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网:小心为了给自己每日输出内容质量进一步提升难度,死磕自己,奉献大家,所以打算推出全新的一个职场心理学专题——职场心理七宗罪。这个专题,小心想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那些在职场中双刃剑式的心理作用。运用得当,可以提升工作效率;运用失当,则可能产生巨大负面效应。当然,这里的“七”只是个概数,并非保证这一专题一定是七篇文章。
蝴蝶效应,虽然多数人习惯性将之理解成为“心理学”概念,但是实际上,它其实是一个拓扑学概念。而扑拓学的概念就更为复杂,可以牵扯出数学、几何学、地质学等一系列相关学科。当然,这又扯远了,我们还是话题扯回蝴蝶效应本身,即: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这是一种混沌现象。任何事物发展均存在定数与变数,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其发展轨迹有规律可循,同时也存在不可测的“变数”,往往还会适得其反,一个微小的变化能影响事物的发展,说明事物的发展具有复杂性。
而今天我们要讲到的职场群体极化心理,其实和蝴蝶效应有相似的一面,它的官方定义是:群体决策可能使个人更加冒险,也可能使个人更加保守。群体决策比个体决策更容易走极端即群体极化。
举个例子说明:某一天,你因为工作上的疏忽被你部门领导批评。被批评后的你自然心情颇为不爽,于是你就私下里和你的A同事发牢骚,咱们这个领导真是的,这点小事至于这么较真儿嘛。而A同事立马就回应你了,可不是嘛,上回我也一样,巴拉巴拉……然后A私下又传给了B,B私下里又传给了C,最终整个部门都在这件事上达成了共识——领导吹毛求疵、斤斤计较、没完没了、不胜其烦。
可能有人会问,最开始明明只是关于对领导“较真儿”的吐槽,怎么发展到最后,就变成了领导“吹毛求疵、斤斤计较、没完没了、不胜其烦”了呢?其实这就是比较典型的群体极化效应。在一个群体中,当一个人最早提出了对另一个人的某种观点和态度,几经转口,往往就会形成一个团队整体对于某个人的一致态度。这种一致态度,其实在正面印象上表现或许尚且不算明显,但是在负面态度上,换句话说,在近似窜闲话这样的事情上,极为明显。而且,传播的过程还会存在“添油加醋”的情况,最终导致结果严重失真。
在影视作品中,时常会出现暴力性的群体事件。我们就以香港古惑仔类型电影中的情节为例,A帮派的小弟,从外面跑回来说,B帮派欺人太甚,刚才我在哪儿哪儿喝酒,他们私底下说我们帮派都是垃圾。于是整体立马就群情激奋,摔杯子骂色子之声不绝于耳。这个时候只要有人跳起来大喊一声,跟他们拼了。这波人立马就敢气势汹汹地跑去B帮派的地盘兴师问罪。在这个案例中,群体决策导致了决策结果更具冒险性和极端性。
会场营销,是目前骗术大师最常用的招数:通过电话邀约或许以小利等种种伎俩,把一群私营小老板或者中老年人聚集一堂。然后骗子在台上信口开河,胡说八道,最终把现场气氛炒至热血沸腾、激扬澎湃。然后此时,骗子大师适时推出产品,无论是中小企业营销宝典还是中老年起死回生神药都无所谓,只要现场骗子提前安排的托儿们演技精湛,踊跃报名购买,那么对于其他在场人群即是很大的心理暗示与诱导——在这样的氛围下,个人决策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群体决策影响,最终很容易着了骗子的道儿。
同样的情况,还频繁出现在公司的会议当中。如果公司老板或部门领导对于一项新的措施或产品的态度游移不定,模棱两可,那么与会的员工在发表意见时,多半倾向于应该谨慎,应该慎重,应该三思而后行。但是如果老板或部门领导的态度十分坚决,上来就表明这件事非做不可,然后再让员工发表意见,那多数人的态度则会坚定不移了许多,表忠心,表决心,表示非常看好的比例就会大幅提升。在这一案例中,新措施新产品本身没有任何区别,但由于某一个特定人的态度,最终就可以造成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或加倍冒险,或加倍保守。
擅长演讲和做团队管理的人,往往更善于把握和拿捏群体极化心理,从而更轻易地达成自己想要的目的。当然这种目的分为好的或坏的两方面:好的,比如在团队遭遇挫折和危机时,加油打气,甚至大打鸡血,对于团队重整旗鼓十分有帮助,再配合群体极化效应的效果加成,更容易事半功倍。而坏的,无疑就是当有人居心叵测,刻意煽风点火,挑拨人心,从而达成自己或浑水摸鱼,或排斥异己,或分裂团队的不良用心。
在互联网上,造谣传播速度之所以远远大于辟谣速度,背后的罪魁祸首,也与群体极化效应脱不了干系。由于传谣的多半是普通人,占据人群数量较多;而辟谣多是专业人士,占据人群比例较少。再通过互联网传播时,很容易形成例如网络暴力和人肉搜索这样的群体性事件。
而产生群体极化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两种途径,即信息影响途径和社会比较途径。信息影响途径是指在群体讨论过程中,成员所提供的绝大多数信息都是支持自己观点的,因此,群体成员逐渐相信了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当意见倾向于某一个方向时,大多数论据都用来论证该观点的正确性。于是,最初占优势的意见渐渐获得越来越多的支持。即它是在了解了新的信息和听到了新的说服性的意见时产生的。社会比较途径是在群体讨论中,原来认为自己的意见比其他人更好更合理,但是现实中,不可能每一参与者的观点都超过所有成员的平均水平,于是许多成员开始省悟过来,发现自己的观点不像原来所认为的那样合理,结果发生了向极端转移,它是在成员了解了群体的一致意见时产生的:现实生活中,信息影响和社会比较途径常常是一起出现,甚至是相辅相成的。此外,责任分配、群体压力、文化背景和群体领领导者等因素也会导致群体极化现象。
“群体极化”具有双重的意义。从积极的一面来看,它能促进群体意见一致,增强群体内聚力和群体行为。从消极的一面看,它能使错误的判断和决定更趋极端,群体极化似乎很容易在一个具有强烈群体意识的群体内产生,也许是在这样的群体中,其成员对群体意见常做出比实际情况更一致和极端的错误决定。
人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认同,也习惯赞同别人,一旦团体成员听到别人相信什么,通常就会调整自己的立场以符合主流方向。持不同看法的人宁愿三缄其口,也不愿犯了众怒,赞同总是比反对更容易。
和事佬这样性格的成员,团队不可或缺,因为他的存在是团队特定时期的粘合剂。比如取经团队中的猪八戒,平日里好吃懒做贪财好色,看上去似乎毫无用途,但是在唐僧和孙悟空出现矛盾时,猪八戒厚脸皮、万金油式的性格优势就会被发挥出来,帮助团队渡过难关。
但类似猪八戒这样的成员,存在于团队必须有两个条件:首先是不能多,因为这样的油滑之辈多了,团队里真正做事的人就会变少;其次是管理者要足够清醒冷静,就像封建王朝太监的存在,明主可以让太监为国效力,而昏君只会听信太监误国误民。
另外,群体极化效应也提醒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一大工作要点:在进行员工招聘时,切不可按照个人(老板)喜好进行,这样一来,团队中成员的性格相似度就会大幅提升。这样的团队,在进行团队决策中更容易产生众口铄金的情况,如果决策正确还好,一旦决策失误,很容易出现集体性“失明”状态,看不到潜在的风险,从而出现集体性滑铁卢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