斗起来,
不再小心翼翼,而是赤裸裸地斗争。
他们需要寻找替罪羊,必须有人承担指责,成为替罪羊。
刀子已经举起,会议室内一片相互攻击的窃窃私语,
就如同受到长期干旱或饥荒折磨的原始部落一样,
人们急于获得上天的原谅,
公司需要一个牺牲品来充当替罪羊:最纯净的人、最能干的人、出风头的人。
总之一定需要最出类拔萃的。
需要牺牲谁?
管理层一定会牺牲掉公司最宝贵、最稀缺的财富-残余的最后一些工作上积极分子。
8.公司的死亡可以这样定义的:
它已经不能支付公司成员的工资时,公司已经死了。
当没有任何一个人还愿意去工作时,公司就死了。
当没有人继续对公司承诺时,公司就死了。
4
每一个公司都有其特定的生命周期,
无论这个过程是顺风顺水,还是弯弯曲曲,
都摆脱不了已经注定的宿命。
沉沉浮浮中少数公司跃上浪潮之巅,
大部分挣扎着,“痛苦并快乐着”
无数公司昙花一现,
一个人如此,一个公司也莫不是如此。
《END》
备注:上文参考文献:《企业生命周期》-伊扎克.爱迪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