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岁月,宁静如茶(杨绛先生)

煮一壶岁月的茶,晕一朵娴静的花,她生于乱世,却心怀一份与世无争的宁静。

     百年岁月,在苍茫的历史中只是弹指一挥间,但是在一个人身上却是一段非常漫长的时光。2016年5月25日,105岁的杨绛先生“回家”了,在“打扫战场”结束之后,与至亲至爱的两个人团聚。【称呼女性为先生始于五四运动之后,当时全社会提倡男女平等,一些杰出的女性被尊称为“先生”。】


   杨绛先生的一生有很多种身份,是文学家,是翻译家,是女儿,是母亲,但她最骄傲的称呼想必是,钱钟书的夫人。钱钟书与杨绛就如同并蒂莲一般,没有钱钟书的杨绛是不完整的,同样没有杨绛的钱钟书也就不是钱钟书了。书香门第的才子和出身名门的佳人,两个人相知,相守,组成一个家庭,他们的爱情一直流传为一段佳话。

     沧桑岁月里,他们真正做到了无数人期盼的“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无论有多少艰难困苦,风风雨雨,他们都携手走过。钱钟书曾谈杨绛:“在遇到她之前,我从未想过结婚的事;和她在一起这么多年,从未后悔过娶她做妻子,也从未想过去别的女人。”这让我想起了《何以笙箫默》中何以深说的那句“如果世界上曾经有那个人出现过,其他人就是将就。”显然钱钟书不愿将就,他曾对杨绛说:“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没有生离。”这真该是世上最感人的告白了吧!

     当时光流逝,生活褪去最初的华彩,她不再是当初不识柴米油盐的苏州小姐,为了支持丈夫写《围城》,心甘情愿地揽下所有家务活,并辞退保姆以减少开支。而钱钟书对她更是赞赏有加,以至于在朋友间留下了“誉妻癖”的称号。

     这一生,她从未停止过学习的脚步,即便是在相夫教子时期,杨绛先生也从未忘了个人精神上的追求,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2014年还在公演,由她翻译的《堂·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 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成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

      百年时光,弹指一挥间,岁月不在,却难掩风华。一生低调、淡泊名利的杨绛先生一直坚持读书,坚持写作,用她惯用的方式纪念逝去的亲人,为了他们“好好活”。在《我们仨》写道:现在我们三个失散了。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剩下的这个我,再也找不到他们了。我只能把我们一同生活的岁月,重温一遍,和他们再聚聚。这般豁达的人儿在这世上当真是少有的!

 犹记得杨绛先生在百岁生日时的感言:“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也许正是经历了百年的人生,才会如此淡泊,也许这种心态自小就一直伴随她到老,所以才会与世无争,大隐隐于市。能像她活得这般充实、恬淡、知足的人,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实属难得。


      虽然杨绛先生她已经静悄悄地隐身于这个时代,但何尝又不是在静悄悄地影响这个时代······

你可能感兴趣的:(百年岁月,宁静如茶(杨绛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