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年轻看吧,这些善用时间的套路

周末陪朋友逛街,从时尚天河绕到正佳广场再到天河城。不知不觉3个小时就过去了。

时间怎么过得这么快?

回想起来好像也没做什么事呀?

这种因时间流逝而引起的失落感和无助感,在夜深人静却觉得一事无成不忍闭眼休息时,尤为深刻。

作家采铜在《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一书中,将人生分成7个侧面,分别是: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成功。而时间是最基本的坐标,贯穿了我们的一生,串联了我们所有的回忆。

我经常遇到这样的人,信誓旦旦地说“我一定要如何”,但结果还是原地踏步。其实,有时候,我们明明可以改变,却因“懒癌”作祟而一层不变。既定的目标无法实现,往往因为没探清时间的本质。关于利用时间,我们最容易犯以下的两大错误:

一.计划精密得让自己窒息

我有个高中同学,名副其实的学霸。从他读高一起,每天把自己的时间计划得比针缝还细。比如从起床到出门上学这段时间,他是这样规划的:

趁年轻看吧,这些善用时间的套路_第1张图片

整个高中都是如此,风雨无阻。晚上放学回家后,依照这样的时间划分法,安排各科学习时间。高考不负众望考上985高校。但上了大学,这个套路完全不适应呐。

大学生活的活跃度和跳跃度远远大于高中。大学住宿舍,集体生活中,很多计划是容易受人影响的。当你想按计划洗漱时,可能已经被室友占位了;当你想上厕所时,可能室友在里面做菊花放松操;当你严控时间吃饭时,可能食堂排队就耗了半个钟头。久而久之,严重的挫败感袭上心头,甚至一度抑郁了。

其实,人生最大的不变就是变化。

精控到每一秒并非不可,但前提是,你得有完全独立且自由的空间。一旦你的生活需要跟其他人接轨,那变化就是常数。你控制得了自己,控制不了别人。

二.目标远大得让自己怯步

去年,有个在上市公司做管理层的朋友跟我说,他想去创业。我问他,具体做什么项目呢?如何执行呢?他说,想干一场颠覆行业的革命,要成为第二个马云。

我瞬间石化。

这样的目标太遥远了。遥远得只能在睡前意淫,在梦乡里成功地嗤笑。而且,目标定得太大。一开始可能会有满满的动力,但不用一个星期,你兴奋的神经就会疲惫,理智逐渐恢复后,你甚至想抽自己耳光清醒下。果然,到现在都一年多了,他还是没有迈出创业的步伐。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在设定远大目标时,最大的时间限度不要超过5年。换句话说,当你设计未来蓝图时,别想得太远,想到未来10年、20年去,最多想下5年后能完成的目标就好。

其实,这点被巧妙地应用到教育领域,我们都是经历者,但也许浑然不知。高二时分文理科,一年高三加四年大学(大专制为三年),复读这种特殊情况暂且忽略。毕业后参加工作时,文理科思维会直接影响到你的工作习惯和表达方式。那些能在高二时就明确职业方向的人,大学毕业时就不会那么迷茫。但大部分人还是没有“五年规划”的战略思维,你去问毕业生,他们最大的困惑往往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不知道找什么工作。当他们的工作与所学专业毫不相关,或者文理科南辕北辙时,就会有种大学白读了的错觉,再不断自责白白糟蹋了美好的青春时光。

但我们得承认,还是有人实现了远期目标的。这类人无疑是伟大的,有着坚定的意志力和强大的抗扰能力。

上个月火了一把的网剧《最好的我们》,剧中学霸余淮还未上高中时,就想好要考清华,去美国念博士,做科学家。为远期目标奋斗的过程中,他遇到了很多诱惑和挫折,包括跟同桌耿耿情窦初开、差点陷入早恋漩涡;高考失利,复读一年;好不容易考上清华了,双亲病重得靠自己照顾;千辛万苦拿到去美国读博士的全额奖学金,却穷得只能天天啃泡面。但这些,他都一一克服了,最终如愿以偿。

诚然,无论是远期目标还是近期目标,想要实现,都得利用好时间。这里,我要普及下“采铜法则”,即尽量少做“短半衰期”的事情。说到这,又要牵扯出新的时间概念:高收益值、长半衰期;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低收益值、长半衰期;低收益值、短半衰期。用图表来显示可能更容易被记住:

趁年轻看吧,这些善用时间的套路_第2张图片

其中,收益值是指某段时间做某件事的收获含量,半衰期是指该收获能持续影响的时间。比如《精进》一书中列举的例子:

高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找到真爱;学会一种有效的思维技巧;与“大牛”进一场意味深长的谈话。

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买一件当季流行的衣服;玩一下午手机游戏;以“扶墙进、扶墙出”的方式吃一顿自助餐。

低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练一小时书法;背诵三首诗;读懂哲学著作的一个章节;多重复一组技能练习;认真地回复一封友人的邮件。

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挑起或参与一次网络掐架;漫无目的地刷微博;使用社交软件窥视陌生人的隐私。

可见,半衰期越长的事件,对我们的影响越积极,也越长远。不妨以半衰期为衡量要不要做某件事的标准。

我有个朋友,待人真诚也很活泼,但在事业上发展一直不是很顺利。最本质的原因时,她没有半衰期的时间概念,考虑问题往往只想到眼前,没有去深究做完这件事可能会产生的影响。这样导致的问题是,她容易一时头热投入行动,但由于缺乏思虑,经常遇到阻碍而放弃。看起来,整天忙忙碌碌,但你始终不知道她在忙些什么?又有什么意义?

因此,当你想开始做一件事时,想下这件事给你带来收益值高低和半衰期长短。但同样一件事,不同人不同的做法,其收益值和半衰期迥然不同。比如,同是周末,同是煲一天的剧,有的人看完只记得男女主角爱得死去活来,感动得糟蹋了一整盒纸巾。而有的人会分析剧情设置的合理性、女主穿着品味的考究性、拍摄手法的多样性等,并输出为文字发表出来。后者的收益值高于前者,半衰期也长于前者。

上个月高考,坊间流传这样的段子“三、四年后你们会明白,你们今天的所有的努力,并没有什么卵用。改变你们命运的不是知识文化,主要是爹妈,颜值,还有你们村是不是要拆迁。”说得颇具道理,但我想补充一句,善用时间也很重要。

用一句老掉牙的话做结束语吧:莫学龙钟虚叹息。

你可能感兴趣的:(趁年轻看吧,这些善用时间的套路)