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西街开元寺的东塔名“镇国塔”,始建于唐咸通年间(860~873),为9层木塔。(一说为咸通6年由倡建者文偁禅师建成5层木塔)。
宋天禧年间(1017~1021)改为13层;绍兴年间(1131~1162)又易为7级砖砌。嘉熙2年(1238)改建石塔,淳祐10年(1250)建成,是全国石构空心最高宝塔,号称石塔之王。
东塔高48.27米,底围60米,第一层外围周长46.40米,第一层边长5.8米、周长46.4米、对角线长16米作基数,自二至四层,每层对角线长递减1米收分,第五层收分1.4米。这种比例收分,造成一种协和匀称的塔型,也大大增强塔身重心的稳定性。
塔座呈须弥形,束腰部分的佛传图浮雕是宋代泉州佛教著名石雕。这一列佛传图浮雕原有40方,现仅存38方,皆用泉州的名产棗玉晶瑚青石雕成,石质柔韧,刻工精绝。其艺术水平,远胜于塔身上的菩萨、天王和力士石雕。
这群佛教神话故事石雕的内容,大都取材印度,如“童子求偈”、“太子出游”等,但石雕的人物装束及周围环境布置,已经全部中国化了。这群艺术石雕作品,可称古代建筑中之瑰宝。
东塔象征东方娑婆世界,这从塔身上80尊人物浮雕具象地表现出来。
它的五层寓意五乘:“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佛乘”五乘,按佛教等级由低级到高级,表示佛教修行的五种境界。
第一层是人天乘。上面的浮雕是四大天王、天龙八部、金刚力士等诸天神将。他们的道果还处于人与天之间,位置最低,只负有把守门卫、保护佛法的职责。
第一层浮雕中的阿修罗,造型强烈夸张,咄咄逼人。他头戴火焰冠,三头六臂,两手抱拳,一手托日,一手托月,一手持剑,一手指地,獠牙突出,怒目如铃,满脸杀气,身穿一件无袖短衣,袒露胸脯,体魄雄健,胸脯和臂膀上肌肉隆起,淋漓尽致地刻画出这位战神敢向天帝拼死争斗的凶猛可畏气势。
第二层是声闻乘。上面的浮雕是曾经亲耳聆听释迦牟尼声教、断尽烦恼、不再轮回生死的阿罗汉。他们负有教化芸芸众生、行仁施善、点化皈依佛门的任务。
第三层是缘觉乘。上面的浮雕,是在释迦牟尼涅槃后,凭着自己的敏利机根而觉悟得道的尊者罗汉界的尊像,如降龙罗汉与伏虎罗汉。他们已修炼并掌握了绝技、法术、秘诀,能上能下,能文能武,是可走通人间和佛界的智能贤达者。
在第二、三层,有佛史记载来中国弘传佛法最早的印度高僧竺法兰与摄摩腾,有中国佛教五大宗派创始人法藏(华严宗)、玄奘(法相宗)、智岂页(“岂页”合一字,天台宗)、慧远(净土宗)、达摩(禅宗),以及被奉为西方东土应化圣贤的丰干、僧伽、寒山、拾得、慧思、宝誌、布袋和尚。
竺法兰与摄摩腾并列,同是去西天求法的东晋·法显与唐·玄奘并列,一对交好的著名诗僧寒山与拾得并列,梁武帝与达摩并列。
大肚皮布袋和尚和蔼可亲,寒山、拾得诙谐滑稽,各得其趣。
第二层上的梁武帝剃了光头,表示已舍身同泰寺。梁武帝与达摩并列,画意是要表达达摩来中国,梁武帝召问佛法,达摩觉得梁武帝不识佛法真谛,便折苇渡江去了河南嵩山少林寺。
第四层是菩萨乘。上面的浮雕是中国佛教的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王菩萨四大菩萨,以及其他菩萨大士。
文殊与普贤是释迦牟尼智和德的化身,伽叶与阿难是释迦牟尼的近身胁侍,其他如观音菩萨与势至菩萨、香积菩萨与妙音菩萨、日光菩萨与月光菩萨等,两个一对并列。他们善观世音,知疾苦,行仁施善,广发大慈大悲之恩,普施救苦救难法术。
第四层也有一个梁武帝,与光明菩萨并列。梁武帝高冠宫服,手执鲜花,脚登祥云,面向光明菩萨。画意是要表达梁武帝皈佛得道,光明菩萨来接引他上升西天级乐净土(史实是梁武帝因侯景围困台城饿死的)。
第五层是佛乘。上面的浮雕,是“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释迦牟尼佛,以及药师琉璃光佛、阿弥陀佛、弥勒佛等。他们是佛教界的最高权威者,知过去,识现在;驾驭未来的三世尊佛,统辖三世一切的尊者。
第五层上,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与禅宗创始人菩提达摩并列,其原因是:释迦牟尼出雪山坐菩提树下思维49日,彻悟因果,证得正觉;菩提达摩渡长江在少林寺中面壁9年,参透禅机,了悟真谛。二人所处时代和各自的道果境界虽然不同,但在修道求法方面都属于同一思维性质。何况这尊释迦牟尼浮雕还是未成佛时的出雪山相,更无忌碍。
这些按塔分层次,由低层到高层,按佛教等级由低级到高级,有序地分布的尊像,正体现了佛教界的级别尊称由低级到高级:金刚武士——和尚法师——罗汉尊者——菩萨——佛(如来)。
这些全国罕见的珍贵雕像排列法,揭示了佛教组织系统,必是为了尊仰总教主佛祖释迦牟尼佛而建。
东塔的80幅浮雕,根据每个人物的身份、年龄、外表特征和规定情景,在最大2×1.2米至最小1.5×0.6米的每一块花岗岩石板雕成,表情生动,形神具备。是宝贵的艺术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