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开始介绍了“深度工作”的必要性,举了很多名人和作者亲身体会,向作者传达深度工作的价值,罕见和意义。后有介绍了深度工作的4个准则,引导读者在生活和工作中怎么实操,怎么达到深度工作的境界。
深度工作的价值体现在各种知识工作者身上,作者是计算机科学家,所以他举得例子中有很多程序员或者算法专家的故事。像程序员这个职业就是个非常典型的知识工作,我们需要安静的环境,严谨的逻辑和长时间的投入才能开发出精致健壮程序,非常需要深度工作方式,深度工作有助于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用更短的时间产出更多质量更好的产品。深度工作不仅可以让我们这样的技术工人提升自己,更能让我们拥有更多资源成为赢家。
但是深度工作是非常少见的。知识工作者不想生产线上的工人一样,对所做的每件事情都明码标价,说这件事情是什么价值的,我做了多少量等等。比如我们工作中有很多浮浅工作打扰我们,但这些事情又不能避免,不然会阻碍公司或团队其他人,比如,收发邮件、回复QQ、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甚至会有同事直接找到你工位上跟你说些事情。这些事情是我们工作的日常,但又无法衡量其价值,所以大家只是按照日常行为习惯处理这些事情。这非常可怕,如果仔细想想我们每天坐在工位上,真正处理工作内容的时间,或者回顾当日的代码量,会觉得很惭愧,少得可怜。但我们又不是坐在那里什么都没干,有时开会,讨论一些协作细节,解答问题,回应旁边同事发起地感慨,点开看看公司行政发送的邮件通知……但是这些事情到底有多大价值,对公司和个人,谁也说不清,我觉得大家都高估了这些事情的价值,或者是说,这些事情有更省时省力的解决方案,但没几个人在乎罢了。
作者又从神经学,心理学和哲学角度分别分析了深度工作的意义。
丛神经学的角度,已经有神经学专家证明了人的大脑是会适应我们的行为方式的。如果我们总是把我们的注意力分散在周遭环境或者负面事件上的时候,大脑神经对这种刺激变得非常敏感,无论何时何地我们的杏仁核对负面意向有活跃的反应,但是如果我们训练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在积极的事情上,杏仁核会变得对积极意向反应活跃,我们的前额皮质会在负面刺激的时候抑制杏仁核的活动,从而让我们更理智,面对问题更成熟(这也是作者说的年轻人和年长人的区别,我能感觉得到自己正在成长,haha)。所以日常生活工作中也是一样的,我们要对重要有意义的事情变得积极敏感,抑制自己对浮浅任务的积极性,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深度工作上。
从心理学角度论证,我们深度工作的时候其实是更享受的。当我们全身心投入到重要工作中,然后带来心流体验的时候,那是一种酣畅淋漓,痛快的感觉。觉得时间过得非常充实,有价值。如果我们只是整天躺在床上看会儿电视,看看网络小说的话,当时可能也很沉浸在情节中不能自拔,但事后一般都是满怀愧疚,后悔浪费了大好时光。
退一步从更高的层面看,深度工作给我们带来了神圣感,也就是仪式感。我们总是强调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到底是什么?我以前觉得就是一种追求完美,个性或者个人价值等等,但是读完这段之后觉得,深度工作和工匠精神,心流都是类似的东西,就是一种神圣感,仪式感的不同角度的说法。我们为重要事情赋予各种仪式,比如孩子满月、婚礼、葬礼等等。当我们带着仪式感去完成工作,暗示我们工作的神圣感,一次带来更好的投入。
作者建议用以下四种准则培养深入工作习惯。
准则1:工作要深入。
a.选定深度哲学:根据自己的生活工作习惯选择一个深度工作的日程安排。我觉得我比较适合节奏哲学,把深度工作转化为一种习惯,每天定期完成。毕竟工作日的工作环境非常糟糕,打扰不断,只能用早上或晚上的时间来打造大块专注时间。
b.习惯化:在何处工作,多长时间?工作开始之后如何继续?如何支持自己的工作?等问题有了回答之后,我们可以尝试去做,去养成可以长期坚持的深度工作习惯,让大脑适应这种设定。比如,我自己比较喜欢的日程是,每天五点起床(早起可以多出半天时间),骑车到公司路上(适量活动,减轻负罪感),听一些节奏强的动感歌单(心情跟着节奏飞舞,唤醒自己的积极性),到工位上学上两个小时(算是大块连续的时间),再下去吃早点,回来进入工作状态。最好是上午能把一天的活儿都做完,中午再去外面吃饭(提醒自己不要随便吃,要斟酌,不然我会乱吃一通不健康的食物,还会吃撑),用一杯咖啡提醒自己中午的书要好好读,因为咖啡是奖励自己没有偷懒的午休的。读完书一点半准时回工位,继续工作或者学习工作相关的技术内容,漫长的下午会安排酸奶坚果时间,为晚上的锻炼补充能量。五点半,结束一天的工作,去健身房活动一个小时,但前前后后会花掉一个半小时,然后再骑车回家。就这样很充实忙碌,心理不会有的罪恶感的一天。
c.要有大手笔:当我们在日常普通环境下的时候总是被各种琐事吸引打扰。明知道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做,但还是忍不住给那些琐事分心。即使是明确的告诉自己,我不可以这样分心,也挡不住潜意识里的已经在分散的注意力。作者提了很多作家、科学家怎么花大手笔就只是为了完成一个重要作品,比如J.K.罗琳在1000美元每天的五星酒店闭关写《死亡圣器》。我虽然没有这样的经济实力,也没有那么大的价值要创造,但是我为了督促自己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或者为了避免在家吃喝玩乐,办了一张家附近的书店的会员卡,每周末抽出一天的时间,泡在那里,那里环境一般,但是茶水很贵,所以算是大手笔了吧……
d.不要独自工作:我们深度工作的状态一般是要有明确的目标导向,但是平时工作中不应该把自己孤立起来,应该跟周围的人和事多接触,这样有助于创造力的开发。跟不同的人碰撞出不同的灵感和创意,发散思维,寻找价值也是工作的重要部分。但是当我们有了价值点,开始工作的时候则应该进入深入工作状态避免打扰,有时候可以和队友一起工作,这并不妨碍我们的工作专注度,但是要小心那些无法专注的队友,要是我的合作伙伴是这样的人,我宁愿把他赶出去,找另外的时间跟他沟通合作的内容。作者举了非常有创造力的贝尔实验室和20号楼,他们的共同点就是独立的深入工作空间和开放的公共交流空间。伟大的科技产品需要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交换成果,通力合作才能开发出来。
e.像经商一样执行:经商的人有明确的目标 - 利润。商人所有的决定都是围绕着利润最大化进行的。我们也应该像商人一样,定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把关注点放在这个目标上;然后抓住引领性指标,通过这个指标我们可以评价短期内自己的表现;还得有一个醒目的计分板,让我们无法忽视我们的重要目标和近期表现;最后定期反省自己,为什么近期有这样的结果,好在哪儿、坏在哪儿、怎么进步等。
f.图安逸:并不是说我们每天忙忙碌碌就是最好的。安逸时光有助于提升洞察力,安逸时我们才更可能的跳出忙碌的细节,纵观全局;安逸也可以帮助我们补充深度工作的能量,我们不是机器人,可以不知疲倦的,永远忙碌。我们的注意力,意志力都是像弹簧一样,有松有驰才能保持健康规律的工作。找点时间休闲一下,陪家人亲近自然,找好友聊聊天都是很好的选择;每个工作日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结束点,下班时间就不要再为工作担心,大多数情况下晚间发出的工作通知都不是那么紧急的,有可能是别人刷存在感,或者他们加班时正好想到了什么,我们完全可以第二天的时候再处理,又不匆忙重犯低级错误,也不会让别人以为你随时可以回到工作。
准则2:拥抱无聊。
a.不要不断地分心,而要不断地专注:我们无法随心所欲的切换分心状态和专注状态,为了避免过多的分心,我们可以预先写好日程,定好规则,努力地遵守,即使你突然觉得我非分心不可,有急事必须要处理等情况,也要保持住专注状态,把这想法赶走,这大部分时候只是你犯了分心的瘾。就像戒毒一样,犯瘾的时候更应该远离毒品。
b.像罗斯福一样工作:罗斯福有很多个人爱好,为了这些爱好他花了很多在校时间,都没有多少时间花在课业上。但他的学习成绩并不差,很优秀。这得益于他虽然复习时间短,但是专注度够,可以在短时间内高质量的完成课业,传说中的学神大概就是这个原理吧~学霸用时间堆积成绩,学神则是用专注度打赢。
c.有成果的冥想:当我们在身体劳作,心智空闲的时候,将注意力集中在意见定义明确的专业难题上。但是我们冥想的时候要避免分心和原地打转,我们分心的事情太多,以至于冥想的时候也不能避免,一定要拉回自己的思绪,专注在问题上。还有一种情况是,我们的思绪在原地打转,并没有积极深入问题的解决方案,而是注意力一直在问题本身或者已知的部分,不能继续,这个时候要有意识的将注意力推向下一步。作者还有一个建议是组织深度思考,思考问题要有一定的框架,才能找到下一步该怎么做。知道下一步怎么办后继续追问自己,过程中不断地巩固收获,提高深度层次,就像锻炼肌肉一样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
d.记住一副牌:这是一个心智运动员们的表演项目,我们的记忆力可以像肌肉一样锻炼。记住复杂的事物需要图像记忆,这我们都知道,但是到底为什么我们总是记不住,那是我们注意力不够集中。集中注意力可以通过记住一副牌这个项目试炼一下。比如你要在大脑中构件一个大房子,按照一定顺序游览各个房间,再记住房间里的家具物件,再给扑克的每张牌找到一个好记的联想替身,将这对应关系记熟到条件反射的程度,看到牌不用思考就能想到替身,然后当你看一副牌的的时候按照顺序将替身们放在你脑子里构件的房子里。这样我们就有画面了,我们对画面的记忆可以非常细节,信息量庞大,所以记住一副扑克牌还是非常有实操性的。这个技能本身没什么用,有用的是练习过程中的注意力控制,就像每天跑五公里,这跑步并没有实际完成什么,你跑回了原点,没有办成什么事情,但是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身体得到的锻炼才是目标。可以试试记住一副牌。
准则3:原理社交媒体
我自己社交比较简单,所以这一项可以很好的控制。微博上都是我不认识的人做着我不关心的事情,但是我们只要打开微博刷一圈,时间就蒸发掉了,我两年前就删了微博。朋友圈里有远方的亲人和故友,我需要用微信保持联系,但是我把微信的提醒和朋友圈都隐藏掉了,免得看到更新就点开看,我决定定期查看微信信息,而不是随时接受通知。最难戒掉的是用网络消遣,看动漫,看美剧,我把视频应用都删除了,只有回到家洗澡放松的时候打开看看,娱乐一下。
准则4: 摒弃浮浅
a.一天的每一分钟都做好计划:避免自己不知道该干什么而浪费时间,即使计划可能会变,也不要放弃做计划,计划变可能是因为发生了更重要更紧急的事情才会把原有计划打乱,但不至于会无所事事的度过一天。
b.定量分析每一项活动的深度局:分析活动的深度,决定优先级和投入精力多少,把浮浅任务从待办中减少,增加深度任务。
c.向老板申请浮浅工作预算:如果我们日常工作有太多的浮浅工作,可以向老板表名心意,把量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如果老板不同意可以思考这份工作的发展前景,考虑换一个有跟多挑战的工作。
d.五点半之前结束工作:一天的工作应该有个明确的结束点,到这个时间,马上结束,避免时间一直被工作细节吞噬,妨碍自己的放松和思考。
e.变得不容易联系到:让来找你办事的人做跟多的工作,不应该迁就那些自己不思考而占用你时间的人。收发邮件或者消息的时候应该做更多的工作,虽然看起来这次交流中花费了很多时间,但是这会省掉以后来来回回的不确定的对话。还有很多邮件和信息是无法明确回复或者不感兴趣,可以直接忽略掉就好了,不要觉得不礼貌,大家会习惯的。
以前我也知道自己可以在仪式感中获得更高效的工作学习体验,但是一直被认为是矫情。读完这本书之后,觉得我应该追寻让我高效专注的环境和习惯,不应该否定自己,深度的人生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