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与义

2018-6-3:利与义

      早起,读《孟子.梁惠王章句上下》,再度对利与义这两个根本性的大原则大是大非问题深有感触,原文如下: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利与义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梁惠王与大多数人一样,见到有高人来访,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对方有什么富国强兵的锦囊妙招,这些妙招立即就可以给自己的国家统治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事实上孟子看到梁惠王猴急的样子,告诉他作为一国之君,不要急急忙忙只关心眼前利益,眼光要放长远,关键就是要把仁义道德摆在第一位!

    孟子认为一个国家没有一个共同愿景,没有仁义道德这样立意高远的价值观作为文化基础,整个国家上上下下都在各自寻求个人的或者小集团利益,做国王的整天想的只是自己国家统治利益是否长久稳固;做仕大夫整天想的是自己家族的利益如何扩大,做普通老百姓整天想如何为自身谋求更多小利益。各人自扫门前雪 哪管他家瓦上霜,那么这个国家就危险了。

        拥有万乘之国的国君最后会被千乘之家的臣子杀死,千乘之国的国君必然会被百乘之家的臣子杀死!这样的案例在历史真的不少,有百乘之家的人整天想的是何时才能拥有千乘之国,有千乘之家的人整天想的何时坐拥万乘之国,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如果大家都不讲仁义,大家都不讲规矩,缺乏基本道德底线,把仁义抛开,利字当先,人人都想做老大。那么身处最高位的君王就真的不安全,这对国家统治而言太危险了。

      从来没有见到一个没有仁爱之心的人会把自己的亲人遗弃,也没有见过不讲仁义的大臣不顾自己的君王。所以身居高位的国君,其实只需要大讲仁义就可以,何必非得开口闭口说利呢?

        利与义,从治国的层面看,本质上都是手段,是一种工具!是为更大的目标服务的。如果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不提仁义道德,上上下下 形成一种只讲“利”不讲“义”的文化,就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如果官员为官只讲利不讲义,那么造成的结果就是官商勾结、官官相护,贪污腐败,权力寻租,国家治理混乱,甚至会出现争权夺位,严重的造成国家政局不稳定;

      如果商人经商只讲利不讲义,缺乏道德底线,小则短斤缺两,大则假冒伪劣商品横行、就会造成环境污染、营商环境恶化,大规模的三角账,甚至高利贷、金融骗局,最终会对整个社会造成伤害。

      如果老百姓缺乏仁义道德,只讲利不讲义,那么整个社会就会缺乏人情味,人与人之间就会缺乏诚信,缺乏交往上的安全感,彼此相互算计与提防,对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非常不利。比如笑贫不笑娼,穷得只剩钱,老人摔倒无人扶…社会正确的价值观颠倒,道德沦丧,这将对整个社会肌体都是极大的腐蚀与伤害!

      比如“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这个著名的猫论,许多人断章取意的曲解了,应该要整体看,猫论是有前提条件的,是建立在合法合规讲仁义道德的基础之上,白猫黑猫都是遵纪守法的公民,有这个前提,“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这样就充分解放了人的生产能力。否则,利字当先,断章取意,就会带来价值观的混乱。就会导致许多人不守规矩,不遵纪守法,习惯于投机,就会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

      当然我们要辩证的看待利的问题,孟子的利更多的是唯利是图,是短期的利,是个人的私利。义,则是更高层次的利,是整体的利,是天下苍生集体的利益,是全局的长远的利益,是能够让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大利。

      古人说“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

这个利就是大利,这个名就是万世名。这个利与名的基础就是建立在大义的基础之上。

        所以,孟子与梁惠王的思维不在一个频道上,不在一个层次维度上。孟子是站在大宇宙视角,站在月球看地球,站在救世的立场,孟子认为要想解决人类社会的疾苦,统治阶级一定要讲良心,要施仁政才行!

      梁惠王则是站在统治集团的立场考虑,想到的是自己家族的国家统治利益是否长久稳固?想到的是如何利用老百姓来为自己充当炮灰进行征伐,进行开疆拓土!梁惠王自认为统治也很用心,老百姓出现天灾人祸也会发发善心,送东西献爱心,问题是梁惠王好战,经常弄️老百姓家破人亡,如果不讲仁义道德,光送点小恩小惠给老百姓,有意义吗?老百姓是傻瓜吗?这一点梁惠王自己心里清楚,心虚,希望孟子可以帮帮他!

      余超林早读《孟子》感言集之九

     

你可能感兴趣的:(利与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