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三板

新三板是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进入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有人说三板是以美国纳达斯科为参照的,三板是相对于主板而言的,90年代的时候,我国有过关于STAQ和NET的两个股份转让系统,99年被停用,但是保留了很多股权问题,2001年,股权代办转让系统出现,形成了最早的三板市场,主要用来解决90年代的股转系统的遗留问题以及承接从主板退市的股票。2006年,股转系统开始改革,一些中关村的高科技企业进入,2012年上海,武汉,天津等企业也逐渐加入,与以前的三板市场有所区别,被成为新三板市场。新三板存在是为了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新三板上市,引入了机构投资者,分层制度的出现,三板市场不断的发展创新,我国逐渐形成由主板,创业板,场外柜台交易网络和产权市场在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为什么要挂牌新三板,众所周知的是,目前我国对公司在哪里上市并没有什么要求,只要你达到一定的条件,就可以上市,相比于主板IPO等而言,新三板挂牌,没有财务指标和市场规模的限制,对盈利能力,利润,公司规模要求较低,这满足了绝大多数中小微企业想要进行上市的期望,同时国家政策鼓励新三板挂牌,也可以进行IPO预期,公司提前进行规范化运行,最重要的是,企业融资渠道扩大,有利于企业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对企业转板,企业品牌的树立,知名度的提高都有一定的影响。

自2015年起,新三板发展迅猛,从两千多家,发展到如今的一万多家,据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新三板挂牌企业达到11439家其中基础层分布10051家,创新层1388家,整个新三板挂牌企业的数量几乎是上交所的十倍,深交所的六倍左右。飞速的发展与国家地方的政策,整个市场的大环境密不可分,一方面是由于主板是审核制,新三板是注册制,相较于IPO而言,新三板挂牌比较容易;一方面是由于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需求,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而新三板恰好为中小微企业的扩大发展提供了一个融资的渠道;此外,一些地方政府把企业挂牌新三板当作业绩,鼓励当地企业挂牌新三板,并给予相关优惠政策;一些券商也热衷于做市,推动新三板挂牌。

新三板挂牌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包括定向增发,优先股,做市商制度,中小企业私募债,资产证券化,银行信贷等六种融资方式。尽管有六种方式,但是因为新三板企业的资质低,大部分处于成长状态,挂牌新三板的企业融资问题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解决。以至于一些企业挂牌新三板后,没有达到预期,于是就从新三板摘牌,推出新三板,当然这只是极少的情况,但是摘牌数量却在不断的增多,比如2015年有13家企业离开新三板,2016年退市53家,2017年上半年退市150家。2017年下半年仅7月份,就有多达102家退市摘牌了。8月至今,又有13家公司退市,算上上半年的160家,今年新三板的退市数量已达275家。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追根溯源,新三板的流动性几乎是致命性的原因。从投资人主体来说,一方面欣新三板市场投资主体比较少,投资额小,主要为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的门槛较高;一方面,投资人买卖极不方便,买入的新三板股票想要退出只能通过协议转售,二级市场抛出或者等企业IPO之后卖出,并且一些新三板公司定向增发多选择优质的机构及逆行合作,而不是选择个人投资者进行融资,所以就造成了投资者想买买不到,想卖卖不出的尴尬局面。

从整个新三板的环境来说,新三板的转让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协议,一种是做市,据全国股转系统数据显示,截至8月14号,共有1504家企业采用做市方式,9935家企业采用协议转让的方式。为什么做市与协议的比例相差这么大呢?具体来说有这么几个原因,首先协议就是双方通过协商,制定出一个价格进行买卖,但是协议的差价大,并且没有涨跌幅限制,通常来讲,新三板协议转让的流动性较差,而做市则是一种中介行为,通过券商批发,进行买卖,并且券商的报价不能超过5%上下的报价,所以做市的流动性相较于协议来说较好;然后呢?很多企业选择协议是因为,协议虽然流动性不好,但是比较稳定,风险较小,选择做市,也就把自己的股票定价权交给了做市商,而做市商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更多的是通过买卖赚取差额,这样的话,就导致做市公司的股价极不稳定,企业一方面为股价上涨,了企业的交易;一方面却为股价的波动以及投资者无预告的离开而提心吊胆。每一种方法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协议与做市有利也有弊,企业选择转让的方式都是经过几番思考的,协议与做市只是手段,融资发展才是关键。

尽管新三板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却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融资渠道,让不少中小微企业走进人们的视野,全国股转平台在不断的创新,不断的推出适合中小微企业生存竞争的政策,进一步提高为中小微企业服务的能力,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新三板能够摸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走进新三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