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系列39| 小镇生态系统

1 三融小镇生态系统:

引领者为泛华集团

  • 指结构上的生态。

就是结构上、功能上能够形成闭环,能够自循环。
“平台+智库+资本+产业孵化器+系统解决方案”就是一种生态产业结构;

  • 指运行上的生态。

生态中每个单元都是一个独立而开放的IP组织,能够与整个系统、与其他IP组织自由地、有机地链接,形成自组织、自协作、自调节的有序系统。

  • 外部生态产业链。

用互联网平台思维+实体动力企业,搭建甲乙丙丁+政府联盟。构建恒星体系,自转与公转有机互动。

泛华·三融小镇,从平台到生态,就是各类IP组织,从内容、运营与服务IP的聚集、融合与成长,实现产业生态系统和价值链,产业链的重构。

这个产业链很长,前端是对政府的需求把脉,对企业员工的需求把脉,中端是把招商最好,后期是把运营做好。

2 通州各镇的目标

要以系统思维打造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聚集力。

战略为势,解决内生动力;
产业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规划为纲,构建新空间经济理论;
文化为源,塑造区域发展精神力;
创新为魂,为发展注入新活力;
金融为器,营造城市造血机能。

企业和政府的合作产业城镇项目要通过四项基本服务:

  • 区域的产业研究和区域规划;
  • 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
  • 产业构建(最核心);
  • 后期的运营和管理供作。

政府采购这些服务的费用来源就是财政收入。

为什么这种模式能得到政府认可?

原因有三点:

  • 经验丰富,相比政府打造的同质化的园区更可持续;
  • 规划的统一性,政府的产业规划是发改委做的,城市规划是规划局做的,土规是土地局做的,基础设施是建设局做的,缺乏统一和可落地性;
  • 政府官员是流动的,而企业相对稳定;

企业为之服务的业务流程分为四个阶段:

  • 科学精准的产业定位;
  • 区域开发建设的费用;
  • 招商以及服务平台的搭建;
  • 区域运营;

在区域内企业要搭建三个平台:

  • 数据中心;
  • 研究院(研究选址、招商和客户);
  • 资源中心。

在产业地产领域,实际上不只有华夏幸福,还有宏泰,而且都是依托城镇化建设开发的大集团。宏泰的业务和华夏雷同,但模式却各有特色,华夏靠落地投,而宏泰靠土地分成和企业投资服务。但最终的收口一定是在产业税收!

这也是此类模式最重要的环节

3 中国经济转型中的产业地产

产业地产,基于两点:

  • 中国房地产进一步分化;
  •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在转型;

但产业地产最不清晰的就是他的投资模式、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就是它的商业化模式还没有建立起来;

困惑主要来自于传统的房地产思维

招商引资的四个阶段:

1.0 靠土地、政策和劳动力;
2.0 通过构筑产业链来完善产业的集聚;
3.0 通过建设服务平台,做服务;
4.0 产城融合?

产业地产的七大新形态:

  • 科技产业社区,涵盖五个要素:地界范围、服务对象、城市配套、管理运营形式和共同行为规范(价值观);
  • 特色产业小镇;
  • 中外合作产业园;
  • “中途岛”模式——从创业苗圃、孵化区、加速器、创业与企业成长训练营等,构建和设计好小企业的发展的商业模式;
  • 产业新城;
  • ppp模式;
  • 发展服务商。

发展服务商,是未来产业地产发展趋势——以服务推动的资本化。而非以资产推动的资金化!

4 生态圈的构建

园区要多复制,就要形成循环,一个大循环,一个小循环。大循环是跟政府的一些税收结合起来;小循环就是要建一个生态圈;

生态圈要实现三赢:

  • 项目得挣钱。
  • 政府要满意。
    -企业必须满意。

生态圈的外围是科研院所、大学、试验平台、检测机构、行业协会、基金,这些都是被你整合的对象;

这个循环才是生门,不是死门。但需要三要素:

一是优质资源,即优质城市的优质位置;
二、优质的产品;
三、优质的客户。

项目的核心本质的要有好税收;

如何实现客户价值:

  • 给客户做什么:

建一个全国化的选址平台;
要有优质人才的供给;
要有大城市的配套支撑;

  • 提高企业的入住效率:

中小企业的痛点是拿地时间不可控、竣工验收手续时间不可控。

  • 产品功能的满足:

标准化的产品,符合行业发展周期规律的产品;

-扎扎实实做服务

政府最关心的三点:

投资金额;
建筑形态;
招商速度和质量。

因此,
园区最大的敌人是时间!

你可能感兴趣的:(日更系列39| 小镇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