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4

              云华鹊桥,中华乞巧

浅议云华山在西和乞巧文化中的重要性

             

                    文/心若清风

云华山,位于西和县城东北十公里处的稍峪乡境内,属丹霞地貌,山体挺拔俊秀,孤峰耸峙,悬崖高峻,耸入云端。三面临空,与塔子山仅一线相连。这里曾经是秦始皇祭祀先祖的圣地,也是陇上千年道教名山。经民俗方面的学者考察论证。他们认为,以云华山为中心的周边区域十多处地名,与西和乞巧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和极深的渊源。西北师大教授赵逵夫先生考证认为,千年乞巧习俗源自秦人崇尚祭祀先祖女修的遗俗,织女原型即秦人先祖女修,女修的事迹留在史册上的只有一个“织”字,她在古人用树叶、兽皮遮体的基础上,采用植物皮,经晒干,多次揉搓捶打,变成片片丝麻,再编织成衣穿戴,鉴于她在纺织事业发展中做出很大贡献,秦人因此尊称她为“织女”,人们也将天汉西侧最亮的一颗星命名为 “织女星”,以示对她的怀念和祭祀。

乞巧习俗最早形成于西汉时期,在南北朝得以发展,到了唐宋曾盛行于全国。巧娘娘下凡与牛郎织女传说流传于西汉水上游地区,乞巧风俗历代以来在西汉水上游也有最为浓重和虔诚的表现形式,乞巧祭祀活动千年以来久盛不衰。 千年乞巧风俗,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各地也大同小异,西和、礼县一带乞巧乡镇有十九个之多,然而,古人以乞巧习俗活动命名的地方名称却极少见。但在稍峪乡境内,特别是云华山周围的十几处地名及一些地貌特征,大多与乞巧风俗,乞巧活动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据《史记·秦本纪》记载:“二十年(前220年)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焉……”。其中所提及的鸡头山,根据国内多名学者考证认为,鸡头山就是县城东北十公里处的塔子山,秦代塔子山隶属陇西郡西县辖区。昔日秦始皇从陇西到北地途中,游历西县鸡头山,登临云华山祭祀先祖女修。秦始皇回到都城咸阳后,西县府和民间秦人在云华山为先祖女修建祠堂,以表对先祖的祭祀和永久怀念。织女祠是最早建在云华山的庙堂。到了西汉年间,人们在拜祭织女时,把云华山天桥奇特的自然地貌,渗入了牛郎织女传说中鹊桥相会的故事情节。经过不断演绎,逐步发展形成了乞巧习俗。唐.李翔的《涉道诗》28首,第二首《百步桥》写同牛女传说有关的山岭细路。据此,多位学者多方考证国内与此诗内容相关的山岭,皆被一一排除。自西和乞巧女儿节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赵逵夫先生和他的学生对云华山的地势和周围与牛郎织女故事相关联的地名,做了详细的考证和实地考察,最后认为唐.李翔《百步桥》指云华山之"天桥"更为妥贴,因为类似"天桥"山岭在其它没有的,况且《牛郎织女》故事情节来源于西汉水上游,云华山应当是《百步桥》一诗中所描述的地方。《百步桥》诗如下:

亘险凌虚百步桥,古应从此上干霄。

不辞宛转峰千仞,且喜分明路一条。

银汉攀缘知必到,月宫斟酌去非遥。

牵牛漫骂劳乌鹊,岁岁填河绿顶焦。

    另外,云华山周围的十几处地名也印证了这一观点:天桥(也叫百步桥),位于云华山主峰南,与塔子山山脉一线相连,宛如银河上的鹊桥,横跨在云华主峰与南峰之间。参觐滩,位于云华天桥东和筛子崖西,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期的七十年里,这一片区域常年因降水量过多,大面积的植被和土地被雨水冲走。当地人称过去的七十年流失的植被与土地,比现在的两倍还要多,可想多年前这里是很大的一大块草坪。现在在天桥下面现存的边缘草坡埂和筛子崖西半崖半坡处也残留旧时的痕迹。在秦汉时期人们来云华山拜祭织女时,这里应该是最好的地段。古人赐名“参觐滩”肯定是一定道理的,参,即为参拜、拜见的意思。觐,是朝拜君王,朝见帝王,或者朝拜圣地,拜谒神圣境地的意思。凡是游过云华山的游客都看见,在云华山南峰一带没有一处较为宽广平坦的地点,唯有参觐滩在那个年代里,既宽广又平坦些,在这儿设香案拜祭织女最合适不过了。故古人赐名“参觐滩”,而该地名延续至今名字不曾改变。从参觐滩向北有条小河坝名叫“乞盘河”,四十年前这条河坝也很宽阔,现在的面貌也是常年水土流失所致。当地老人说这条河坝是上古时候包集、大柳、杨麻和稍峪几个乡的姑娘乞巧活动的主要聚集地。“桑树湾”(后也叫“乞树湾”)在云华山以西,塔子山北坡上,在当地的牛郎织女传说中有织女在这一带种桑养蚕、种麻织锦一说,于是后来人们在此也设立过乞巧活动场所,所以前人冠名“乞树湾”(“桑树湾”)。“香炉台”在织锦崖西向前约四十米处,是那个年代拜祭时设立香案的地点,上世纪八十年初期还略有一些痕迹。在筛子崖南崖一小潭水,常年不干,当地人称,这个洞是过去女娃娃乞巧取水的地方,也是现在当地人乞求龙王施雨时,给龙王取天河水的地点,叫“迎水洞”。在牛郎织女传说故事中涉及的近十处地名也都在云华山周围,比如,云华山正南面的“牛家窑”(牛郎住过的地方)、 “牛家大地”(牛郎耕播农事的田地)、“牛家那哈”、“牛家老汉”(牛家那哈的土地神)、“野鹊湾”(农历七月七鹊王召集众鹊聚会的地方)、“麻子坡”(织女与好友麻姑〈麻姐姐〉种麻的地方)。还有,云华山东面的大草滩和西面的青草湾(都是牛郎放牛的地方)。北面的杨麻山,也是牛郎织女种麻的地方,云华山以西的“卧牛嘴”(是牛郎埋葬老牛的地点),云华山南崖下半部的“野鹊堂”(传说是众鹊搭桥时分配任务的地方)。更有意思的是,云华山正南面的“织锦崖”,是织女织天锦的地方,崖顶有一平台,面积约60平方米,在南宋末年和清同治年间,当地官府与村民为防御外侵,在这儿构筑过炮台,名:织锦台。

        云华山历史文献史料类的遗物几乎为零,历代数次天灾或人为的雷击与火灾将有些有史料价值的东西毁之一炬。特别是上世纪六十代,寺庙遭周围村庄村民拆毁,三本记载明清以来云华山修建的书籍,有的被撕毁,只有一本遗落民间,不知所踪。数块碑被推下悬崖摔为碎石,天桥与山门口的数棵几千年柏树被砍伐,还有几棵近千年的松树一同被砍,唯有天桥南端头的一块明万历年间的碑因藏身崖岩中,幸免一难。空白的历史对探究乞巧文化的历史发展,困难确实重重,唯有从《百步桥》与一些地名当中去探寻了。

        前人给这些地方赐名,顾名思义,都是有一定依据的。从秦始皇祭祀先祖,汉时人们拜祭织女,云华山,无疑成了唐宋时乞巧活动主要聚集地。云华山,在乞巧习俗上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西和乞巧的乞巧源头之一,云华鹊桥更为重要的是它让千年乞巧文化接上了地气,让这种传承了千年的古老习俗更加炫丽。同时,正是千年乞巧习俗的兴盛,织女时代妇女们的巧手和智慧,其丰功伟绩不断积淀,成为通向世界“丝绸之路”上的一大亮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