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YJango《学习观0~5》的思考

作者本人在公众号和视频里阐述了自己的观念。

在此记录一下自己的学习经历,或者说是思考过程,全过程使用自问自答的方式进行。

1.什么是知识?

    答:类似函数,有输入输出。

    例子:输入问题,输出问题解决。再具体就是,输入食物,输出美食,那知识就是烹饪。

    但是,此时要问食物和美食是知识吗?那就问食物和美食的输入输出是什么?

    在学习观中,有两种输入输出,一种是分类(判断是不是),一种是回归(具体结果是什么)。

    那么我可以断言,食物是知识,输入的是一个物体,输出的是这个物体是否是食物。

    这样也引申出,我们该怎么去使用知识。看到一个情况,一个题目,甚至是一句话,就可以先判断是不是,是什么(分类)。

        例子:某某地区的人怎么样(贬义)----地域黑。

                   某某消防战士奋战多少小时,扑灭大火。----赞扬

                   你是不是又打老婆了?      ----语义预设(《逻辑十五讲》)

    而这个判断的依据是要我们不停去用例子扩充的,是我们要学习的知识。

    任意三角形,a= 2bsina ,求sinb的值。这里考察是正弦定理,那这就是运用正弦定理的题,这就是分类。

    “食物”是分类知识,而“烹饪”就是回归知识。“烹饪”输出的是美食,这是显而易见的。   

    再具体的过程应该是,鱼如何变成水煮鱼。首先我们判断,这个鱼是食物吗?是,那么我们就可以使用烹饪这个知识获得水煮鱼。所以在思维导图中,应该是“食物----烹饪”,而两者之间是依赖关系。而依赖就是二阶知识。

2.思维导图

    答:是一种拆分工具。(判断是不是,是什么)。用来理解知识。(它的目的)

    那么这里就有作者的“二阶知识”。这也是我一直困惑的地方。毕竟工具是用来使用的,而二阶知识是思维导图的核心,如果不理解则无法使用。那就要先问“二阶知识”是什么?在作者公众号的辅助资料里,作者给出的回答是

    二阶知识描述的是复合知识与子知识的关系。

    比如英语是复合知识,而听说读写是子知识,那描述它们关系的二阶知识是并列(从属)。

    比如演讲是复合知识,写稿与发言是两个子知识,描述它们关系的二阶知识是顺序(步骤)。

    由此可知“二阶知识”在思维导图中是使用连线去替代的。

    而且作者也说了“二阶知识”描述的是知识和知识的关系。那“二阶知识”是什么?是关系。

    依赖,继承。这是编程中两个关系。

    从属,顺序,条件,都是关系。

    驾驶证和摩托车是条件关系,是从骑行的角度去拆分这两个知识。如果你从构造的角度去拆分,那驾驶证和摩托车一点关系都没有,好的工程师未必是好的赛车手。

    那我就可以说,正弦定理和三角函数是依赖关系,正弦定理是依靠三角形和它的外接圆推导得出。那么思维导图中就可以这样连线:三角函数-----正弦定理。

    解决了“二阶知识”,我们就可以开始画思维导图了。

    先看思维导图这个工具,输入的是知识,输出的是知识集合。此时这里有了具体的输出,不在是判断是不是,是什么。而是思考如何达成输出(回归)。即如何拆分知识。

    注意,必须要和作者的思想一致,才能称之为理解,所以为什么模仿(抄)也是屡试不爽的入门技巧。

    而拆分就像一个递归函数,边界是已知的知识,这是作者的原话,不停的自我提问到已知的知识。

    怎么判断是否已知,就看你能不能说出输入输出。

    然后就可以考虑知识和知识之间什么关系。就像作者说的,有什么,执行的顺序是什么?

    那么在画思维导图时候,记录下所有的分类和回归知识,思考每一个分类和回归知识之间的关系,调整各自的位置,完成知识的梳理。所以,一定要先了解所有的知识,而不是看一个知识,写一个知识。这样的思维导图,只是在抄书,而且不利于修改和调整。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