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性书写(二) | “生命蜕变营”打卡第147天(0501)

觉性书写(二) | “生命蜕变营”打卡第147天(0501)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最近热播的一部电视剧,讲与腐败分子抗争的故事,十分应景,也正是目前正在奏响的主旋律。我以为人人都会倒向正义的一边,我也以为人人都会对腐败分子最终落网而大快,但是在朋友圈里我惊讶地看到了不一样的观点,听到了不同的声音,目瞪口呆的我瞬间又升起了评判。

“他怎么会这么看?他为何会这么想?我以为他是最不会做如此想的人,他的观点真是令我大跌眼镜!我不想与他为伍,删了吧!”

我觉察到,旧有的模式和思维惯性又跑出来了,比起上面的话题本身,这才是更令我感到震动的地方。

为什么我不能接受、不能允许有不同的声音出现?为什么对于这份存在我会感到不安?

像大海一样包容,海纳百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不经意间就会生起对抗和排斥,而后采取摒弃的行动,在自己的可操作范围内做出选择和改变,调整回原来那样令自己感到最舒服的状态。这一系列的发生就是“无意识”的习惯性步骤。结果呢?还是被圈囿在了旧有的模式里,没有改变,没有突破,没有前进,原地踏步,还是那么有局限。被谁圈囿了?自己。

为什么别人不能有不同的声音呢?为什么不能与这不同共存呢?我一步一步剖析下去。

听见不同的声音,然后否定对方,这实则是自己的投射。每个人有自己的角度和背景,出现差异性再正常不过。佛陀为了教化众生,设计了八万四千法门,足以说明众生根器的差异之多,更何况我们对于事物的看法和观点。投射到对方身上的否定,其实是害怕别人对自己的否定。

“你竟然是这样想的,那说明我在你眼里正如你在我眼里一样,我们不是同类人,既然不是同类人就不该在一个圈子里。”

“为什么不能在一个圈子里?”

“因为没有安全感。同一类人在一起知己知彼,不会有惊诧,更不会有惊悚,再不同也不会不同到哪里去,还会依然在自己的掌控圈和可接受的范围里,比较安全。”

原来,丢失与寻获安全感是“感到惊讶”及其后连锁反应的推动力,是始作俑者。

“怎么能与不同类的人泰然自若地同处一室呢?眼前面对一个自己不熟悉的、冷不丁冒出个想法就能把自己吓一跳的人,感到心里处处都不安稳啊!不如不见,不如不看。”这就是在无意识状态的操控下欲立即将其删除的原因所在。试想,老鼠怎么会把猫放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呢?

好在,在这“无意识”作用生起的一刹那,我的觉察系统也启动了,而后觉知到了自己的狭隘,决定深入探察这背后的渊源。

佛菩萨是慈悲、包容的,他们包容了万物众生的差异性的存在,因为他们关注的是“众生平等”的佛性和“色即是空”的自性,其他一切差异不过是业障、习气、色身的显化而已。不存在孰对孰错、孰是孰非。

即使从凡人的立场来看,我也该包容吧。朋友的观点为我打开了另一个角度,另一扇门。我该思考的不是“他怎么会这样想!”,而是“他为何会这样想?是不是有什么东西是他看到而我没看到的?是不是有什么是他解读到而我没有解读到的?”

海纳百川不容易,但至少努力,相信一定可以做到。

你可能感兴趣的:(觉性书写(二) | “生命蜕变营”打卡第147天(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