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什么催,我就不找对象!

1

“你妈逼你相亲了吗?”

听起来像一句脏话,基本上逢年过节回来上班都会被同事或者朋友问到,现在相亲也不挑日子了,只要在家里都会被父母催婚。

特别是大龄剩男剩女,这是一个重灾区。

2

一学长10月3号晚上赶火车到天津参加父母安排的相亲,结束后在群里感叹“终于结束了!”被人调侃可中意女方的时候,也无心回答,只是表明现场气氛的压抑以及自己并不想过早成家的想法。

的确,这学长也才大学毕业。

学长的境况只是千千万万被催婚一族的缩影。想起近日头条新闻和改编神曲《催婚》,“越是催我结婚,我心越浪”、“我要等待我的真爱,不是凑合的未来”、“自己还没长大,拿什么照顾她”、“我就不能先立业再成家么”等等,网友直呼唱出了自己的心声。

“你结婚了吗?”

“别人家的孩子都生小孩了,你还在家当小孩。”

“某某同事的侄子不错,你去见见吧!”

催与被催,强硬与逃避已然成为两代人之间的隔阂,一方认为总该先成家再立业,另一方认为我的人生我做主。为了家中父母安心,或许可以耐心沟通以寻求理解。

3

新生代的年轻人并不比老一代的八零后叛逆,其实在叛逆这个性格上,大家几乎不相伯仲的。

参加过一个创业峰会,一个创业者介绍自己的社交APP,最有内容的部分不是这个项目的核心优势,未来有多少盈利点,而是在探讨社交的本质。

这位创业者说到的一个观点我非常认同,就是在大学的时候一定要多谈恋爱,那是一种爱情升级技能的初期锻炼,能尽快的让自己在不断的交往、恋爱以及失恋中了解到爱情的本质以及什么样的人更合适自己。

要知道,无论是多么完美的爱情,最终大家都会选择合适自己的那一个。

选择那个你最爱的人,但是一点都不合适的人就是不成熟不理智的表现吗?

未必,但是追逐你所认为的那种炙热的爱情,付出的代价也是相应的。所以在大学时代无忧无虑的时候,多谈恋爱将是未来走上社会在爱情和现实面前有足够选择的经验值。

4

再说到剩男剩女被催婚的现状的时候,这位创业者从社交本质又一针见血的说了一个犀利的观点:而立之年还没有对象的人,即便在经验值上没有积攒到随意选择的地步,最起码在个人眼界以及现实角度上,心里是有一个不想让步的标准。

所谓的后社交时代是,大家越来越不愿意结交很多泛泛之交,而是尽可能的让自己的朋友圈精细化和质量化,无论是资源型朋友还是生活上的朋友,并不需要太多,大家已经过了追求量化的时代,进入了对于质上的高要求社交。

选择朋友如此,更别说选择相伴一生的对象了。

排除一种可能,有那么一些人能力一般,赚钱低下,家境一般,颜值都很一般,却还要求超多,感觉自己优秀到一种独孤求败的程度,看不上这看不上那。

这种没有自我认知的人,毕竟是很少数。

为什么那么多人反感家人催婚?

刚毕业的学生,即便是最好的适婚年龄,但是他连世界都没看过,世界观都没形成,你就让他结婚生儿养女,这婚姻对他们来说真的就是坟墓。好比学成下山锻炼的弟子,连什么是人间疾苦、世态炎凉都没经历过,就安排一种喜结良缘欢喜大结局,这婚后的日子能好吗?

而对于那些剩下来的人说,他们经历过的种种爱情,足以消磨了自己的坦荡和大部分勇敢,在选择相伴一生的对象时候必然是很谨慎很小心,尽可能的将失败率降到最低。

你们那么催,能不急眼吗?

再说现在社会压力那么大,选择一辈子单身的人多了去了,万一真的给逼急了做一辈子单身贵族也不是没有可能。

5

隔代战争这个词儿不陌生,近年来基本发生在两代人之间因为婚恋嫁娶的问题。

年轻人总觉得我有自己的打算,父母总觉得你还是个孩子,什么都不懂,婚姻大事必然需要父母插手运作的,说到底以后孩子还得他们带呢。

婚恋嫁娶,传宗接代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已经在现代生活中弱化很多,大多数父母即便不太认同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但是一直在妥协和让步,尽可能的和自己的孩子们就这种问题上达到一种平衡的处理方式。

而年轻人们也无需对于父母的逼婚表现的那么不耐烦,隔代的问题几乎很难根治,因为那不是病症,需要的是一种良性和公平的对话方式。

你可以不认同我,我也可以反对你,无论我们之间对于逼婚这个问题能不能达成一致,但是前提是务必尊重对方,这是沟通和解决问题的基本前提。

你可能感兴趣的:(催什么催,我就不找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